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11-17 02:19冯欣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冯欣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以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经验等进行相关教学方法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散学生的综合思维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而,读的书越多,理解能力越深,越容易和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也就越容易成为品质高尚的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本文将展开几点粗浅的分析和论述。

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朗读的魅力

朱作仁教授认为:“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朗读也是阅读教学启发的一种,以往的朗读教学,多是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或者是教师读完后随机挑选几名学生朗读,教师再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做具体详细的评述,这样学生在得到点评之后,就可以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然后改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习主动朗读的欲望并不强烈。因而,针对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的问题,笔者做过关于“分角色朗读”的尝试,实践证明,学生可以将教材中的各个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比如,在教学指导《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如何凸显两个小主人公“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友情呢?如何表现科学知识对人的启迪作用呢?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自由结合为学习小组,选择自己的朗读搭档,然后,在进行真正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随机抽选小组,一名学生负责扮演“青头”,一名学生扮演“红头”,教师来负责“旁白”的朗读,如此,不仅构建了师生互动的趣味朗读教学情境,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可以在趣味朗读互动中体会到充足的趣味性,感受到课文朗读的乐趣,更可以结交到更多的学习伙伴,提升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友情”的真正内涵。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阅读积极性

如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部分语文课文来说,有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剥离,利用flash动画软件生成相应的视频动画,这样就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趣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原本枯燥的课文阅读注入活力,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拓展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节选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文章,而《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著作,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可以先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当浑厚的声调进入小学生的耳朵中的时候,当片头的几个主要人物进入到学生视野中的时候,良好的视听教学情境已然生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小学生奠定了良好的阅读情感基调。之后,教师再通过播放已经制作好的动画视频《草船借箭》,配合以教师的朗读音频,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悟到诸葛亮的机智多谋,鲁肃的谦卑恭逊,以及周瑜敢于挑战,不甘示弱精神品质等。

当然,对于最具代表性和争议的曹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本课之后,谈一谈对他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的能力,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机械教学模式,展示出语文阅读教学生动、灵活和多样的一面。

三、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拓展思维宽度

每位同学由于视野的不同,在阅读中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趣味阅读交流会,让学生相互交流对某本书或者是某些同主题书籍的阅读体会,就此激发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提升语文阅读整体教学质量。比如,围绕“品析古典之美”的阅读主题,我们开展了“阅读,悦读,悦分享”的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小学生都来说一说自己对古典文学作品持有怎样的看法,以及阅读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体会,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和广度,延伸小学语文阅读交流会的实施意义和价值。

有的学生针对《三国演义》谈论说:“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如果我能有他一半的才学和知识就可以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好像没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我要向他学习,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也要做令人佩服的人。”有的学生则针对古典文学《水浒传》说:“我喜欢看《水浒传》,它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有的性格接近,但仔细分析又有着不同,而这些不同则需要通过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做法看出来,他让我对人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探索增加了很多的兴趣。”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并不是无法调动的,而方法就在于教师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因势利导,才能构建高效、趣味的语文阅读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四、详略得当讲解课文,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在于理解,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在于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精心的讲解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的,这就需要教师详略得当地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对于课文中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或者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略过不讲,而是着重分析文中的重难点词汇和短语及写作手法的表达特点,从而在帮助学生提高遣词造句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这样才能精准有效而切实地引导学生进行精细深入的阅读,只要教师长期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精神阅读活动,才会自然而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讲《七律·长征》时,笔者就略过对诗句翻译这一简单环节,让学生自主进行这项学习活动。然后我挑阅读的重难点,即赏析诗句这一重要环节来精细地为大家讲解,以期为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诗词做示范。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生动表达了自己的豪迈之情和英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颔联,作者将蜿蜒盘旋的山岭轮廓比作细水波浪的纹理,将巍峨高耸的乌蒙山比作一颗小小的“泥丸”,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内心对艰险困难的藐视,体现了作者所怀有的博大广识的眼光和豪迈冲霄的气概,将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颈联,“云崖暖”和“铁索寒”这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牵动读者情绪变化的同时,让语言表达效果更具戏剧性和丰富性;尾联的“岷山千里雪”与“过后尽开颜”则又一次形成鲜明对比,通過艰难险阻和全军开颜的对照,更鲜明地凸显了诗句中所体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过如此对诗句的赏析的精细展示,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示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精读的意识,养成精读的习惯,掌握一定的精读方法,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不仅是诗,在其他文体的阅读教学上,教师也要善于对课文细节进行精细深刻的挖掘,并展示出精读的过程,让学生学习这样的阅读方式,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堪忧,针对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何渗透阅读学习方法等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几点教学实施的拙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希望可以在营造良好趣味阅读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春梅《重视初始阅读体验,提升课堂对话质量—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智》2020年第6期。

[2] 孟令军、辛琦媛、倪晶《误区与纾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3] 马小亮《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名师在线》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