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综合评价

2020-09-04 11:17黄敦平范鸿儒李宗泽
关键词:省份高质量因子

黄敦平,范鸿儒,李宗泽

(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3.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二大经济体,堪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1]。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当前,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转变,过度依赖要素投入、外需拉动、投资驱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挖掘开发新动能,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行为的先导,是统领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全局和根本性的发展理念。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突显,经济潜力得到进一步的挖掘,经济结构合理化趋势进一步显现。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基于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十三五”建设成果丰硕,成效显著。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指导理论,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国外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更加注重数量的增长,而且存在明显的收敛性,这一点有助于加深对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认识。Papalia等分析了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和异质性,在基于熵估计方法下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俱乐部收敛[2]。Ezcurra等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发现,在研究期内东欧各国与中欧各国的区域间人均收入不平等问题趋于改善[3]。Mei等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在中国转型的大环境下更应强调质量的增长而非数量的增长[4]。国内学者主要从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内涵、特征、综合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就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展开激烈的讨论。王海萍等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要求符合生态规律和伦理道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5];逄锦聚等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经济活力及创新力来实现经济的高效率增长[6];王永昌等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少、经济社会效益好、资源环境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可持续发展[7];郭周明等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包含稳定的经济增速、严格的发展标准、科学的发展方式等3个特征[8]。此外,有些学者探讨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李俊玲等指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应包括金融规模的适度、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风险的管控等4个方面内容[9]。赵运通等认为煤炭行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优化人力资源、加强财会人才建设等4个方面来实现高质量发展[10]。在综合评价指标及测度方法的选择上,姚升保从经济效率、运行的稳定性、人民生活等方面建立包含30个基础指标的测度模型,采用组合赋权法求出最优权重测度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水平[11];魏敏等从市场机制完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经济增长稳定、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共享和经济成果惠民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采用TOPSIS模型度量我国经济发展质量[12];李豫新等采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从开放、安全、协调、共享等方面综合评价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14]。

综合现有文献,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但基于全国性数据的质量水平评价较少。此外,新发展理念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引。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经济发展质量,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鉴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稳定的运行环境,本文从经济的平稳运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6个维度构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平稳运行。经济的平稳运行包括稳定的经济增速、稳定的物价水平和充分的就业水平。采用经济波动、失业率、人均GDP以及通货膨胀率等4个指标来描述我国经济运行情况。(2)创新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旨在改变经济增长动能,挖掘经济发展潜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采用国内外3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授权量、科技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来测度该地区创新水平。(3)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针对当前城乡结构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整体角度出发,以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结合我国发展实际,选取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消费比等3个指标共同测度协调发展水平。(4)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保护,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选取环保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无公害垃圾处理率等3个指标综合反映该地区绿色发展水平。(5)开放发展。随着国内外环境及经济条件的改变,开放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选取外贸依存度、外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和国际人文交流收入等3个指标综合描述该地区开放发展水平。由于外商投资额是以美元计价,因此,在数据处理时乘上当年的人民币汇率。(6)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效率公平思想的深化,是以实现人本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为最终目标。采用每万人拥有病床数、每万人拥有新出版图书种类、人均所获社会保障与就业福利等3个指标描述该地区共享发展水平(表1)。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引入的无公害垃圾处理率、外贸依存度、国际人文交流收入、人均所获社会保障与就业福利等指标是在借鉴相关学者的基础上做的选择[12-14]。

三、新发展理念视阈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评价

(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因子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模型综合测算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模型将各省份划分为3种类型。因为数据间量纲和数量级差异有可能对结果造成偏差,将对原始数据标准化,逆指标正向化处理。因子分析模型KMO值为0.618,巴特勒球型检验的概率为0.000,表明标准化数据通过因子可行性分析检验,数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将表1中的18个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导入SPSS中,SPSS输出结果用成分表示,用数字1到18标注(表2)。

根据方差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从表2的18个成分中提取6个主成分,以期在尽量减少误差的前提下尽可能解释所有变量信息,解释水平占81.3%。根据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得到表3。在主成分1中,外贸依存度、外商投资额占GDP比重、国际人文交流收入等指标的载荷相对较大,且旋转载荷平方和权重为36.39%,故将主成分1命名为开放发展因子。在主成分2中,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等指标的载荷相对较大,且权重为14.53%,故将主成分2命名为共享发展因子。在主成分3中,通货膨胀率等指标的载荷相对较大,且权重为11.77%,故将主成分3命名为平稳运行因子。在主成分4中,城乡居民的消费比等指标的载荷相对较大,且权重为7.81%,故将主成分4命名为协调发展因子。在主成分5中,无公害垃圾处理率等指标的载荷相对较大,且权重为6.12%,故将主成分5命名为绿色发展因子。在主成分6中,国内外3种专利发明授权量等指标的载荷相对较大,且权重为4.68%,故将主成分6命名为创新发展因子。

