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探析

2020-09-17 09:02李强项建郑国杨韦康
中国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黄茶缙云叶色

李强,项建,郑国杨,韦康*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08;2.缙云县轩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缙云321404;3.缙云县龙源茶叶有限公司,浙江 缙云321409

自上世纪80年代白叶1号(安吉白茶)特异茶树资源的发现与选育推广以来,安吉白茶“一个品种造就了一个产业”的成功案例,推动了我国茶叶科研院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对叶色特异茶树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及选育推广[1-5]。特别是当前面临常规茶叶产能过剩的环境之下,许多地方政府都期待将选育或引进推广叶色特异茶树品种作为发展本地区特色农业甚至是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并专门研究制定相应的特色茶产业扶持政策。本文以安吉白茶、中黄2号(缙云黄茶)培育形成产业化发展的轨迹为例,对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或引进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等进行探析。

一、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现状

1.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茶树白化和紫色等叶色特异品种自古存在,《茶经》《大观茶论》及各地方志中均有记载。目前,叶色特异茶树品种主要通过各地自然变异单株选育和人工杂交育种2 种途径育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通过省级以上品种认(审、鉴)定登记,以及项目研究公开报道的包括白化、黄化和紫红色等叶色特异茶树品种(品系)资源已超过50 个(表1),这些特异茶树品种的选育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品种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为茶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6-11]。

表1 叶色特异茶树品种(品系)资源

2.国内主要叶色特异茶树品种的产业化推广状况

浙江是国内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最早、最活跃、品种数量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区,全省共培育30余个特异品系(品种),选育的白叶1号、黄金芽、中黄系列等多个特异品种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至2015年白叶1号在浙江省种植面积为30 066 hm2、产值43.31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可采摘面积(192 133 hm2)和总产值(168.6亿元)的15.6%和25.7%,其中湖州市16 467 hm2、丽水市6 904 hm2,分别占全省白叶1号种植面积的54.8%和23.0%[12]。白叶1号先后被贵州、江西、湖北、四川等中西部茶区规模化引进推广种植,在全国引进种植的茶园面积近26.67万hm2,超过浙江全省总茶园种植面积,堪称业界一大奇迹。

紫娟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2004年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紫娟茶的紫芽、紫叶、紫茎“三紫”特征是云南多色芽叶类特异茶树品种中最典型的代表,花青素含量达3.36%,具降血压、降血脂的保健功效。采用紫娟茶树鲜叶加工成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具有茶条紧细颖长,色泽紫黑色,香气特殊,汤色紫红色,滋味醇厚,叶底呈靛青色;加工成普洱茶、红茶产品,风味独特[13-14]。该品种目前在云南省内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有规模种植,近年来在黔、湘、浙、苏、皖等地均有引种,全国紫娟种植面积约1.33万hm2,成为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紫色芽叶特异品种。

缙云黄茶始于2007年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在缙云县一农户茶园发现的1 株黄化茶树,2009年正式开始品种比较试验,于2015年底通过浙江省级品种认定。至今已在全县重点乡镇建立了20~100 hm2种植规模的技术示范基地5 个,黄茶种植面积约1 000 hm2,年产值超过1.0亿元。在品牌建设方面,缙云黄茶采取了“品种选育、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宣传、市场营销”同步推进策略,2014年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经浙江大学CARD 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机构评估,缙云黄茶品牌位列2016年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排行第91位,并为茶叶品牌溢价力最高产品之一,同年缙云黄茶入选“2016年杭州G20 峰会指定用茶”。缙云黄茶是浙江省茶产业继安吉白茶之后,第一个采用黄化系列特异品种、区域化公共品牌独立运行、母子商标联用,并达到形成特色产业量值起点线以上的县域特色茶产品。

