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11-02 02:20高奕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高奕文

【摘要】在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在初中阶段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应用到相关教学工作已成为目前的趋势。初中核心素养教学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通过全面引入核心素养理念,能够进一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综合提升学生各项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法治课程重视程度和学习激情,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对目前课程教学环节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现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重点目标和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養,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教学。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而言,通过在教学中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和法治意识培养,能够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从而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顺利开展,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亟需处理的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引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能够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但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不认同核心素养。在开展核心素养教学工作过程中,由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理念,有些教师对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认同,导致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得不到真正落实。第二,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不利于核心素养教学工作开展,表面上好像在开展核心素养教学工作,实际上换汤不换药,整个教学工作流于形式。第三,核心素养理念与课堂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在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思想与课程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导致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分离,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关键时期,正值青春期,学生身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大部分学生定力不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良思想观念,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本,重点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个性,从学生心理出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学生选择一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在九年级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文明与家园”章节进行讲解,分析我国延续文化的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的意义,提升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

第二,结合教材内容,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民主与法治”章节的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详细剖析民主的价值,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民主国家的好处,引导学生参与到民主生活中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为全面建设法治中国作铺垫,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第三,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素养。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意识到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发掘和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段,有效拓宽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定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借助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生活化,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和谐与梦想”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中华一家亲的教学案例,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场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的话题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内在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四,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材教学内容。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材教学内容,能够为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铺垫。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一个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案,使核心素养理念能够充分应用到教材教学中。例如,在“走向未来的少年”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担当能力作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世界的大舞台,通过分析当代青少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少年当自强的意义。

第五,更新教学理念,增进“核心素养”理解。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增进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理解。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课程教学的理解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增进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理解,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认识浅显、教学理念较为陈旧以及道德与法治课堂同核心素养结合不够紧密等原因,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教学效率低下。为有效增强核心素养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结合能力,通过各种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玲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69-70.

[2]张建武.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0(08):20-21.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