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机制的实践路径

2020-09-10 07:22彭皓焱
关键词:高校

彭皓焱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不断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是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作为新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师生党支部共建有利于形成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与党建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但是,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存在重形式轻落实、重次数轻内涵、重创意轻落实与重成果轻实干。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的功能建设,高校应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干型师生党支部共建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党建各项任务,需要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以师生互帮、互学为内涵共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是不断强化高校基层党支部功能的实践探索。

一、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的意义

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一种模式,师生党支部共建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充分发挥教工党员教书育人的模范先锋作用,增进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了解,促进“微思政”教育模式的建构,提高师生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一)师生党支部共建是加强基层党建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基础,而师生党支部共建则是基层党组织充分落实政策方针的最佳渠道。师生党支部共建有利于发挥教师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教师在和学生沟通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自身修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同时学生党员可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开展。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思政工作能力,不仅需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还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党员的创造力,师生党支部共建则是创新性工作机制的重要尝试。

(二)师生党支部共建是“微思政教育模式”的有力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新媒体时代下的“微思政”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资源将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思想,人生态度加以日常化、具体化,易于学生学习与接收。对于高校来说,“微思政”的开展需要依托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独立思想政治学习专栏、建设新媒体平台或者研发思想政治教育APP等实现。各学院可基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具体开展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活动,如举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竞赛、微电影、微视频比赛等。最重要的是“微思政”开展离不开师生的良好互动,需要学校将所有领导干部、思政老师、网络人员、学生党员融合进起来,共同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师生党支部共建不仅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还可以激发思政教育“微力量”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三)师生党支部共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力举措

党支部共建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缓解大学生存在的消极思想和行为。师生党支部共建,师生联系更紧密。具有相同志趣的师生在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彼此促进自我成长,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加以展现,师生间的模范带头作用转化为教学相长,相互影响。师生党建以学习为纽带,便于教师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的现状

师生党支部共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趋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先进模范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到目前为止,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还处于探索阶段,活动效果差强人意;部分高校还停留在创意阶段,还未具体实施。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党支部建设重形式轻落实

《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组通字(2018)10号)指出: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经常化。部分师生党支部在共建过程中将学生党支部作为教工党支部的附属部分,活动形式的开展多为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配合党支部完成党课学习、外出组织参观活动等,较少考虑师生共建的长期规划与内容。组织生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深刻剖析并改正,导致教工和学生党员参加党支部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存在敷衍心态,得过且过。组织生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缺乏深刻性与学习性。由此形成,教工和学生党员参加党支部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存在敷衍心态。

(二)师生党支部共建重次数轻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师生党支部共建过程中需要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生党员积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部分党支部所开展的为民服务活动出现重次数轻内容的情况,缺乏规划性和目的性,多以完成上级要求为目的,共建服务多為一次性,缺乏后续跟踪和改正。与此同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科研教学任务过重使得教师党员没有密切关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

(三)师生党支部共建重创意轻落实

师生党支部共建的目的是增加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的接触机会,提高教工党员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党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部分党支部在共建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共建的想法和方案中,缺乏共建具体措施的跟进与反馈,形成的共建方案及记录多为应付上级检查。共建会议和活动多为临时性,缺乏明确目的和意义,难以达到师生共同进步和学习的目的。

(四)师生党支部共建重结果轻实干

建设实干型基层党组织是党永葆先进性的必备条件。对于高校来说,教书育人是基本职责,“教书”路径,“育人”是目的。但是,现实中教工党员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和传达日常行政事务方面,没有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由于现行考核机制的不完善,较多的高校考核形式以集体和个人荣誉为标准,教工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多取决于是否可以拿到荣誉证书,缺乏育人意识,师生共建联动的规范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三、基于创新型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机制探讨

创新型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需要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不断学习与革新现有模式而开展,我校近几年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具体开展共建高校师生党支部:

(一)以习近平先进思想为指引,有力构建学习型师生党支部

学习是党支部创新的根本。我校在学习型党支部构建方面做法如下:第一,始终坚持例会第一议题制度。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一一结对,每周固定利用周二下午空闲时间进行各师生党支部例会学习,紧跟党的步伐,抓紧党的脉搏,深度研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党的各种政策纲领,不断用科学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第二,始终坚持走出去学习战略。为了充分发挥师生党支部的先进模范作用,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党员进社区活动,学院各师生党支部通过党建共建活动与梅州市五华县华阳镇党支部、中国银行、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等多家单位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协议,定期开展集体研讨学习。所有师生党员与所在社区党支部签订服务承诺书,积极参加社区党支部活动。“走出去”战略让师生在党支部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校、企业、社区党支部之间的沟通与学习。此外,学院党总支还购置专门的报纸杂志架,订阅多本杂志报纸,引导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二)以国旗护卫队为载体,努力构建服务型师生党支部

师生共建党支部,以学生党支部为中心,结合党支部成员的专业特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支部共建活动,提升活动的时效性。共建要求“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等社团力量,形成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文化氛围。我校2017年成立国旗护卫队,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工作处、团委工作平台,重点强化对国旗护卫队团支部工作领导的责任担当,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实践活动中先后组成12支服务队奔赴梅州市五华县、汕尾市和西藏林芝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当地党支部的支持下开展系列“爱国爱党爱团”宣讲课。学院前后与广州市10所大中小学党团支部共建国旗护卫队,共同开展有特色的团建党建活动。此外,我校国旗护卫队在省军区军训指挥部的指导下改革我院军训模式,国旗护卫队75名优秀党员团员作为军训教官全面参与一线军训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带团员、团员带群众的模范作用,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良好榜样作用。国旗护卫队作为我校党建带团建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上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的帮助其他同学。

(三)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助力构建实干型党支部

中華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校按照新时代党建要求,以党建为魂、文化为根、思想为领,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品牌创建活动,将诗韵岭南诗文朗诵、昆曲专场、剪纸艺术、越剧艺术赏析等大型活动引入校园,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安塞腰鼓、舞龙舞狮、八段锦、赛龙舟等传统项目比赛,感受中华文化中团结、奋进、勤劳的智慧。将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品牌创建,不仅提高了党员师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增强了师生党支部共建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激发共建机制的活力。

(四)以网络渠道为载体,着力构建创新型党支部

始终坚持集体与个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习。全校师生每月至少参加1次学院组织的校外专家线下党建讲座,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由学院党委成员及各二级学院党支部书记开讲的线下党课,每学期在“易班”平台自主学习党的相关政策与理论累计200分钟并进行在线考试。各党员积极通过“廉洁广州”、“学习强国”等APP及时学习党的先进理念,并在每周五下午4点通过各党支部群进行某一观点的讨论与学习。常态化的学习机制让师生可以及时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时事政策,并将各党支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及时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及时纠正,增强党的战斗堡垒作用。

目前,我院师生党支部共建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想充分发挥师生党支部的共建作用,还需要从长远规划,做好计划,坚定信念,在创新中共建,在共建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02-12].http: //www. gov.cn/ 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l

[2]王睿.增强思政教育“微力量”[N].光明日报,2019-10-08(14).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