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导向的高校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思考

2020-10-12 14:16周瑞云胡乔木
理论观察 2020年8期
关键词:党建实践

周瑞云 胡乔木

关键词:实践;学生社区;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8 — 0052 — 03

一、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

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强党的理论精髓和活的灵魂,当然成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中的一条基本指导原则。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系统论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2〕邓小平秉承实践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实践的应用和实践育人。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十八大以后,他还多次强调实践对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4〕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5〕。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培养培训的重要阵地。基于此,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实践育人既合乎实践观点的要求,更贴合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新时代必须始终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学校党建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坚持把实践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二、新时代学生社区党建实践育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在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中,强化实践的观点,构建实践化的教育管理平台,探索以实践体验为载体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是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要求,是增强高校基层党的组织力的基本要求。在学生社区党建中强化实践育人,既必要又可行。

(一)高校学分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凸显学生社区党建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育人中心任务,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这对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逐渐改变,班级观念趋于淡化,宿舍和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更加凸显,由此引发了包括学生管理体制、学生社区管理方式的变革。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建设因时而异,因勢而变,创新党建组织方式,认真落实学生党建进社区,进宿舍。而现代大学内涵式发展明确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对学生社区党建的实践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以实践为导向的学生党建工作回应了时代变化,呼应了改革要求,体现了现实关切。

(二)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有利于学生社区党建实践教育的实施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都经历了学校撤合并或新校区建设,学校校区分散、一校多区的布局特点成为学生社区管理和学生党建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交错分布在各个校区、片区,传统上“学校--院系—班级”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一变化。面对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带来的日益增多的空白点、薄弱点,目前,各高校普遍尝试和推行以学生驻地为圆心的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这种社区管理方式和分区管理办法,有利于学生党建以校区宿舍片区和楼幢来划分党建工作区域,成立学生社区党组织、活动室和工作站,实现学生党建从院系走进学生社区,工作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学生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党建工作组织的建立,以此为平台整合社区党建资源,使党内思想教育、党团活动、文化和学术活动、就业创业、志愿服务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体验环节和服务项目进社区、进宿舍成为可能。学生社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和服务活动,也较好地发挥了实践教育在学生社区党建“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独特功能。

(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教育的缺失是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实践教育的现实原因

当前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党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对思想建设重视不够,入党后党性锻炼也不足,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党史文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少深入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入党动机日益多元化。有的党员对“为什么入党”“入党为什么”认识模糊,基于现实的考量和从众的心理加入党组织的学生仍然存在;个别学生党员功利思想突出,将加入党组织作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入党之前一个样,入党之后另一个样。三是部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缺失。一些学生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淡薄,作风漂浮散漫,在班风、学风、考风、校风建设中不能以党员先进性来严格要求自己。个别学生党员还有违反校规、校纪的情况发生。四是学生党员奉献精神与服务意识不足。部分学生党员个人主义和自我本位意识突出,讲实惠、重现实,重个人利益、轻整体利益,大局观念、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淡化,服务同学主动性不足,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把等价交换的经济价值作为个人价值追求。五是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学生党性教育重灌输轻实践,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党性锻炼和考验的平台和机制还不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不够、活动吸引力有待提高等。以上这些问题,既是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又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导向;既表现出党员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足的因素。由此,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强化实践的理念,搭建实践体验的平台。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为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实践教育活动,构建学生社区党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强化实践体验的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探讨

从目标要求来看,学生社區党建实践教育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学生社区党建实践教育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第二,学生社区党建实践教育要与大学文化理念相吻合;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应在运行过程中注重四个方面的结合,强化党建实践教育,搭建以实践体验为导向的学生党员社区教育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组织育人中强化实践教育

