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

2020-08-09 08:53郜建辉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德育教育初中物理

郜建辉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它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与落实,而且还是利用课堂主渠道,通过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活动为载体、以教材为资源、以命题为契机,加强德育教育与物理学科教学的融合,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物理;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23-0055-02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排在五育之首,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同样重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中学德育大纲》中更是非常具体地提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

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加强德育教育,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与落实,还是利用课堂主渠道,通过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要求为: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欲望最強的时期,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资源,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切人点,主要包括培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提高科学素养、

增强创新意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正确价值观等,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尝试。

一、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和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严谨的科学态度就是德育教育。因为,德育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实践认知和实践理性。因此,在物理实验与科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关键是找好切入点。同时,还要加大德育教育与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的广度与精准度,不能就事论事,或者盲目贴标签。

例如,在物理课下,组织学生开展制造人工彩虹的活动,具体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基于物理知识渗透德育教育,最大限度地增加物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广度。

当制造出人工彩虹后,教师可以提问:色散现象是谁发现的?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是牛顿。这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介绍,北宋药学家寇宗爽所著《本草衍义》中早已提到了日光经过棱形的石英晶体色散的现象,比牛顿发现早550年。同时指出,中国的甲骨文里也有关于虹的记载,当时把“虹”字写成“绛”;战国时期《楚辞》中还有把虹的颜色分为“五色”的记载;等等。用事实不着痕迹地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当有的小组没有制造出人工彩虹的时候,教师要适时鼓励,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并适时讲解。唐代张志和如何第一次用实验方法对彩虹进行研究。“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而不可直也,齐乎影也。”(《玄真子·涛之灵》)这样,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解决问题,渗透德育教育。并且,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进行科学素养和创新教育。

二、以教材为资源,加大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力度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许多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教师切记把德育教育变成知性教学,像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把德育教育的内容变成“知识目标”,并以学生“掌握”该知识为教育目的。而应该针对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深挖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因素,智慧组织,优化教学设计,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达成一个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爱国情怀上,可以结合教材中“声、光、热、力、电、磁”的知识内容,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与科技成就,或者家乡在该方面的古代典型人物,进行教学融合,进而引申到当前我国在该内容领域的科技发展与成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荣誉感。

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价值观上,可以结合教材

中的规律与理论,如反射定律、焦耳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等内容的发现与理解,加强学生的辩证思考与分析训练,进行人类贡献与自我牺牲的德育教育。

在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上,就有更多的资源了,教材中所有的探究实验都可达到这些要求,这些是加强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

三、以命题为契机,加速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落地

考试是学生学业水平考查的常态形式,学生的重视程度无须多言。如果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在满足命题要求和题目本身的信度与效度的同时,适时准确地融入德育教育的因素,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如在学生日常作业的习题中,加大此内容的力度,更是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落地之举。

例如,下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

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

此题为2017年北京市中考物理第16题,它在综合考查杠杆、光沿直线传播、固体压强、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上,考虑了以物理知识为载体的德育教育的渗透。首先,本题全部取材于我国古代生活生产的工具,凸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渗透爱国情怀教育。其次,对两心壶的功能描述,隐喻了正确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最后,这些素材的知识应用提高了考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特别是,对石磨中运用物理知识的分析,能引导考生通过“厚重的石材”来判断选项的对错,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德育教育相比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优势。要想利用好这些优势,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要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学科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与物理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5 (10):11-17.

[2]郑湘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6):3-5.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德育教育初中物理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