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分析

2020-09-26 12:10毛咏梅
求知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摘 要:学生获取信息与提高自身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从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内容来看,其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部分都十分重要,这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关键,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外阅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挖掘丰富的阅读资源,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巧应用,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途径,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8-0036-02

引 言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前我国语文学科的调研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课外阅读教学,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知识,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1.阅读方法不当

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进行批注,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批注的习惯或偶尔做批注。一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随意翻看阅读文本的习惯,并没有深入作品中,阅读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面对过重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无暇顾及学生课外阅读,因此只能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课外阅读方法,学生很难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技巧。

2.目标不清晰

当前阶段,课外阅读教学目标不清晰属于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阅读教学,没有制定清晰的阅读目标。从阅读的图书种类分析,教辅类数量偏多,但大多数学生更喜欢卡通类或故事性很强的图书。由此可知,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功利性较强,很多学生选择教辅类图书的目的是快速提高自身的考试成绩。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在线阅读,虽然这种模式视觉冲击性较强,但阅读方式过于碎片化,导致学生停留在浅阅读层面。

3.学生阅读意识与自制力较弱

小学生处于由学龄期步入青春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日常作业后再加上阅读任务,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但教师若不为学生安排课外阅读书籍,任由学生自主选择,则很容易出现学生出于自制力差或认知能力不足等原因选择一些不利于其成长的文章。即使教师和家长为学生规定读物,部分学生也很难坚持阅读,很难掌握精读、略读部分,最终出现学生在阅读时只读不思考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言,阅读种类也有一定的区别。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且能被学生接受的书籍,便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其智力得到开发[1]。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很小,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教师要想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应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课外阅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丰富性,极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让其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切不可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应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一般情况下,课外阅读没有局限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了解我国更多的文学作品,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完善学生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学生在不断阅读中也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也能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1.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阅读效果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不正确。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特点为基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式,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从传统的“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其次,引导学生以阅读内容为基础选择更为合适的阅读方式。

例如,在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或理论性很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精读模式阅读,深化学生对文章情感与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阅读报纸或杂志类文章时,则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了解大致内容即可;而阅读故事类或小说类图书时则应用略读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把握文章中心即可。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批注勾画的习惯,鼓励学生画出有疑问的地方并提问,引导学生将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共同分享。

2.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应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础,选择学生喜欢的绘本阅读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从绘本内容来看,情节简单、图画生动的绘本故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通过课外阅读教学也能让学生拓展自身的阅读面,有更多机会接触更多读物,这也能潜移默化地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2]。

例如,一年级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笔者为他们推荐了绘本阅读内容,激发其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给爸爸的吻》《爱心树》等,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在一段时间后,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原来的每天阅读1页转变为2~3页,让学生结合自身接受能力选择阅读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合理制订了课外阅读计划,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突出了课外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价值。

3.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择阅读材料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内与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知识面,同时帮助学生复习课内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3]。由此可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寻找与学生认知特点符合的课外阅读书籍。

例如,在教学某篇文章时,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阅读与这篇文章有关的书籍,让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但小学生知识积累相对有限,笔者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文本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与年龄特点,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同时,教师应选择与各年级学生相适应的课文读本,如说针对低年级学生知识范围与识字能力有限的情况,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阅读故事类与带有图片解释的文章。如此学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更多生字生词,同时通过阅读体会更多人生哲理。

4.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往往难以让学生清晰地体会作者的观点与情感,因此教师可以科学选择相关的课外读物,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环境与地球二者关系的理解,教师应着重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地球可爱”“地球易碎”[4]。在此背景下,笔者向学生推荐了相关书籍,如《危险中的地球》,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类如何污染与破坏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其能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爱护并保护地球。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组织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如辩论赛、讨论会等,以课内阅读的方式深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使學生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能强化对学生观念与情感上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

结 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课外阅读教学,采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同时,教师应意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邱光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华少年,2019(12):25.

丁世广.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建议[J].中华少年,2019(04):53.

张忠秀.浅谈小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方法[J].考试周刊,2017(02):36.

夏林.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重要性研究[J].课外语文,2018(10):98.

蒋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J].文存阅刊,2019(01):87.

作者简介:毛咏梅(1977.11—),女,甘肃临洮人,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