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脱节问题及对策

2020-09-26 12:10刘飞
求知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刘飞

摘 要: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有密切关联,而在实际教学中,两者却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对此,教师应从根本上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教学的落脚点放到语言知识的运用上,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對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课例研究法,对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言基础知识;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8-0010-02

引 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是依旧沿着一条“去语言知识”的道路前进。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对其做出科学的定位和正确的处理。

一、语言基础知识的内涵

语言基础知识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内部结构及其基本规律和修辞、语言逻辑、文体等基础知识,又包括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用、语篇、语体及符号学等基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效对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关参考文献中关于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对接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其中参考价值较大的是肖九根教授的研究。在2017年第四届先进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上,肖久根教授系统地对语言学、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做出了清晰的界定,论述了语言学和语文教学脱节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他相关研究也都提到了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孙荻芬等在《关于“中学生语言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中引用大量事实说明了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要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1];曹建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议上总结:“课程改革中,有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于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苗头。”已有研究虽然对语言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相关论述还不够全面、系统。基于此,本文从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对接的作用、两者脱节的原因、有效对接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由于初中学段语言知识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及初中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笔者将研究学段定在初中。

二、语言基础知识与语文教学对接的作用

语言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通过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对语文的感性认识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

1.在语音方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不仅仅指语文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除小学阶段的拼音教学外,教师很少进行专门的语音方面的教学。语音知识的学习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作用,很多南方学生n、l不分,h、f不分,其原因是没有了解过发音的区别特征,没有学习过相应的语音学知识。“汉字是表意文字,音、韵、调之间关系密切,若语音不准,表意则可能差之千里。”[2]发音准确,表达清晰,才能保证顺畅地交流沟通。

2.在语法方面,有利于形成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对语言具有理性认识是语言学习的质的飞跃,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法既能够找寻规律,又没有思维定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让学生明确语法的内涵,将语法学以致用,利用语法体悟语文的真谛[3]。

3.在语用方面,有利于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语用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字义、句义、段义,甚至篇章表层意义都懂了,但是未必明白语境的深层含义,语文教学就要走进这种意义森林的深处。”[4]学生只有善于把握具体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才能体会到语言的深层内涵。

三、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脱节问题及成因

笔者在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市等地的中学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教师54份,学生246份。其中,8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讲解语言知识,认为语言知识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20%的教师会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来指导教学活动;60%的学生认为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是很有必要,40%的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认为有必要进行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根据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师没有认识到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问卷调查数据表明,60%的教师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并不需要过多地教学相关语言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进行专门的语言知识讲解,更没有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这就导致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脱节,学生语言能力的退化。

2.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没有学习兴趣

由于语言基础知识内容繁而难,50%的学生认为,语言基础知识内容繁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脱节。学生对枯燥的语言知识没有学习兴趣,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处于较低的层次。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忽视了语言基础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成绩,学生学习的落脚点还是成绩。而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8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提高语文考试成绩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考试直接涉及语言基础知识的内容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脱节也就不足为奇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