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

2020-08-10 09:25梁燕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数学课堂创新思维

梁燕英

摘 要 《新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必须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说、敢问、敢做的良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只有营造好创新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其创新激情,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达门科的乐趣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如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做法也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在“导”上下工夫,要学会设计问题情境的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然后去解决问题。下面我就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体会。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自生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把生活中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再经过思考,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从学生熟悉的游泳池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求游泳池底面的面积;教学统计图时,让几位学生先汇报自己的身高、体重后,出示简单的统计图表;以银行存款的利率、利息引进百分数的应用题教学等等。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情景引入教学,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持久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动机。

2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

实践证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时,行为的动机是自愿的,行为的过程是自由的,行为的结果是独创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课堂真正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时,我出示例题“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要求学生想办法算出它的棱长总和,结果出现了不同解法:6?+4?+3?;(6+4+3)?。这充分说明了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了创造的机会,学生就能想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1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所谓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创造思维水平往往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体现的。思维发散点越多、思维发散量越大,创新思维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在编完9的乘法口诀以后,我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规律。甲生说:每句口决中被乘数都是9,后一句口诀中乘数比前一句多一,面积比前一句多一个9。学生乙说:每句口诀中积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是9。学生丙说:9和几相乘的积,就是十减几的得数。我问: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丙说:1个9比10少1,2个9比10少2,……几个9比几少几,所以……。一般在教学中,编完乘法口诀之后,就是读与写,不会再在思维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我安排了一个能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甲从整体上观察思考,发现了一条基本规律。学生乙从局部上观察思考,发现了一条局部的规律,具有偶然性和特殊性。丙生从整体上观察思考,发现了一条新规律,并通过有根据、有条理的叙述引导大家经历了发现——验证的过程,显示了一定的创新水平。

3.2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所谓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拒绝复制型思维。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怀疑就是批判。一次,我在复习应用题时,出示一道题: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20米,7天修完。若需提前一天修完,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几米?甲生解:120?祝?-1)-120=840?-120=20(米)。乙生解:120鳎?-1)=120?=20(米)。她说:这条公路计划7天修完,若提前1天修完,只需用6天。在6天里平均每天比计划多修的米数加起来等于计划1天米数。所以只需要把120除以6即可。通过比较,大家对乙生另辟蹊经的最简解法十分赞赏。这时丙生提出质疑,认为本题不可能用两种两步解答:他说若需要提前6天修完,用120鳎?-1)=120(米),120+120=240(米),而每天比计划多修120米,是不可能提前6天修完的。我表扬丙生敢于质疑,指出:乙生的解答思路没有错,但解答步骤一般需要三步,并启发丙生列出算式:120?鳎?-6)=840?=840(米)。丙生兴奋地向大家说清了理由。学生在发散思维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解法。甲生的解法是一般解法,乙生的解法是特殊解法。丙生未真正理解乙生的解法持疑态度。我若以此加以否定,那对丙生的学习情趣和批判冲动将是一种残酷打击。我在鼓励的同时指导丙生列出算式,再由他理直气壮地说出解题思路,使丙生获得了认识与情感上的极大满足。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的宽容态度很重要,没有宽容心,就没有学生的自信心,没有信心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内驱力,無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漫长的知识海洋中,新课标的推动下,教师应该亲和主动的培养学生,落实赋予学生创新能力的观念,让他们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通过学习数学而激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引领着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和深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不断完善方法与理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营造小学数学课堂的欢快气氛,将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提升至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黄玉萍.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7):205.

[2] 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B版,2013(09):180.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数学课堂创新思维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