在学生社区党建中,学生党员既是受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又是教育主体。这就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组织构架,把社区党建的目标任务和党员教育落地落实。如由学生社区管理部门牵头,成立社区党工委,按照片区组建以辅导员为主的跨学院党建工作协作组,在生活园区设立党员服务站、学生宿舍楼设立临时党支部。通过社区党建工作网络的全覆盖,让学生党员和广大师生在社区就可以找到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党员参与到社区党建和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规范党员行为,强化学生党员意识,实现组织育人的目的。强化党员教育实践体验,还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教育管理的重心放在鼓励党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上来。社区党组织可以吸收一批优秀学生党员参加管理工作,夯实社区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基础,扩大党员的参与度,切实提高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设施,在社区成立 “党员工作室”、“党员之家”或“党员活动室”,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身在其中,“党员示范岗”成为学生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和宿舍管理的实践体验场所,“党员工作室”或“党员活动室”成为学生党员学习交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心和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的阵地。如此,对于学生社区的党员们来说,入党、党建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政治概念,而是一场党性锻炼之行。

学生社区组织管理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育,在实现对学生支部和社区党员有效管理、规范约束的同时,又使学生党员教育在党组织内部形成了他律与自律的有效结合,促进其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自主自觉地进行党性净化和自我升华,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育双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思想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思想育人中强化实践教育

培养人才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基于此,在社区党建中,必须注重思想教育与促进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结合,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把专业性和生活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考核要求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社区生活之中,使广大学生党员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教育中提高能力和素质。如在考风教育中开展“学生社区党员诚信考试承诺”活动,督促学生党员在承诺践行的实践中端正考风,诚信应考,锻炼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在学风建设中开展“学生党员专业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专业技能的实战比拼和历练,鼓励优秀学生勇于展示自己,激发学生党员正视不足,以赛促学,积极提高专业能力;在社区管理中开展“党员示范宿舍”,在宿舍文化中开展“宿舍美化大赛”活动,通过创设学生党员生活方式实践教育平台,促进文明守纪、健康生活的习惯养成。以上这些适应人才培养和学生党员素质拓展需要的社区党员教育创新形式,使党的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活力和凝聚力,组织生活也更具吸引力。同时,学生党员以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等多重身份投身其中,由被动接受管理和教育成功地转向为党员积极学习、实践和提高的主动行为,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受教育、涨知识、长才干、提素质、炼能力,参与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成为坚定政治立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

(三)教育管理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服务育人中强化实践教育

践行宗旨、服务群众是党员先进性体现的重要方面。而强化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要求高校社区党组织主动对接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为党员及党组织服务同学和社会搭建平台。如在学生社区中开展“学生党员联系一年级新生”、“学生党员联系学生宿舍”活动。通过每名学生党员联系一名一年级新生,联系一间学生宿舍的方式,搭建起学生党员服务新生、服务学生宿舍管理的服务平台。又如在园区里设立“党员服务站”,开展学生党员服务同学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有困难找党员”深入学生心里。再如社区宿管部门定期收集和发布相关志愿者服务的信息,或采取和福利院、救助站和社区等共建方式,打造公益服务型党员共建模式,使学生党员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有了服务窗口和平台,学生党员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实践锻炼过程中,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了,党员身份立起来了,党员先进性也亮起来了。

(四)考核评价与先进示范相结合,在管理育人中强化实践教育

强化学生社区党建实践教育效果,还要健全和创新学生社区党员考核及评价体系。把学生党员在社区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的实践表现纳入社区党建管理过程与效果评价,纳入学生党员综合评价。如针对校区地域广、住校学生多、辅导员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为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开展学生社区党员“做文明大学生”公开承诺活动。通过制作承诺公示栏,公开学生党员形象、宿舍门牌、承诺内容等信息,方便学生与党员的联系,利于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此外,更激励学生党员在实践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日常行为,时时以党员的标准认真做事,以实际行动全面践诺。在学期或学年末,学生支部开展一次承诺践诺评议活动,从目标承诺、党员自评、师生评议、支部鉴定四个环节对党支部及党员的承诺践诺实践进行考评。其表现和评议结果纳入年终党员民主评议内容。学校对优秀党员和先进党支部给予表彰,召开交流汇报会进行经验分享,在校园媒体和社区宣传栏进行展示宣传。通过考核评价和先进示范的有效结合,创设向善向上、充满活力的党组织团队氛围,激励学生党员积极进取,赶超比拼,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加强实践体验,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实践方式上,实践体验的载体、途径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特点,总结经验,剖析问题与不足,将党建工作的普遍性规律和实践教育的要求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构建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育人机制,促进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7.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2).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党建实践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