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2020-08-11 14:23汪伟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9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习作教学创设情境

汪伟军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使其形成思维层面的写作动力,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采用多种作文呈现形式,提升学生的读者意识;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关键词]习作教学;读者意识;创设情境;多样化呈现;改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04-02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曾说:“写作练习可以缺少教师,但是不可缺少读者。”但在目前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如何写”和“写什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指导,而对“写作原因”和“为谁写”却不加以关注,从而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必要的读者意识,不清楚自己的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学生难以体会到写作的真正价值,就会用消极的态度去完成写作任务。基于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进而改善学生的写作现状。

一、创设适当情境,建立学生的读者意识

写文章是为了给读者看的,所以作者在写文章时要推己及人,要时刻关注自己所写文章的受众群体。如果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关注读者,有至少一个的倾诉对象,那么学生的写作欲望就非常容易被激起,他们就会尽力使自己所写的文章从整体构思到细节处理,从素材的选择到文字的表达都能被“心中的读者”所接纳与赞赏。这样一来,学生便不会觉得写作枯燥无味了,而是成了抒发自己内心情感与陶冶情操的方式。

在实际写作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一些“虚拟读者”或“限定读者”的训练。前者是指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当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先思考这篇作文是“写给谁看”的,而不是让学生先思考“如何写”和“写什么”。拟定虚拟读者需要明确读者的身份、文化学识、年龄和性格特点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展开叙述。例如,教师让学生以“慢”为话题进行写作,有部分学生看到这个话题后不知如何下笔,大脑一片空白。此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虚拟出读者,接着再让学生展开口头作文,并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独立思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与此同时,教师也加入到每组的谈论之中,给出具体的指导。教师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文章的读者应该是那些心浮气躁的人,因为当今社会人们都追求‘快,他们需要放慢脚步来欣赏身边的美景。”然后,教师抽一名学生回答:“文章的读者应该是教师,因为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听教师快速地讲解,并且课后也需要快节奏地完成各科作业,终日与时间赛跑。所以,可以通过写作来提醒教师,教育需要‘慢工出细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虚拟出许多类型的读者,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了激发,也知道如何下笔了,写作也得心应手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得到稳步提升。

二、多种形式呈现,提升学生的读者意识

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做过以下假设:假如将作者流放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从今以后再也不能与任何人相见,作者是否还会选择写作?答案肯定是“不写”。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读者,那么写作将会毫无意义,作家也会对写作丧失激情。只有充满生命力的读者才可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唯有具备了真正的读者,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写作是有意义与价值的,才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写作之中,才能够写出个性化、高质量的作文。基于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作文展示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去呈现学生的作文,让足够多的读者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来。

例如,在每次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选出最优秀的文章,在指导修改后让其拿到学校的文学社去投稿,并复印优秀文章(复印的张数根据班上的总人数来确定,尽量保证每五个人一张)让全班传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的评价写在纸张背面,字数尽量控制在一百字以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墙上,让全班学生阅读,或者是将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诵,并与家长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完成作文后就意味着“发表”,便可以收获读者,他们写作时定然会关注来自“读者”的批评意见与赞美,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激情和求胜欲望,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地完成每次作文练习,尽力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这种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可以称之为读者效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读者意识,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改变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角色互换意识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当中,教师是学生作文的阅读者,也是评价者。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单一,大多数教师只是给出笼统的评语或是“干巴巴”的分数,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爱上写作,也不利于让学生明白自己写作的优势与劣势,更不能看清楚其他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角色互换让学生拥有了作者与读者的双重身份,学生扮演读者,进行相互閱览、相互纠错、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以往作文评价方式所存在的不足,有助于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例如,在课堂写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作文互评互改小组,组内成员的写作水平各有差异,并且每个小组至少有一名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文的互评互改:推敲作文语言;点评作文构思。点评需要详细地列举出其他学生“好的地方”与“差的地方”。在学生互评互改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推敲揣摩,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集中点评,主要是针对学生未点评到的地方,以及本次习作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在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中肯的评价之后,十分希望自己下次的作文会写得更加出彩,从而将写作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想写作,写作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提升。学生充当着评阅者的角色,他们会再次审阅自己所写的作文,他们的读者意识不断增强,进而产生了内在的驱动力,就会以饱满的激情去完成下次习作。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不断地探索提升学生读者意识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了解写作是“为谁写”,以及“为什么写”。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写作。

[参考文献]

[1]王丽.培养读者意识,提升写作思维能力[J].学语文,2017(5).

[2]季鹦鹰.习作教学中培养“读者意识”的方法[J].小学语文教学,2019(17).

[3] 陈苏安.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实践探究[J].作文教学研究,2015(4).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习作教学创设情境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