二、茶树叶色特异品种培育推广形成特色产业的基本条件探析

一个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往往受制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土地条件、品种资源、生产工艺和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客观因素影响,若其中的1 个或几个条件不具备、不成熟,不能共同发挥作用,不能及时抓住最佳发展机遇期,即便有很好的特异品种等条件,也只能长期停留在拥有特色品种和特色小产品的层面,无法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或更具规模化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归纳分析安吉白茶和缙云黄茶发展历程,从“一棵单株育成一个品种,继而培育形成一个特色产业”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原生茶产业规模及其人文背景是挖掘特色品种的基础

一个好的特异茶树品种(资源)不会凭空产生,它的出现需要一定规模的原生产业基础,而良好的人文背景将会促进特异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浙江缙云有1 000多年产茶历史,缙云茶曾历经数代屡被钦定为贡茶,缙云黄帝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2007年发现缙云黄茶特异品种资源之前,全县常规绿茶品种种植面积333.3 余hm2。缙云境内自然环境独特,拥有火山岩地貌、丹霞地貌和花岗岩地貌3 种地质遗迹,这些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为发现和挖掘“黄茶特异资源”创造了良好基础。有了这些产业基础和人文化历史条件,才能引起当地生产者或科技工作者去关注与挖掘新特异资源,在原生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培育形成新的特色产业。

2.产品质量及市场需求是特色品种转化为特色产品的前提

安吉白茶具有外观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光亮油润,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叶白脉翠的品质特征。缙云黄茶外形扁平光润匀净、金黄透绿,汤色清澈明亮、鹅黄隐绿,叶底玉黄含绿、鲜亮舒展,滋味嫩鲜,特色明显,具有独特“三黄透三绿”品质特征,且特异功能性成分TGGP(1,2,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含量高达2.5%。这些以白(黄)化特异茶树品种制成的特色茶产品,其“富含高氨基酸,外观鲜明、滋味鲜爽、浓而不苦、风味独特”的品质特征,满足了市场对茶类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客观需求,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3.资金投入及规模经营是特色品种提升到特色产业的保证

茶产业链较长,涉及到特异品种选育扩繁或引进、种植基地与加工厂建设及设备添置、市场营销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产业发展初期,特异新品种苗木价格普遍高达0.5~2.5元/株,基地建设方面资金投入量较大,仅靠茶农自身筹集资金极为有限,需要当地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各类地方财政补贴和产业资源的整合,引进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支农贷款等产业发展资金统筹规划。地方财政茶叶专项扶持资金应当重点用于发展规划制定、技术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区域品牌宣传等公益类产业创新服务。引导生产企业集中资金力量用于扩大特色品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分散农户集中连片发展种植基地,开展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提高资金综合使用效率,才能较好地实现产业化发展。当一个茶树特异品种具有显著的产品特征、拥有独立的公共品牌、茶园种植面积超过666.7 hm2、年产值达到1 亿元,是判断特色茶树品种从小规模生产提升到真正形成特色产业的重要“量值要素”指标。

4.龙头企业引育与创业孵化培育并重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市场主体多元化更有利于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19年安吉白茶全县种植面积1.16 万hm2和总产值25.3 亿元的基本面,是由1.58 万户种植户、19.8万名从业者、390家会员单位、4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4 家年销售500 万元以上茶企业、11家年销售千万元以上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2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构成的产业主体结构[15]。在这些产业主体中,除了“极白”等少数龙头企业属近年通过农业资本整合形成外,诸如“大山坞”“溪龙仙子”等绝大多数品牌化龙头企业,都是由早期安吉白茶中小种植户或茶苗繁育户向小微企业转型并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排名前十位的著名龙头企业。缙云黄茶产业则主要依靠吸引本地工商资本到重点乡镇建立标准化规模化黄茶示范基地,成功引育了“轩黄”“龙源”“晨龙”“黄贡”等茶叶龙头企业。