表2 解释的总方差Table 2 The total variance of explanation

表3 旋转成分矩阵Table 3 Rotation component matrix

根据主成分的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6个主成分的得分函数F1、 F2、 F3、 F4、 F5、 F6,以及综合得分函数F,随后计算2017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表4)。从表4可知,我国各地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全国只有15个省份综合评价得分大于0,其余省份得分都小于0,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广东,为0.97。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东、中、西呈梯度式下降分布特征。东部地区11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较高,共有8个省份进入全国前10强。其中,广东、上海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优势明显,综合得分分别是第三名江苏的1.37倍、1.27倍。中部地区省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一般,综合排名大多处在中等偏下位置,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安徽、湖南排名进入前10强,山西、内蒙古、吉林则排在倒数10位。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弱,综合排名较靠后,仅四川、重庆的得分为正,分别位于全国第11位、第12位,其余省份的得分均为负值且排名处于倒数15位。

表4 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Table 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and ranking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二)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异质性,根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数据,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可将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划分为较高、一般、较差三类地区。

1.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地区。主要包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6个省份。该类地区的综合排名比较靠前,各因子得分也比较靠前。其中,广东作为我国沿海开放省份,毗邻港澳,拥有极强的优越性,在外资吸引和科研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其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平稳运行和创新发展等因子得分较靠前。上海作为我国经济金融中心,开放发展因子得分位列全国第1位。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上海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2017年吸引外商投资高达4 174亿美元。北京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因子得分分别位居第1位和第2位,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但剩余4个因子得分排名不理想,尤其是共享发展、平稳运行、协调发展等3个因子得分排名靠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经济发展质量。

2.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一般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福建、安徽、湖南、四川、河南、湖北、黑龙江、海南、吉林等10个省份。湖南的共享发展、平稳运行、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等因子排名分别为第8位、第9位、第4位和第7位,都处于全国前列。湖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称为“鱼米之乡”,人均社会福利、经济平稳运行、生态可持续发展都取得显著成效。稳定发展的经济为其城乡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湖南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等因子在全国的排名均为第17位,处在全国中下游水平,说明创新投入、对外开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6个因子得分排名分别为第12位、第9位、第7位、第21位、第14位和第12位,其中平稳运行的因子排名较高,表明安徽整体经济环境趋于稳定,这对其经济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安徽协调发展的因子排名处在全国靠后位置,说明安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虽然近些年来安徽对“三农”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试点工作,如农村补贴政策的改革试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改革试点等多项重大工作部署,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制约着安徽经济的发展。从吉林各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其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只有协调发展水平的因子排名处于中上游水平,其余都处在全国的中下游水平。其中,吉林的绿色发展因子得分排名为第31位。可见,吉林应积极探寻“两山”理论的转换机制,推动绿色发展,这将成为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3.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差地区。主要包括重庆、河北、辽宁、江西、宁夏、陕西、云南、贵州、山西、内蒙古、青海、广西、甘肃、西藏、新疆15个省份。该类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西部。与其余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新疆的综合排名为第31位,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最低的省份,其六大因子得分排名分别为第26位、第20位、第26位、等29位、第29位和第30位,均处于全国下游水平。江西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综合排名为第17名,其中,平稳运行和创新发展的因子排名均为第24位,这些将对其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甘肃的开放发展因子排名第30位,位居全国倒数第二,而且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因子排名都处于全国发展的中下游。但值得肯定的是,甘肃绿色发展的因子排名处在全国前列,排名为第8位,这与甘肃近年来大力实施“扶贫+生态保护”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截至2018年,甘肃十大生态产值同比增长7.4%,在经济发展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因此,甘肃省应积极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格局。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不高,东、中、西三大地区呈现出梯度式下降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普遍较高,排名前10位的省份数量远超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各省份发展质量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各省份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较高、一般、较差三类地区。其中,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6个省份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地区,山东、福建、安徽、湖南、四川、湖北、河南、黑龙江、海南、吉林等10个省份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一般地区,剩余15个省份则属于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差地区。

(二)对策

1.坚持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应利用好自身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导产业链向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迈进,引导财政支出向中西部方向倾斜,加强政策优惠和产业扶持,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中西部地区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沿线各国的沟通交流,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格局、拓宽融资渠道,深度挖掘自身可利用的发展优势,快速提升本地区的投资竞争力;加大中西部的科研投入支持力度,发展新技术,变革传统的管理体制,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

2.注重技术进步与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我国创新实力。积极营造合理、有序的市场氛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公平、有序、高效的竞争平台;政府应对创新企业的信息外部性采取经济补偿措施,充分激发创新企业的自生能力;鼓励文化企业巧用中华文化元素加强内容创新,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品牌走向世界,并将文化元素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推动文化企业向数字化转型。

3.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应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的政策法律体系和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深化农村人力资本;现阶段土地流转进入二轮承包,应积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升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因地制宜地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特色旅游、观光及采摘,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4.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持续发展。破除唯GDP论的发展思维,积极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加快制度创新,加强绿色环保宣传,鼓励垃圾分类,提高人民环保意识,深化河长制、林长制,将绿色发展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开展绿色发展的试点工作,将好的经验总结起来,使其作为我国绿色发展的先行指导。

5.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构建新时代对外开放新格局。始终坚持走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奉行平等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与各国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提高对外开放质量;鼓励引进新技术,促进我国技术创新与进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注意防范对外开放风险,外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安全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主权,同时建立健全对外开放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在外工作人员的安全。

6.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提高人民满意度。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合理性与合法性,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与全社会福利增长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党和人民的上下联动发展机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向导,时刻心系群众,保障民生,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省份高质量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2个省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