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悟真情 关注细节更出彩

2020-08-07 15:09杞正丽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鱼钩光芒金色

杞正丽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志向和心愿”为主题进行编排的,文体丰富多样,有古诗,有演讲稿,有人物故事。本单元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为指引,展现了爱国诗人、革命领袖、革命烈士的志向及心愿。其中《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的主线“金色光芒”所代表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贯穿于整篇课文,让人肃然起敬。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扣本单元主题,把握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朴实、层次清晰的特点,以小事作为切入点,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在人物刻画上的“点睛”作用中来开展教学。

一、创境激趣,质疑“金色光芒”

《金色的鱼钩》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课前查阅历史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时间、长征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初步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上课时先播放《长征》片段,让学生一开始就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奠定情感基础。教师要关注课前的提示语,与课题相联系突出“金色”,紧扣主旨,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生读完提示语,明确学习的重点,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与课题相呼应的语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并以这个句子为切入点大胆进行质疑,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这些问题:1.为什么长满红锈的鱼钩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2.“金色的光芒”有什么特殊含义?

二、以小见大,感知“金色光芒”

教师可以在课前导读与课前质疑时用问题的形式给出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去解决问题。本课的“金色光芒”始终贯穿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让学生带着疑问研读课文,一步步感知“金色光芒”的存在。

1.一读知内容,层次清晰有条理。《金色的鱼钩》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虽然文章篇幅较长,但叙事完整,脉络清晰。学生以预习为基础,通过默读课文后进行填空训练。①“《金色的鱼钩》记叙的是红军长征(  )时,一位老班长(  ),照顾(  )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初步对话)②“课文围绕一个小小金色的鱼钩,讲了四部分的内容,分别是(  )、(  )、

(  )、(  )。”(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把训练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细化到课堂基础训练中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二读入情境,以小见大悟真情。引导学生再讀课文,走进课文寻找有哪些感动人的小事。(跟队、断粮、吃鱼、秘密、命令、昏迷、遗言、珍藏)教师适时补充并提出说话要求:“作者穿越草地经历了四十多天,写了8件感人的小事,可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在历时两年多时间里还会发生哪些感动人的故事呢?谁能说一说?”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说理由,初悟以小见大的特点。教师紧接着进行追问:“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众多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先烈,为何作者单单选择一个小小的鱼钩,选择细小的平凡事来写呢?”让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明白这些典型的小事最能反映出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忠于革命的品质。小事不小,只要取材真实事例组织有序,以小见大更能反映出人物高尚的品质。这一件件典型的小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具有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老班长身上闪现的“金色光芒”——宁可舍去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务,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那份高尚的情操。

三、关注细节,探寻“金色光芒”

本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这些人物描写细节的把握尤为重要。文章开始,作者用简单几笔就抓住特点,勾画出了老班长的人物形象。“近四十岁,高个儿,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额骨,满脸皱纹,两鬓斑白……”细致的外貌描写让学生在脑海中快速描绘出了一个在红军部队里长期操劳、辛勤工作、年纪虽大但对大家特别亲的老班长鲜明、亲切的人物形象。关注人物描写的细节,语文课堂就可以更出彩。那么,怎样来挖掘细节当中的出彩之处呢?教师不妨在学生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选取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场景来研读剖析,探寻“金色光芒”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如“咽鱼”部分出彩之处在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上,可以通过课件出示不同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①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②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正在皱紧眉头吃我们剩下的鱼骨头。我好难过。),找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明白因为有动作、神态描写的细节及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动人的事例就有了画面感、真实感,细节出精彩。

言为心声,文章对老班长的语言描写,反复咀嚼更是感人肺腑。如:①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回味”指“吃了东西再品品滋味”,“好像回味”则是没吃东西,还要装做品滋味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到老班长的内心——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没吃,要不然,他们也不肯吃鱼了!他们不吃,怎么能走出草地呢?②老班长……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能再告诉别人。”从的“既然”一词可以看出,老班长见已瞒不住小梁,就退了一步。“轻声说”则说明了老班长对另外两个小战士关怀备至,仍不愿让他们知道真相。③“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这句话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充分表现出老班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决心之大。这些语言描写有个性,有特性,有深度,闪烁着老班长思想的光芒。他心里想的是三个小战士,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唯独没有自己。像这样的细节描写文中还有很多,教学时抓住这些出彩的细节,反复朗读品味,相信老班长身上的那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金色光芒”定会在学生脑海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四、情感升华,渗透“金色光芒”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插图来学习课文结尾段,在阅读中感受插图中老班长留下遗言的情景。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教师趁势点出课文“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个结尾句,本文的重点“金色的光芒”所蕴含的革命领袖、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和老班长的形象重合,学生就更能理解课文的中心。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场景,请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解时应给出活动的指导建议:①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②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升华文章主题,让“金色光芒”再一次以活动为载体深深烙在学生的心田。

五、读写结合,传承“金色光芒”

本文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但如果用“你向老班长学习些什么?”或“你怎样向老班长学习?”来作为收尾则太过普通直白,应在趣味性和人文性上下功夫。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作业:“刚才我们到了革命军事博物馆,看到了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听了鱼钩背后的故事,如果让你在“留言簿”上留言,你会写些什么?”这样设计既巧妙地做到读写结合,又让学生自觉去传承“金色光芒”所代表的革命领袖、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做到革命文化的传承教育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合作共赢。

猜你喜欢
鱼钩光芒金色
你是我遥不可及的光芒
金色七夕节
爱的光芒
云朵被风筝钓走
空中的光芒
赏不尽璀璨光芒
金色十年
穿一双闪亮耀早秋的金色鞋子
金色的秋天
云朵被风筝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