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人的中国观

2020-10-21 23:01张婷婷余贤锋
青年生活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改革开放

张婷婷 余贤锋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前提下,日本人的中国观也展现出了复杂的态势,导致中日关系长期处于政冷经热的状态,中日关系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人的中国观所导致的,借此主要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人的中国观,改革开放前日本人的中国观为辅,探究日本人的中国观变迁的原因和趋势,对比日本政界和经济界的不同的中国观,分析背后原因,为中日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使中日关系能够行稳致远。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日本人的中国观;中日关系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之一,同时也是日本人的中国观的转折点,值得一提的是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两国之间的互相依赖性有所增强,但这并没有真正促进中日关系,相反中日大大小小的摩擦依旧不断,缺少相互之间的理解,那么产生问题的根源从何谈起呢?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中就能窥探一二,日本人的中国观固化程度可见一斑,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日本人的中国观能从心理上改观的一个巨大绊脚石;日本经政界的态度也值得琢磨,日本的经政界都不能有一个统一明确的中国观,那么中日关系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坎坷,中日关系是否能继续走下去也是一个问题。要对中日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判,需准确把握日本人的中国观的发展史,日本人中国观变迁的缘由以及日本经政界不同中国观造成的影响。

一、日本人的中国观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一)改革开放前

隋唐时期日本不断派遣留学生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来推动日本自身的建设,这时对中国怀有崇拜的心理,展现出了“一元论中国观”。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综合国力增强,而此时的中国仍处于还处在封建统治的农耕社会,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的《脱亚论》中提到:“为今之计, 我国不可再犹豫踌躇、坐等邻国之文明开化而与之共同振兴亚洲, 毋宁应脱离其行列, 去与西方文明诸国共进退。”福泽谕吉的观点代表着明治时期日本人的中国观,完全贬低中国的文明,鼓吹“脱亚入欧”,由先前的“慕华观”转变成了“蔑视观”。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使日本的存亡岌岌可危,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一味对中国蔑视,而是已一种更和平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反省与原罪”的中国观成为了当时日本人中国观的主流形态,但这样的中国观存在时间是很短暂的,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腾飞,而中国仍然处于混乱和动荡的贫穷状态,使日本人关于中国的看法很快又发生了变化,长谷川庆太郎在《别了!亚洲》中提到:“日本不属于亚洲,日本人也不是亚洲人。日本是耸立在亚洲这个巨大垃圾堆”日本人的中国观又回到了近代的原点上,再次趋向于“蔑视观”。

(二)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携手打造了历史新篇章,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是中日两国自19世纪以来第一次处于对等的、和平的关系,日本人的中国观也逐渐从“讨厌”往“喜欢”上发展,中日交往也日益密切起来。但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面对中国迅速崛起,“中国威胁论”的中国观悄然滋生,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产生了恐慌和警惕的心理,导致中日两国政治与安全关系上不断的摩擦,使中日关系一度再次陷入低谷,但为了国家利益与长远发展,日本还是和中国进行多边贸易往来,政治界的中国观一直呈现出矛盾的状态。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对日构建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干系,在中国第一次访日后,中日关系恢复友好,《中日宣言》中强调了:“中日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最大限度扩大利益,致力于中日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以来,虽然仍有摩擦,但是中日关系还是相对和平友好的,其中日本经济界对中日经贸关系表现积极的态度也对中日经贸关系充满了信心,而且日本经济界对中日贸易足够重视,经济上的中日合作也推动了政治上的中日建交,同时日本经濟界也清晰认识到了两国经济体制的差别,正视中日所存在的客观问题,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增加理解,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与中国达成友好交往。

可见日本人的中国观是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这样的变迁来自于日本自身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的更新认识,不同的中国观展现出的强烈的时代性,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期处于弱势国,所以这个阶段日本人的中国观主要是处于对中国的蔑视阶段,虽然有缓和期,但都相对比较短暂,很快由于日本自身的发展回到了蔑视状态,可见改革开放前中日关系是十分不平等的,中国一直处于受压迫不被接受甚至受到了很深的误解;但进入改革开发以后,中日复交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使得日本人的中国观逐渐趋向了和平的状态,重新审视了中国这个国家,对于中国的认识和交往也逐渐加深,但不可否认误解摩擦还是存在的,这并不妨碍日本人的中国观的逐渐客观友好化,中日关系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改革开发以来,中日关系就长期处于“政冷经热”的状态,日本政治界面对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十分警惕的,这也导致了中日间大大小小的摩擦与冲突,试图阻止或延缓中国成为亚洲领头羊;但在经济上与中国是处于邻国关系,同时中国的经济强大的事实以及日本自身地域的局限下,又不得不与中国合作,这样的矛盾的心理对中日往后的发展仍会形成一定的阻碍;而日本经济界对中国的态度更为友好,对于中国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也愿意将中日关系往“协调和发展”进步,经济界对中国友好的开口也是中国关系能继续前进的开口,通过经济来推动政治上的建交。

未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将会超过日本,这样的关系转换对于中日关系也是巨大的挑战,中国要总结历史经验,通过了解日本人的中国观深度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对于中国的根本态度,改革开放前日本人的中国观有一定历史价值,历史问题是导致中日关系曲折的因素之一,但改革开放以后日本人的中国观更为重要,在国家之间不再存在压迫和侵略的关系,以和平的态度交往的前提下,日本人所展现的中国观会消除大部分偏见和误解,能为中国与日本的未来交往提供参考,对于日本政治界和经济界的态度需要更加重视,日本在警惕中国的情况下仍主动与中国合作,经济界对于中国更是一种依存的状态,介于这样的现状,中国更应该推动与日本的多边贸易往来,增加两国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不断推动和巩固中日关系的向前发展,使中日关系能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史桂芳.简论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变及其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14-119.

[2]王屏.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J].日本学刊,2003(02):33-47.

[3]柯劲松.二战后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流变[J].学术交流,2015(05):86-92.

[4]吕耀东.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J].国际论坛,2019,21(02):19-26+155.

[5]李勤川. 中日关系问题与前景[D].郑州大学,2016.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南湖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婷婷,女,汉,2000,4,上海人,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学生,大二,研究方向:中日关系;余贤锋,浙江嘉兴(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指导教师)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