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革开放史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究

2020-09-10 16:33赖勖忠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赖勖忠

摘  要: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史教育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中,不少高校的课堂教学存在内容空洞、方法落后、效率低下等弊病,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收到实效。在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选取改革开放史的教学内容,进而探索“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运用,是一种优化教学成效的积极尝试。

关键词:改革开放史;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具有极强的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和教育引导综合性。

一、改革开放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必要性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1]“形势与政策”课要帮助学生认清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学会“四个正确认识”上大有作为。文件还明确规定“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应围绕四大专题展开,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与政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政策、港澳台工作形势与政策、国际形势与政策。据此,教育部每年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其中《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18年下辑)》(教社科厅函〔2018〕29号)第二点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中,明确规定要重点讲清楚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

邓小平曾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青年要成为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党史、党情、国史、国情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在把握党和国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了解我们国家走过的历史征程,认知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历经40余年。现在我们仍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要改革开放再出发,这是现在的形势和政策。此外,改革开放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教学资料,也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党史国情、坚定改革开放信心的丰富历史资料。因此,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将改革开放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改革开放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原则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道”与“术”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教学内容是“道”,是规律,是根本,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方式即“术”,乃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传统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受制于课程学时、教学方式、教材要求等主客观因素,思政课教师对浩如烟海的改革开放史内容难以做到全面地讲解,加上部分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兴趣引导,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发挥的空间相当有限,教学效果欠佳。

(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改革开放史是一段宏大的历史。从时间上看,有一些重要节点,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等等;从空间布局上看,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从沿海向內陆延伸逐步遍及全国所有省区,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格局。如今,大湾区、自贸区建设纵深推进使得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形成。40年改革开放历程,包含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改革开放史教育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包含或者侧重哪些方面内容,这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以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为例,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国家政策、时政热点、学生专业等因素,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第一,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以政策原文、文件精神的形式,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国内外形势、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讲授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相关内容,带领、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必要性,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从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第二,讲好改革开放政策在广东的生动实践。2018年10月,习近平来到广东考察,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并就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4]。将习近平视察广东时提出的重要论述进行归纳,结合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进行解读,作为课堂探讨内容的一部分,让身处广东的青年大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作用和历史意义,更加自觉地拥护改革开放事业。第三,讲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相关内容。作为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粤港澳大湾区承担起改革开放事业在粤港澳三地的时代重任。当前,三地面临着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更是成为发展的排头兵。身处广州的青年学子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兴趣普遍较高,对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性较强,这也是“形势与政策”课宝贵的时政热点。

(二)创新设计教学方式

互动式教学是伴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教学资源丰富而兴起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用较广,成为高校在探索教育方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新选择。概括地说,互动式教学模式既包括校内同学互动、课堂师生互动,也开拓了“第二课堂”,也包括课外网络互动、校外实践互动等。此种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一方面是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一言堂”的弊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能动性”[5];另一方面是契合新时代青年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个性十足的特点,尊重青年学生学习成长客观规律,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创设多元互动教学情境,明显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为优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探索更高效的授课方式和更具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建立起“课前发布课堂议题-课中分组讨论展示-课后师生共同总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即由部分关心国家时事的学生组建“形势与政策”课备课小组,选取课堂论题、主持实际课堂,其余学生课前划分成若干小组,给定某个选题,并在课堂上就所给选题进行限定时间的集中讨论,上台发表小组谈论成果,由老师指导流程并进行总结的模式。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切入点,立足法学专业,课前将问题“作为法学生,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共同体建设”抛出,学生在课堂中热烈讨论,他们围绕着力解决三个不同法系间法治认同差异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发展和人力资源需求等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思路,学生兴趣被调动,课堂气氛热烈,小组之间的分享使大家收获满满。教师在总结反馈时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青年使命担当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抓手,阐述改革开放事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脉相承的历史机缘,鼓励青年学生关注湾区建设,积极投身其中建功立业,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相比以往授课老师的“一言堂”模式,互动式教学较大地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教学参与感,提高了青年大学生对国家时事、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使学生更加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方针,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三、基于实践探索和目标管理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改革优化路径

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通过互动式课堂教學模式将改革开放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中,探索法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上学习改革开放史的具体教学方案。而“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在实践探索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改革优化路径,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经验。

(一)紧抓方向,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作为一门具有“突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思想性”[6]特点的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的方向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要始终坚持政治优先。“形势与政策”课需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政治教育意义,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出发,筛选具备政治代表性的话题,紧密结合具备深刻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实现教学内容上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从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要牢牢把握时政热点。要时刻围绕着党中央和国家最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掘其产生的时事背景,把握时政热点的主流观点,引导学生在了解政治理论与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相关政策产生、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三是要密切关注育人话题。当下海量的信息和非主流观点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需要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正向引导功能。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中影响广、争议大的话题,并将其作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对争议话题的分析、探讨,厘清正误、界定对错,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取向,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二)用活方法,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相比专业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强调青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强调教师要充分认识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教师需将思政教育、意识引领建立在充分沟通、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将思政课课堂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坚持思政教师教学主导”的理念上,实现教师指导引领、学生学思践悟相统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涉猎广,这也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提高教学能力,“做到‘三集三提’,即一要集中研讨提问题,二要集中培训提素质,三要集中备课提质量”[7],牢牢把握新时代脉搏,把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要求。“形势与政策”课上,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背景,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分享观点、表达想法提供多元化平台,让青年学生在分享中提升、在倾听中思考,从而塑造青年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后,教师也应当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学会和青年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期待,倾听学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发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好、对课堂形式的反应,多方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深度和温度。

(三)把控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到课堂思政、专业思政、网络思政等维度。其中,课堂思政占据高校思政工作的基础地位。而在课堂思政中,“形势与政策”课因教学时间跨度长、教学内容涉猎广而成为开展课堂思政的主要阵地。为守住课堂思政主要阵地、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必须要求思政课教师在一线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牢牢把握思政育人规律、青年成长规律,遵循“内容为王”的选取原则,对教学内容、互动情况、学生反馈、课后思考等方面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思政教育要主动利用大数据,培养大数据意识和大数据运用能力,构建起“学生大数据库”,利用它来实现学生群体的数据差异化,“着手建立‘课程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模型’……分析其认知情况和思想变化,从点到面,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教学改进,力求做到精准教育”[8],将思政日常工作和学生评价反馈变为可计算、可分析的具体数据,预测、分析学生的思想走向、意识变化,实现提前思政、课前思政,实现思政课程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入融合,推动思政工作科学化、技术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8-04-13)[2020-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7.html.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6.

[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4]习近平.习近平: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EB/OL].(2018-10-25)[2020-01-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0/25/c_1123611131.htm.

[5]耿微.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6.

[6][8]丁冬汉.“专题研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0(05):60-64.

[7]胡宝国,胡兵.构建“形势与政策”课闭环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华东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8(02):62-65.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