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视域下《斗篷诗》的价值论析

2020-08-10 08:48张畅云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艺术价值

摘要:《斗篷颂》是著名诗人舍里夫丁·穆罕默德·伊本·赛义德·蒲绥里(1213-1302年)的代表作,他是诗坛上“麦堤哈”(赞美诗)的代表,把赞美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他的诗歌产生了巨大的社會反响,七百多年来在伊斯兰世界广为流传,已经成为穆斯林的一种社会文化。“斗篷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深远的现实意义,对“斗篷诗”价值的探析,旨在为阿拉伯文学爱好者更全面的了解“斗篷诗提供帮助和认知视角。

关键词:斗篷诗;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伊斯兰文化

中图分类号:1207.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03-03

一、引言

蒲绥里出生于埃及的艾蒲绥尔,是一位艰苦朴素、学识渊博、清廉正直的诗人,也是一位书法家,他讴歌正义,揭露黑暗,痛斥污吏,关爱民生。《斗篷诗》又名《衮衣颂》。1867年云南回族学者马复初最早将《斗篷诗》译成汉文;1890年其弟子马安礼的汉译本刻板问世。汉译仿诗经句式,故译《天方诗经》,是最早译成中文的阿拉伯诗篇。译者称蒲绥里“天方大学士也。才雄天下.学富古今,妙手蜚声,文章绝世。常以诗词称天下之俊贤,贬天下之奸佞,鸿章一出,四海流传。是以王侯卿大夫,一时显者皆爱而畏之。”这也是我国最早对一位阿拉伯诗人的评价。

“斗篷”,指古代阿拉伯人披在肩上的一种披风。据说,蒲绥里曾患有腿疾,在完成了《斗篷诗》的创作后,每天虔诚吟诵,有一天在睡梦中,梦见了至圣穆罕默德,他把自己的斗篷脱下来,盖在他的身上,然后他的腿疾好了,以“斗篷”给他的这篇长诗命名,以表示对至圣穆罕默德的感谢和敬仰。

《斗篷诗>,仝诗按主题分为十篇:思慕、戒欲、赞圣、华诞、圣迹、天经、登霄、征战、爱圣和祈祷,共计162行诗歌,是一部赞美颂诗。诗中洋溢着对至圣穆罕默德的崇敬,是一部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流传最广的颂诗,在阿拉伯文学史和伊斯兰教历史上均具有很高的地位。这是阿拉伯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仅有关这部长诗的诠释就有几十余种之多,七百多年的时光流逝了,而《斗篷诗》的音韵之河依然在人们的心中流淌着,诗歌字里行间所蕴含高尚情操、美德,劝善戒恶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当今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人们。那

么《斗篷诗》成为长青诗歌的原因何在?价值何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部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比喻、隐喻,或象征,或拟人,或双关寓意,或委婉含蓄,充分展示了语言音韵、结构及表达之美,使其诗歌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其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洋溢丁字里行间,使人心神为之神往。

(一)音韵美,有着极强的音乐感

她是饥饿的牛羊,把青草吞噬精光。

三、巨大的社会价值

(一)教育的课本

这部长诗问世的时代背景正是十字军东征的时期,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地区一样,深受西方殖民义强盗的欺凌和蹂躏,这首诗的发表及其轰动效应不仅增强了埃及人民爱国、爱教、爱先知的意识和情感,同时又大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争取和平自由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部长诗以及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精美的语言艺术魅力,引人入胜,撼人心灵。很快就在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广泛流传。它是阿拉伯历代诗歌的佼佼者,传颂之广,影响之大,争相注释之多,都引人注目。用各种形式吟唱者不可胜数,据说注释本达九十多种,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主要的注本有:达米吉亚(伊历596-665年)注本;艾兹赫里(?-905年)注本;巴朱里(?-1276年)注本;伊本·艾舒尔注本,1296年刊印与开罗;穆罕默德·雷达瓦·阿罕默德(?-1350年)注本;优素福·本·伊斯玛仪注本,1350年刊印与贝鲁特。在西方、欧洲翻译的版本主要有:尤里(Url)与公元1761年在荷兰莱丁刊出拉丁文版本,书名《CarmenMvsticum Borda Dictum》;罗森兹维格(Rsenzweig)版本,1824年出版与维也纳,书名《Funklnas Wandelerne zun LobjesBesten Der Geschopfe》版本;罗弗斯(Rofs)德译本,1860年出版与维也纳。

十八世纪以来,各种译本已传遍西欧,在我国这样一个广泛汲取世界文化遗产兼容并蓄的国度,同样有汉译本纷纷出现:清代穆斯林学者马安礼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完成斗篷诗译稿,将其命名为《天方诗经》,仿照我国的《诗经》的体裁,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译述。1890年在云南刊印。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影印出版线装本,附有马坚教授评价文章。马良俊大阿訇1938年用经堂语将其译为《清真诗经译讲》,1948年在迪化刊印。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马金鹏教授的白话文直译出版;纳国昌先生把马安礼译本的部分章节译成白话诗,见刊于兰州的《智慧》刊。数百年来穆斯林地区民间流传的油印本、手抄本屡见不鲜。

作为传世七百多年的诗篇,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穆斯林中是普及盛行的大众读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穆斯林习惯称之为《穆罕麦斯》,是“”的音译,意思是“五联诗”、“五韵诗”。学习、背诵“斗篷诗”,是穆斯林的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中国的穆斯林在节日、主麻日、庆典、婚礼、纪念先辈的活动中都会吟诵该诗篇,它已成为中国穆斯林的一种风俗文化、赞圣文化,是穆斯林生活的一部分。

(二)崇尚美德、克制私欲

蒲绥里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廉洁正直,敢于揭露当时社会中的腐败,写过讽刺贪官污吏的诗篇,号召人们要艰苦朴素、奉公廉洁和诚实守信。以下是他谴责贪官污吏的几段诗文:

译文:我批判官吏,因为他们不诚实;他们贪污了多少钱,仿佛别人不知道;否则,又怎能穿绫罗绸缎,喝安德里美酒呢?

关于克制私欲,堕落腐化,蒲绥里在诗中写到:

欲望似野马桀骜不驯,谁给我缰绳把它制服?

纵欲者欲壑难填,贪婪者永不知足。

私欲像娇气的婴儿,喂奶则吮断奶则停。

警惕私欲的诡计,多少人被欲网缠身。

她似饥饿的牛羊,把青草吞噬精光。

享乐腐蚀健康人性,纵欲毁人光明前程。

谨防过度的饥饱,饮食无量有害肠胃。

戒除私欲纯洁心灵,人生一世应多忏悔。

向私欲恶魔宣战,他俩狡诈口是心非。

甜言蜜语欺骗世人,恶毒伎俩必须谨慎。

以上诗文反对自私自利,倡导克制私欲,与恶魔、腐化、邪恶作斗争,并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私欲、恶魔欺骗,危害个人和社会。这些诗文中的一些诗文,已经成为谚语、格言在人们的口中广为流传,这对提高人们的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情操、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作者简介:张畅云(1965-),男,云南大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伊斯兰文化。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艺术价值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