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0-09-10 15:23魏秋萍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7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策略初中

魏秋萍

摘要:信息技术在当今时代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信息技术本身,可以说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很难想象,如果突然失去信息技术,我们是否还能够安然生存。故此,教学老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而且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即是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现代中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已决定着他们今后发展的未来。《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学和创新的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前,其首先应当注重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激发起初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英语知识的学习之中,其才可能展开初中信息技术的自主性学习。反之,如果初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不感兴趣,那么也就不会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也就难以开发。可以说,兴趣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学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有被进一步开发的可能。

具体而言,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在具体应用时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例如,在教学“word”基本功能时,教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都用电脑写过作业吗?”学生:“写过。”/“没写过。”老师:“看来同学们的电脑应用水平有所差别。那老师再问问大家,你们都会word吗?”学生:“word太简单啦。右键桌面,选择新建就可以了。”老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于word功能的操作还是很熟悉的。那么请同学们帮老师处理一下这些word电脑操作问题好吗?”此时,教学老师可以帮学生打开word电脑界面,并将其中的问题进行一一说明。当然,这是教学老师提前准备好的word,其中需要学生应用各项word功能操作。对此,教学老师可以声明,只要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解决上述问题,老师就会有特别奖励。这么做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接下来,教学老师即可展开word基础操作教学,并要求学生在最后完成自己所交给学生的任务。当然,教学老师也要兑现自己的诺言,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说好的奖励。

二、小组合作教学

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指的是教学老师不再通过自己向学生进行知识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和讨论,进而使得学生自主展开初中信息技術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很好地有效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探究与讨论,如此也是锻炼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当然,如果学生在合作讨论时遇到不懂得问题,也可以向老师进行请教。但是教学老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答案,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答案。

例如,在教学“设置文本格式”时,教学老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信息技术教学。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已经将设置文本格式的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现在给你们每人发了一份任务,你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讨论,但务必保证在下课之前完成任务。”此时,教学老师即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在学生进行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进行巡场监督,以了解学生们的合作探究思路。小组内的讨论可以存在分歧,但是不要学生产生争论,大家可以保留意见,这一点教学老师要提前说明,以避免学生因为探究学习而产生争论。在学生探究结束之后,教学老师则要针对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开展针对性教学。

三、身份转换教学

所谓身份转换教学,指的是教学老师通过和学生互换身份的方式展开教学。也就是说,教学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坐在台下听课,而学生则要扮演成为老师的角色站在台上讲课。这种身份互换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自学能力。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并不是老师讲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而后根据自己的知识预习情况进行讲解。当然,在开展师生身份转换教学之前,教学老师需要提前向学生进行说明,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到了次日课堂,教学老师即可随机抽选学生上台讲课,而自己则坐在台下倾听学生的知识讲解。如果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错误,教学老师先不要直接打断学生,以免影响学生的讲课思路。但是,如果坐在台下的其他学生能够发掘讲课学生的知识错误,则可以进行提问或者反驳。这种情况下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互动性的讨论和探究,进而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理解。当然,站在台上讲课的学生并不固定,而且也不会是一个人。教学老师可以抽选不同的学生上台讲课,这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一种考察,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教学公平。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这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教学老师还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样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能主动地去学习、自主地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徐晓涛.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35):199.

[2]张竹慧.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自学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顾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7):19-21.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甸中中学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培养策略初中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