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尝试

2020-08-19 09:13许惠萍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小学语文评价

【摘要】本文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的意义,提出丰富阅读内容、营造阅读氛围、展示阅读成果、开展阅读检查和评价的教学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模式 教学对策 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39-02

阅读是学生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知世界的一种途径,对于学生的认知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如果只是通过语文教材开展阅读远远不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面,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质一般的飞跃[1]。拓展阅读教学凭借灵活、全面、开放的特点,使学生不被语文教材束缚,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有着很好的补充和延展作用。在拓展阅读中,丰富的阅读资源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学习知识,了解到不同风格、不同类别的人物性格和景观风景,进而增强自身的语言积累,使语言越来越充实[2]。同时,课余时间的大量阅读更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得以提高。

一、丰富阅读内容

通常,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就代表了一种思想表达或者一种文化追求,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是从一个角度切入,就会阻碍他们对文章内容做出多角度的分析,对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拓展阅读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具体而言,拓展阅读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挖掘:

第一,对学生的阅读难点进行拓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如果能针对这些阅读难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就有助于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进而引发阅读后的感悟。例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我国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重回留学之地——德国写下的作品。按常理,养花就是为了陶冶自身情趣,给自己欣赏的。而在德国,整条街道的花都是朝外的,是给别人看的。对于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拓展阅读材料《只砍有记号的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再次走进日耳曼民族昔日的生活,感受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第二,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拓展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开阔视野,并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明白文言文的特点以及理解这篇故事大意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有:“他是个沉着冷静的人。”“他是个机智勇敢的人。”“他是个见义勇为的人。”……教学至此,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已达成,多数教师可能會就此结课。但笔者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司马光传》,探究司马光如此睿智的原因。这样的拓展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司马光的深入了解,更是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升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抓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兴趣点拓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不同体裁的文章,会有不同的兴趣点。比如记叙文,学生感兴趣的是它的故事性;散文,学生的兴趣点在优美的语言上;小说,学生会对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感兴趣;童话,学生感兴趣的点会落在奇妙的想象中。《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的美丽可爱的翠鸟。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孩子对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这两段特别感兴趣。于是,借助问题:“作者为什么把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写得如此生动呢?”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才可以写得如此生动。这时,推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梁实秋的《鸟》、玛拉沁夫的《缝纫鸟》、陈益清的《翠鸟》,让学生感受作者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同时,积累了语言,丰富了阅读经历。

二、营造阅读氛围

拓展阅读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阅读资源,因此,有必要将学校的图书馆转变为开放式管理,并增添一些内容新颖、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的报刊、著作等,这样能够确保拓展阅读教学顺利进行。对于班级内部,教师可以设计“小小书虫长长长”,把学生读过的书名,记在一张硬卡纸上,摆成一条虫子形状。学生读的书越多,“虫子”越长,慢慢就变成了一条读书的“长龙”。教师也可以自己做一条读书“长龙”,和孩子做对比,让孩子有成就感。

同时,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应以书柜代替酒柜、书桌代替牌桌,用上咖啡馆与电影院的金钱与时间来买书、读书。”[3]另外,在家里也可以用一堵墙或一间房,把孩子最近读完的书列出来,或是让孩子和自己读过的书合影。学期末,把所有的照片打印出来看一看,比一比,孩子会很有成就感。还可以在朋友圈固定一个时间,把孩子读过的书晒出来。朋友们的点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在居室的布置上,让孩子在他的生活空间里尽可能多地接触书,把书放在他经常看到的地方,如电视机旁、沙发上、床头等,以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不知不觉就能进入阅读状态,久而久之养成习惯。

三、展示阅读成果

在拓展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展示阅读成果。比如,一二年级,可以开展以“大手牵小手”为主题的亲子互动阅读,让父母在工作之余陪孩子阅读,通过父母的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四年级,开展以“阅读沙龙”为主题的课外拓展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丰富自己的眼界;五六年级,开展以“阅读竞赛”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多读书、读好书,逐渐爱上阅读。不管是哪一阶段的展示都是一个目的——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通过阅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全方位发展[4]。

四、开展阅读检查和评价

现阶段的课外拓展阅读,通常缺少有效的检查和评价,这严重影响了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阅读,以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课前抓住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机会,通过阅读分享的形式进行检查;课中设计问题,以检测的方式对学生的拓展阅读进行评价;课后通过做读书卡、阅读摘抄、阅读考级等进行评价。此外,学校可以根据班级流动阅读记录表和学校图书阅览室的借阅数据库,每月评出“最美阅读班级”。班级可以每月评出“最美阅读者”等。平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对双方的阅读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不仅有助于双方了解更多的阅读内容,而且还能通过评价促进双方语文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拓展阅读的意识,加强拓展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养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的好习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袁化麟.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J].课外语文(上),2017(21)

[2]温爱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的对策和措施[J].华夏教师,2019,126(6)

[3]高希均.构建一个干净社会[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9

[4]彭天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7(7)

作者简介:许惠萍(1976— ),女,壮族,广西大新人,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小学语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