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实施路径

2020-08-04 07:37赵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发展特点生涯教育实施路径

赵琼

〔摘要〕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行新高考改革政策,高中生涯教育面临着实现教育功能、促进个人发展、落实政策要求的现实需要,当前生涯教育具有专业化、科学化、全员化的发展特点,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建构生涯教育顶层设计,开发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生涯师资团队,促进家校社全方位合作。

〔关键词〕生涯教育;发展特点;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1-0055-04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框架性指导意见,浙江、上海进行首批试点;2017年,北京、天津、海南和山东进入新一轮的试点,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生涯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高中教育适应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学生及家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始于1970年,美国联邦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目标应该转变为“工作导向”;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博士(S.P.Marland)开始大力倡导生涯教育,掀起了一场以“生涯教育”为旗号的教育改革浪潮[1]。生涯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整个生涯发展上,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成熟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生涯教育的目标是增进学校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需求的联系更紧密;提供每个人生涯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咨询与辅导,以促进其生涯发展;使学生掌握更具弹性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以应对社会的快速变迁[2]。

一、新高考的重大变化

“新高考,新在哪”,这是学生、家长及学校对于现实改革的拷问。新高考最为直观的变化体现在招生录取的多元化上,由此引发高中生选课、选考自主化,本质上反映的是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及其培养模式要求的变化[3]。

1.招生制度多元化

从招生体制上看,新高考改革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统一高考成绩就是指3+3的考试成绩,“前3”是语文、数学、外语,“后3”是3门选考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包括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涉及科目一般包括高中阶段开设的文理科目,各省的具体科目略有差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体育成绩等)、艺术素养(艺术特长发展等)和社会实践。

高校招生正在从“结果”评价向“结果+过程”评价转变。我国多数省份将实施新高考方案,新高考改革打破“唯分数论”,增加了更多指标来选拔人才,注重人才的多样性。例如,浙江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是通过“三位一体”实现的,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招生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通过综合评价被录取的学生有一万多人,而浙江省当年的招生人数为22万左右,所以基本上每一百名被录取的浙江考生就有5人是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式进入高校。招生方式的变化直观地显示了国家人才战略、高校选拔标准和社会需求的变化[4]。

从录取方式来看,中国今后的高考录取可能逐渐取代之前的录取方式,逐步实施按照专业大类录取的方式。2017年先行试点新高考的浙江省,每个学生可填报80个专业,学生选择权较大,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出每个考生真正的兴趣、特长、爱好等。

2.学生选课、选考自主化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试行,对于高中生最直接的影响是开始面临着选科目、选专业、选大学等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选择。高中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为了帮助学生选课,教育部把高中课程分为八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包括语文、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一部分);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技术(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新课程实行学分制,必修课占总学分的80.6%,每个领域都规定了相应的必修学分,如果学生没有按要求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不能毕业,这一制度可以保证学生对每个学习领域的相关科目都有所了解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想学什么就学什么”[5]。

例如,北京地区高考选考学科的组成为“6选3”,就是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个学科中选出3门作为高考科目。高考“6选3”使高中生们从被迫选择转向自主选择,从一次性选择转向多次选择,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学的学科。这一改革使得原来“高考后填报志愿”转变为“高一预选志愿”,高一时学生就需要初步确定未来大学所学专业方向乃至所从事的职业,进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选择具有优势、发展潜力大的科目。

二、生涯教育的现实需要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招生方式、录取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深层次的指导意义。考试招生摒弃唯分数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选考、志愿填报方式的调整,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选择、规划能力。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促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性。

1.高中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

从普通高中基本的教育功能来看,高中教育具有“雙重功能”,一是为高等教育提供合格学生来源;二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从某种程度而言,高中教育应立足于育人根本,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同时助力学生升学和未来就业。这两者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内在价值与外在表现的统一。高考改革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会思考人生、规划学业。

2.高中生个人的发展需要

新高考改革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文理分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学生主要是根据“目前成绩”来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但是“学科兴趣”和“学好的信心”其实也与成绩密切相关,并且与未来专业选择关联。我国长久以来缺乏系统而连贯的生涯教育体系,学生和教师、家长缺乏基本的生涯教育、规划意识与能力。因此,在面对这一系列复杂又重要的选择时,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对改变都感到十分迷茫。因此,高中生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需要助力他们全面发展的生涯教育。

高中阶段是实施生涯教育的黄金时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之前就开始萌芽,在青春期相对清晰,于成年期从自我概念转变为生涯概念。这就需要不断唤醒内在的生涯规划意识,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明确自身的兴趣与优势,了解新高考下生涯规划和选科选考的方法,从而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业,激发自身主动学习的动力,为生涯决策打下基础。

