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2020-10-09 10:36吴作勋
新一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针对农林类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对培养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索建立模块化课程、产教融合、提高教师素养等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创新型人才[1]的培养强调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企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使毕业生能够具备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力。根据相关产业的生产需求建立专业,根据对应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根据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而为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积极的力量。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建立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大学工科非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专业性强,且公式多,电路多,分析计算难等特点。农林类大学学生工科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抽象,枯燥,教学效果差,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模块化[2]尝试,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加规范和多元的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将进行教学内容的提炼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平台,利用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保证专业素养模块和基本素养模块健全建立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具备满足今后工作岗位不断变化需求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最终为我国代化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立产教融合新模式

第一,结合院校与课程的实际情況以及行业发展要求对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使产教融合的新兴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得到进一步融合和深入发展。企业与学校在充分融合下对新型人才进行共同培养,就是将深度融合行业发展理念与教学理念为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将传统“单主体”育人模式转变成“双主体”育人模式[3],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践和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历和体验,从而具备能够满足未来岗位需求的能力。

第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教育理念中,创新是一个具有明显动态性的变化过程,新型人才只有在不断满足社会变化发展需求的环境下,才能对新经济和新技术更加适应。因此应该将课程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工业一体化、互联网+等新兴产物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以及产业特点,预测并判断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具有的变化。这样才能对课程的结构布局进行及时调整,使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得到不断优化,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创建,最终有效满足产业良性互动的需求。

第三,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对实践动手感兴趣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竞赛优异成绩的学生推荐到相关企业参与生产研发工作。对参与企业研发工作的学生定期回访,理清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所需的实践知识的差距,在课程教学中予以改良,从而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机结合。

三、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素养

第一,结合各项实际情况,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使师资力量得到不断优化。《电工电子技术》授课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资格之外,最好还能具有从事电气行业的职业资格,也就是说,《电工电子技术》授课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还能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从而使产学研互相渗透、有效衔接的目标妥善实现。

第二,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的方式,对校外师资力量进行充分利用。充分了解各授课老师和兼职老师的实际能力,以此为依据,对教师能参与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分配,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机制。聘请相关企业优秀技术骨干在学校担任教育工作,通过内部培训,使课程兼职教师具有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第三,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建立新型人才教师认证制度,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偏向,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专业教师投入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和研究工作中[4]。

本文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子,展开了系统性分析和深入研究,明确了工科课程体系想要具备满足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相关需求,须将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结合其中,对产业融合与学科交叉的培养目标给予重视,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素养。这样才能使各地方区域发展专业建设的高度协调,使学校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得到充分彰显。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9-44.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5).

[3] 向文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19-21.

[4]周海涛,乔刚,廖苑伶,等.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9(391):9-17.

作者简介:

吴作勋(1977-),男,汉,福建省三明市;硕士研究生,电工电子技术、电机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电工电子技术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专业基础课中的改革与实践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