5.技术创新及其队伍建设是推动特色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动力

缙云黄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驻缙云县科技特派员为主导,成立了黄茶创新协作组,开展“黄茶资源的收集、利用与繁育”专项研究,育成“中黄2 号”特异茶树新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专家组成立缙云黄茶团队科技特派员,采取“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园+小农户基地+专业示范村”的组织模式,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对缙云黄茶的特异性功能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以缙云黄茶产业发展为主线、农村创业创新为主导、三产融合发展的县/省/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2019年开始培育创建“浙江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缙云黄茶特色农业科技园区”“缙云黄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缙云黄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及稳定性是做大做实特色产业的保障

安吉白茶在短短30 余年中,从一株母树发展成为全国264 个茶叶主产县产业综合实力评估中排名第六的中国白茶之乡,这与安吉县委县政府长期对白茶选育推广和品牌建设一以贯之的政策支持密切相关。具体可从早期的企业茶加工厂建设用地政策、2013年《安吉县加快提升发展白茶产业若干扶持政策》、2019年《关于安吉县深入推进安吉白茶“百亿产业百年品牌”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产业政策文件,以及对白茶产业服务与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与品牌管理、税收减免与补助补贴、财政专项资金与奖励办法等规定和举措足以窥之。政策支持范围同时也包括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专项支持,如2009年缙云县科技局支持科技特派员设立《黄茶资源的收集、利用与繁育》创新专项,2018年浙江省科技厅将缙云黄茶列入省重点研发项目和省级特色农业科技园区等,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

三、引进推广特异茶树品种实施产业化发展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传统茶产地还是新兴茶区,与常规类农作物相比,茶叶具有较强的产业比较优势,在我国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或引进推广的质量和效益,使品种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有关地方政府及其茶叶主管部门等在制定产业化发展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种植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以解决分散小农户技术供给不到位与卖茶难的问题

芽叶白(黄)化茶树品种是一种遗传性生理病变,其对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相对较弱,与常规品种相比较,其生理生长特性、种植管理方式和加工技术有较大差异,需要有专业技术指导,否则容易出现茶苗繁育合格率与移栽成活率低、幼龄茶树成园缓慢、加工品质差异大等系列问题。推广初期,在做好统筹规划基础上可优先选择重点乡镇和村庄适度规模种植,以便于集中技术力量有序高效推进。分散农户按照“小农户集中连片”方式组织发展基地,切忌全域遍地开花式发展,避免小农户因零星分散种植出现生产加工技术配套不到位与卖茶难问题,影响其他茶农后续跟进发展的积极性。

2.明确主辅产品的发展方向,处理好新老产品发展不协调与品牌宣传难的问题

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叶区域品牌的产区而言,选育(引进)推广叶色特异茶树品种必然会出现“一县二品”或“一地多品”状况。是持续推进和宣传既有的产品品牌还是重点选择“新特异”品牌,或者谁主谁副,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20年前,安吉白片与安吉白茶还是“双品并存”,但是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爱促成了当前安吉白茶“一品独大”新业态。早在缙云黄茶品种特性和“三黄透三绿”产品特征确定时,缙云县提出了稳定当地名茶“仙都笋峰”产业与重点推广扶持“缙云黄茶”特色产业的“一稳一推”发展策略。目前缙云全县黄茶种植面积已占常规品种的1/4,预计通过“十四五”计划稳定发展,黄化品种与常规品种基本实现1∶1平衡状态。近10年来,浙江松阳有较大面积引进种植白叶1号、中黄系列等叶色特异品种,但松阳茶产业则采取“多品归一”策略,即把所有不同类型产品全部归属到“松阳银猴”公共品牌框架内。各地茶叶产业的形成背景、品种结构和产品特征不同,发展策略亦不尽一致,必须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当地产业实际需要才能准确定位,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3.探索同类型特色品种搭配,解决单一品种生产期偏短与采制高峰集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单一品种形成的特色产业受倒春寒雪霜冻害、生产期缩短、采摘加工高峰集中等影响带来的风险明显加大。以浙北茶区为例,最近10年受气温急剧升高致使白叶1 号品种采摘期缩短到15~18 d 的发生频率达20%。基于延长春茶生产期等考量,缙云县在选育推广自有育成品种中黄2 号的同时,结合高山与低海拔基地气候差异,引进比已有品种生长期晚生7 d的同类型特异品种中黄1号进行品种优化搭配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

