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共同体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培养

2020-11-18 15:25吴铁军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基础课外语

■殷 珂 吴铁军/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外语教学事业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规模不断壮大,外语教师在我国高校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职业群体,承担着外语教学改革的艰巨任务,这个职业群体具有教学任务繁重、女性占比偏大、博士比例相对偏低等特征。尽管高校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目前很多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瓶颈期,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无法找到突破口,甚至有些外语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如何使高校外语教师找到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突破口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值得所有外语教师进行反思和探索。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社会实现从经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主旋律下,社会对于科技与创新的认可愈来愈清晰和深刻。外语教师的科研工作或者说科研成果对于学校的发展、个人的事业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外语教师所面临的科研挑战不容忽视,如果不能有效战胜这些挑战,就很难实现科研水平的有效提升与飞越。

二、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缺乏经验和有效指导

从学生时代迈入高等教育职场的青年教师往往因为缺乏科研工作经验和有效指导而陷入一筹莫展和举步维艰的困境,这种困境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将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自信造成毁灭性地打击。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科研能力往往决定科研成果的产出,而科研成果可以说是高校里职称晋升的硬通货,科研竞赛在高校教师之间是非常之激烈的。因此,科研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有的时候不愿意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全部传授给新教师也是情理之中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新入职教师、中青年骨干年教师、老教师规划好在学校科研事业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定位,使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够有不同的使命,要通过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培训,从而尽可能的缩短这种一筹莫展、举步维艰的阶段。

(二)外语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导致科研工作力不从心

在高校里,基础课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但同样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任务,很多外语基础课教师对科研工作表现地力不从心。有的教师认为基础课教师虽然有科研任务,但是任务比专业课教师要轻很多。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实是有一定误区的。科研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和严谨的工作,要做就一定要做地深入才能有高水平成果。

笔者认为,科研工作只有做与不做之分,没有轻重之别。即使是基础课教师,只要有必要使其从事科研工作,就一定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科研工作才不会失去意义。基础课教师的科研工作绝不是起到蜻蜓点水的点缀性作用,而是因为他们的学科同等重要才对他们提出了相应的科研要求。

(三)竞争激烈导致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难度过高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职称晋升教师务求申请高水平项目,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我国庞大的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现阶段都面临在高层次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挑战,但是外语类核心期刊的数量相对较少使这种竞争趋于白热化。目前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大多情况下是国内外语界的学术大咖和在读博士生,而对于其他高校教师来说,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历较低的外语教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学术成果的机会极少,对专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专业共同体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培养路径

(一)以传、帮、带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科研信心和水平

以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为传动点,建立专业共同体,带动和帮扶大多数外语教师建立科研自信,提升科研动力,形成科研氛围,最终提升专业整体科研水平。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要从政策保障上入手,以制度激励传、帮、带的积极性,打造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使外语教师深刻意识到发展专业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要使学科带头人和有经验的科研工作者有动力、有兴趣、有意愿去带动和帮助其他教师发展专业能力。同时,高校管理部门和决策者要注重外语教师的资源共享,打造协作共生的外语教师团队。

(二)鼓励教师跨学科发展,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

高校要注重专业共同体发展的顶层设计,外语教师队伍要积极吸纳跨学科人才,使外语教师队伍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在综合学科研究上探索新的科研突破口,以寻求专业的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专业发展领域,要鼓励外语教师在专业研究方面向教育学、思政、社会学、文化传播学、比较文学、心理学等领域延伸,实现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从而突破外语研究领域的瓶颈和限制。在“大人文”与专业共同体的理念下,师资队伍的培养一定不能固步自封,要有大格局,眼界要宽阔,构建人文专业的共生共存生命体。

(三)大力倡导“走出去、请进来”的学科发展道路

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高校管理者要从政策上支持外语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前沿的学术会议,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教学研讨会议和培训,教学研究会议的主题要向“打造金课”和“互联网+大赛”方面倾斜,返回后要在教研室或者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分享所学、所见、所闻,使更多教师受益。同时,高校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从教学、科研、学科等方面为外语教师做讲座和辅导,为教师提供自我提升的平台。定期进行交流合作是高校外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知识的建构往往发生在主体对客体的实践过程中,交流合作中新知识会在外语教师的大脑中不断建构。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国际视野的培养,只有开阔的视野才能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灵感。

四、结语

要实现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提升,就必须一步一步地从制度和规则入手,在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理念下逐步解决本文中提到的困境和挑战,从而使高校的外语教师能够在自由、平等、和谐、协作、互助的学术氛围中稳步向前,最终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基础课外语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加强档案科研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职业技术院校应如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