3.生涯教育政策的落实需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2013年,《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提出学校应积极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讲座、课程,建立发展指导室,对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

2018年8月2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逐步完善高中生涯教育体系和选课指导制度,培养学生生涯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从个人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考试科目和升学目标”。新高考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育人理念的重要转变,更需要具体化的措施和有计划地落实生涯教育。

三、高中生涯教育的发展特点

新高考推进过程中,各高中学校需要有序开展生涯教育、选科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因而对学校的生涯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和课程合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呈现出生涯教育专业化、生涯教育科学化、生涯教育全员化的特点。

1.生涯教育专业化

在新高考之前,生涯教育往往被看作职业教育或人生的职业规划,大多数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和选择大学专业时才会考虑生涯发展有关问题;由于教育理念、课时、学校资源的限制,生涯教育往往只是少数负责德育、学生工作的行政领导在推动;开展生涯教育的地区和学校基本以兼职人员为主力,大部分由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工作者兼任,没有专业生涯教育人员,缺乏专业研究。

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生涯教育从对学生而言是遥远的未来畅想,直接过渡到长期规划的现实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涌入生涯教育领域。一些生涯教育者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服务,利用多种测评工具进行科学精准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职业,认识社会和察觉内在。

2.生涯教育科学化

生涯教育科学化是指生涯教育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指导学生合理规划生涯[6]。当前生涯发展以及生涯教育的内涵、意义和实施过程在逐步形成普遍共识,由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探究,这对于生涯教育的实施、评价和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从对生涯教育内容领域的描述看,我国的生涯教育虽尚未建立公认的生涯发展框架与标准,但是各省市都在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生涯体系,保障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挥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3.生涯教育全员化

在新高考改革下,生涯教育启动全员生涯导师制,渗透到学校教育、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中。生涯导师制是一种以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旨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为之努力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学校应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优势,实现学生与生涯导师的双向互动选择,“每个教师都是导师,每个学生都有导师”。生涯导师经过专业培训后,熟悉新高考改革政策和方向,了解高校专业选考要求,能够指导学生形成切合自身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初步的人生发展规划,跟踪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始培训教师队伍、开发课程和组织活动,积极探索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高中生涯教育需要教育部门的清晰定位与方向指引,离不开学校的课程开发和有效实践,融合多元的师资团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1.建构生涯教育顶层设计

首先,教育部门要给生涯规划教育以清晰的定位和方向性的指引,出台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使生涯教育课程不再依附于心理课、德育课等,而是将其划分为一门新的学科,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硬性内容。政府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并监督学校实施情况,确保相关制度的落实。

其次,要对各方面的生涯教育资源进行整合。(1)引导高校学者与一线教师开发生涯规划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2)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引入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弥补公办学校的不足;(3)要有具体的资金支持。随着政府相关制度和财政的保障和落实,生涯教育的作用一定能更清晰地体现出来。

2.开发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中学应尽快建设系统、实用的生涯课程体系,确保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生涯教育要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关键知识、技能与观念,使之能在人生的所有階段都能主动、智慧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生涯教育课程应该不断开发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追求,使学生不断了解职业世界、认识自我潜能,促进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除了贯穿生涯理念的系统面授课程、团体辅导,还可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例如,开展专业交流会、职业交流会、社会职业体验、模拟招聘会、社团活动等,让学生行动起来,看到更多的可能。

3.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生涯师资团队

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融合生涯教育,让学生将当前的学科学习关联到未来的生活、工作,明确学科学习的意义,从而规划学习路径。学科融合生涯教育有助于加深高中生对不同专业和职业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

具体实践中,学科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学科知识与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打通学科、专业和生涯之间的知识壁垒,并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渗透生涯规划的理念和知识。

4.促进生涯资源的全方位合作

生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学校、家庭、社区及各类企业机构都要在生涯教育中发挥各自的职能。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开展家校合作讲座,聚焦高招和升學指导,为家长排忧解难,发挥家长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应鼓励家长有意识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知识、工作日常,甚至可以带学生去上班,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职业,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涯价值观。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生涯培训,社会企业应积极配合学校的生涯教育计划,为学生提供生涯体验的机会。

五、结语

新高考改革给中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开展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关系着国家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商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教育策略[J].教育管理,2019(6):72-73.

[2]庞文英,王国龙,高艳山,王敬.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30-33.

[3]杨瑞勋.新高考下高中生的选择素养:内涵、问题与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1):33-38.

[4]黄莉莎,孔晓瑜,石蕊,赖滨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157-158.

[5]滑卫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市H中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4):7-9.

[6]杨燕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问题、经验与策略[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6):126-13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100032)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发展特点生涯教育实施路径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我国特需医疗服务发展历史梳理
台湾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