4.培育龙头企业宜孵育引相结合,解决成长培育周期长与引进企业水土不服的问题

在特色产业培育形成初期,首先要重视对创业意识强的茶农、返乡创业者和小微茶企业的孵化与成长培育,这3 类群体是直接带动身边农户一起干的最原始群体,也是中后期转向规模生产经营、推动由特色品种向特色产业实现升级突破最活跃的中坚力量。当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后,要引导优质企业主动吸收技术资金参入股加盟以培育形成科技型龙头企业,鼓励本土工商资本加盟生产型企业使之向品牌化经营转型,以促进本地区多元化企业形成集群。引进外埠资本时要扬长避短,通过可控股入股方式,强化精深加工领域的深度融合,与本土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跨地区经营;做好龙头企业与茶农间的有机衔接,解决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与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5.增加创新投入与技术示范,解决产品标准化水平低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多数茶区的芽叶多色类品种的苗木繁育、种植规格、施肥与修剪等田间管理技术都是参照常规茶树品种的标准推广应用,缺乏芽叶多色类茶树品种优质高效种植与加工技术集成配套技术的系统研究。如过量施用催芽肥会降低春梢叶色白(黄)化程度,但由于缺乏精准的试验数据支持,生产者为了保证春季芽叶显得更白更黄,一直以来茶园施肥偏向少施甚至不施的低肥力供给状态。生产企业普遍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需要地方政府在增加业务主管部门技术力量的同时,通过“产学研”途径增加协同创新投入,有效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与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及特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6.统筹投入资金和建设用地,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与加工厂建设审批难的问题

按“亩产值论英雄”发展种植基地和统筹标准化加工厂建设用地是做实做大特色产业的重要保证。地方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苗木标准化繁育、高优技术示范基地和公共品牌建设等方面,严格控制直接对企业和分散农户按苗木数量或种植面积等大比例补贴,避免“给一块钱种一棵茶”的传统“等、靠、要”直补方式造成的不必要浪费。重点支持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引导中小农户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汇集农民分散资金集中连片发展种植基地,形成特色茶叶专业村。

特色产业公益类创新项目可通过主动设计“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等争取省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类和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建立基层产业创新机构和技术示范基地。加工厂房建设用地方面,通过制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按照“一县一业”“一事一议”统筹特色产业建设用地,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以茶业为核心农业主导产业的地区,可制定“一园一区”即茶叶特色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区的前瞻性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途径吸收引进工商资金,有序推进园区建设,增加规上企业数量。

7.强化三产融合和产业服务,解决单一产业效率低风险大与服务不配套问题

茶叶生产季节性强,厂房设备利用率低,“忙短闲多,技工难留”,芽叶多色类茶产区尤为如此。围绕“做实做强一产、做精做深二产、做优做透三产”茶叶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结合绿色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化芽叶多色类“特”字,三产深度融合规划设计,发挥特色资源要素,推进特色茶叶小镇、茶文化休闲旅游度假村和茶文化公园等建设,发展集乡村旅游购物、农耕文化体验、茶叶科普教育、休闲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新业态。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流转,重组资产、资金、技术等市场要素,建立新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实现特色茶产业规模生产与内部分工,提高茶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黄茶缙云叶色
“缙云烧饼”火了
黄茶一盏脾胃舒
夏 荷
岳阳黄茶闷黄机械化研究与探讨
做精特色产业的探索和实践
缙云黄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思路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
关于探讨电子政务融入招商引资模式的思考
在茶汤里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