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07:22金银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金银银

摘 要:三全育人为大学生培养提供新思路,也是对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本文调研上海市典型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并对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三全育人视阈下探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心理育人功能在更广泛程度上实现,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向同行,有利于探索高校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培养健康健全的民族复兴大任担当者。本文重点关注渗透教育方式,以思考辅导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隐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选择上海市典型高校辅导员、学工领导等进行调研访谈,了解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地位重要而辅导员资质浅

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作用”的看法中,接近97%的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中是重要的。超过一半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所占比例多[1]。同时,在调研中发现,最高学历专业方面,毕业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辅导员占比52%,有48%的辅导员是来自其他专业。超过一半辅导员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师等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有47%的辅导员没有以上任何一种心理咨询方面的资质证书。在专业心理知识训练方面,64%的辅导员参加过专业知识训练,依然有36%的辅导员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知识训练[2]。上述结果反映,辅导员主观态度非常认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表现中也将其作为重要的内容,但是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质尚浅。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多而开展方式传统

在调研中发现,辅导员日常工作几乎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78%的人工作中包含培养学生自我认知,79%的人工作中包含培养学生学习管理能力,91%的人包含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方面的教育,86%的人包含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75%的人在工作中包含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在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调研中发现,90%的人通过学生谈心谈话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78%的人通过个体心理咨询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58%的人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2%的人选择通过学生社团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2%的人通过心理微课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从以上情况来看,辅导员工作中涵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多,所采用的方式也较传统,时下流行且学生热衷的社团、微课等形式较少。

(三)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可达到初中级,但进阶难

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要求,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进行调研发现,辅导员能达到职业能力标准的初级、中级水平。在对初级水平调研中,13%辅导员认为“能指导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引导其考虑将来的学业和就业问题”与自己能力不符合,在其他能力水平比如协助完成心理筛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认为与自己能力不符合的人数占比均小于10%。在中级水平调研中,13%辅导员认为“能协助专家开展相关的危机干预工作”与自己不相符合,19%辅导员认为“能根据工作需要,正确实施各种心理测验量表、问卷,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心理测验量表、问卷进行正确解读和反馈”与自己不相符合,22%辅导员认为“能有效设计相对系统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方案”与自己不相符,其他能力水平方面认为与自己能力不符合的人数占比均小于10%[4]。在高级水平调研中,11%辅导员认为“能进行危机评估、实施干预、妥善预后及跟踪回访”与自己能力不符,这是与自己能力不符人数占比最少的水平。其他水平中与自己能力不符人数占比均超过了10%,其中54%辅导员认为“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5篇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领域学术论文”与自己能力不相符,28%辅导员认为“能够熟练利用理论和实际指导经验较少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自己能力不相符,37%辅导员认为“能够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培训”与自己能力不相符,34%辅导员认为“能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与自己能力不相符。由此可见,辅导员经过工作历练、培训后能达到初中级标准,但是高级标准对很多辅导员来说有一定难度[5]。

(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他工作板块

通过调研发现,在辅导员工作的其他板块,比如党建工作、资助工作、学生个人成长、班团建设、生涯规划等板块中均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从调研来看,心理咨询式谈话在党建工作、资助工作、学生个人成长、生涯规划中运用最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班团建设中运用最多的方式是团体辅导,这可能是二者在群体设置上存在相似性[6]。心理咨询式谈话也在班团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仅次于团体辅导的方法。同时从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如心理咨询式谈话、团体辅导、心理微课、心理专题讲座、影视赏析、沙龙等均有所涉及。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其他板块内容多有助益。

二、增强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和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在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既可以帮助辅导员提升工作有效性,又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一)立足育人系統作用,构建渗透目标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育人目标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高等学校的育人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育人导向,坚定立德树人方向。学生是鲜活的个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且独一无二的主体[7]。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学生成长需求。学生的成长成才有赖于家庭、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的多方面付出和努力,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应坚持协同导向,增进教育合力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构建全方位力量。

(二)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明确渗透内容

大学生是处于18-25岁的青年人,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面对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和“角色混乱”,衍生出来的问题便是时常会感到“迷惘”与“困惑”。他们不断探索“我是谁”,想要证明并确认自己的价值。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有很多同学因为对大学环境适应不良而导致学业困难。同时,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因为处于生理成熟的早期,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在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未来前途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和问题,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从学生自我认知、学习管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等与学生发展呈现的具体问题着手,以利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立足思政工作要求,探索渗透方法

辅导員的工作涉及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多方面,心理因素也覆盖了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多方面,二者存在相互交叉又不重合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贴近学生生活需求,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可以在辅导员工作的其他板块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或者是使用心理健康方法,传达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和技能[8]。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也是其他板块工作的引领,对学生的知识素养、意志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在党建工作中渗透学生心理品质比如毅力、抗逆力等的培养。资助是高校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主要方式,许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感觉到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可以从改善资助方式或者以资助为载体改善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通过谈心谈话,辅导员可以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和困惑,在谈话中注重发展性引导,帮助学生正视人生发展阶段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班级是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集体,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会主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学生所遇到的发展性问题设定为班会主题,引起学生对自身的探索,对人际关系的审视,对人生的思考,引导同学积极坦然面对挫折,关注内心,积极自助。学生终究要毕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9]。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要聚焦生涯,提升学生规划能力。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社会对健康概念的宣传,大家对健康也有了更为明确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对于大学生而言,躯体健康固然重要,心理健康也不能被社会、学校和家庭所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大力促进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的重要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10]。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端,关系着学生成长的微观生态,在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平.辅导员在高校“三全育人”中的角色与定位——兼论“育人”的特点与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20(3):86-91.

[2]魏金明.“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新使命与角色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20(2):96-99.

[3]肖晶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27-30.

[4]白玲.新形势下高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及路径优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38-43.

[5]李效武.新时代高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创新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34(1):19-24.

[6]朱平.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构——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19(2):96-101.

[7]梁宝桐.“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88-89.

[8]聂靖.“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履职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1):18-21.

[9]魏武斌,等.三全育人体系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探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7(6):69-73.

[10]季景玉,等.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J].药学教育,2016,32(3):45-47+63.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