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接触路径研究

2020-11-18 15:25西安翻译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社交

■李 丛/西安翻译学院

一、前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推进对高素质复合型跨文化商务人才的需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大西部开发力度,传承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在各国合作中尤为重要。商务合作依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备跨文化能力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要着力推动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加强学生对各国文化的学习,能够在不同领域有效的进行文化沟通。同时,2019就业白皮书的数据也表明:从事对外交际的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具体包括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的业务能力以及懂得商务活动基本礼仪,可以自然的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然而,对已就业学生的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在贸易活动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较差,尤其是对不同国家风土人情、行业政策的解读不到位。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概述

(一) 跨文化能力内涵

交际能力最早是由Hymes 提出。他认为,交际能力的基础是个体对语言信息和语法规则的熟练掌握,此外,还要有熟练使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首当其冲的目的是要满足目标语言适当性的基本要求。换言之,语言的使用要贴合特定文化情境的规范。另一学者Ruben认为跨文化能力主要包括个体的态度、角色定位、移情以及和他人的互动、尊重等。并详细说明了以上要素对促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两位学者的早期研究以实证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后续跨文化能力内涵的鉴定和构成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范式,并为跨文化能力概念的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Deardorff通过多次调查九种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后,认为跨文化能力不仅要求个体掌握所在国家的文化知识,同时要学习和理解他国文化中与自身文化相联系的事件。在对其他文化保持客观主义的态度,拥有批判性思维的文化处事意识,在特定文化情境下运用获取的文化知识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

(二)跨文化接触路径概述

1、接触理论的发展

自群际接触理论提出以来,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探讨分析群际接触的条件、接触类型、接触过程、接触结果以及作用机制等。Clement&Kruidenier(1983)的研究发现:愉悦且频繁的群际交流接触经历能够增强外语学习者的自信,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学习者动机。基于Allport(1954)的研究,Kormos&Csizer(2007)调查了外语环境下群际接触对匈牙利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匈牙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多种跨文化接触类型。从外语学习环境中语言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对于大多数语言学习者的来说,跨文化接触不仅包含与讲目标语的本族语者或非本族语者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也包含与目标语国家文化产品 (电子类媒介、印刷类媒介等)的接触。综上所述,跨文化能力交流目的下存在两种跨文化接触:一种是直接接触,以目标语为母语者或非母语者进行直接口语接触和直接书面语接触。另一种是间接接触,即间接人际接触和间接文化产品接触,涉及与目标语各种文化产品和媒介(电视、电影、图书、杂志、报纸、网络等)的接触。

2、国内外社交媒体

国内主流媒体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经常会分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状况,文化状况,学生可以通过主流媒体间接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知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含语言应用能力,还包括环境适应能力和变式思维能力。国外的社交媒体是国外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网络技术的发达可以使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视频,语音等国外社交媒体的功能,与国外本族语言使用者进行交互。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英语变体现象,即各国的英语语调、语义都有所差异。

3、国内外跨文化交流活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务活动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商具有不同的文化习性,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需要具体掌握各国的国情以及风俗习惯,与各国外商达成有效沟通,建立在国情文化之上的商务交际活动[1]。运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设置开放式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平台。

4、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主要包括在线网络语言课程,纸质或电子书籍,报纸杂志,印有文化标识的工艺品等。结合一带一路的政策变化,利用文化产品或资料思考沿线国家的文化差异,将沿线国家的词汇语法知识与我国语言环境有机融合,提高英语运用的有效性。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契合国际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要求,让学生符合商贸竞争规则。

三、如何有效利用接触路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利用国内的社交媒体,微信、QQ、微博等交流平台学习感兴趣的英语知识,提高对不同国家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初步理解不同国家语言元素的差异。通过使用日常的国外社交媒体,如skype、MSN等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获得更多来自本族人民的预言反馈。通过国外社交媒体了解各国人民生活现状、节日风俗、沟通用语,尊重和理解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结合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信仰创新我国本土文化的特色,正确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经济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以及政策提出的背景和重点。

参与国内商务洽谈会议,在外商企业合作定岗实习,参加外国节日交流活动,文化讲座或英语文化会展等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外教资源,让学生接触地道的外语要素,在节假日安排夏令营,冬令营或志愿者活动,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在岗培训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学会调试职业心理的方式,适应与外资企业、外商沟通合作的途径。还可以与国外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让学生深入实地考察国外教育的特点,感受当地的民族特色,开阔学生的文化眼界[2]。

四、跨文化接触路径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分析跨文化接触路径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关系,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应构建跨文化能力培养提升策略。首先,实践教学中应涵盖跨文化接触的各个层面,具有创新性。教学目标要突破传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目标,强调跨文化能力发展与外语语言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能够有效处理国际事务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同时,主张学生有意识的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建构知识、语言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等,充分发挥潜意识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跨文化外语教学课程实践中,教师应当意识到直接和间接接触路径,基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和课程传承文化的要求,从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语言沟通能力设定具体的能够潜移默化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的教学目标。通过选取合适的跨文化接触素材,使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教学事件三者互为整体,逐步推进跨文化教学开展课堂。

课程结束后,要通过调查、课外趣味问答活动等多种手段及时进行课程总结和反思。教学评估遵循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教学环节的参与互动表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施效果进行对照测量。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不同教学阶段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目标核验。在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趋势下,教学中应结合跨文化实例来和路径来设定线上线下教学,选取生动贴近时事热点的例子,输入可理解且有趣的信息,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跨文化意识。

五、结语

“一带一路”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要拥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促成商务贸易。通过对国内外文化产品的深入了解,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的区别与联系,利用社交媒体展开国际交流等方式,体会商务贸易的精髓。作为跨文化学者、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可以进一步探索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接触路径,在日常的学习中,意识到英语学习中存在多种跨文化接触路径,能够积极使用诸如国内社交媒体的直接接触和文化产品的间接接触来积累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艺术,在交流活动中能够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