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提升策略探究

2020-11-18 15:25龚魏魏秦黎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资本心理健康

■龚魏魏 秦黎明 李 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资本是继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是指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心理特征或心理倾向。心理资本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和资源,积累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人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着个人能力和竞争优势。对于大学生而言,积极心理资本的积累对其学业成果、校园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优势,对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资本的基本组成

心理资本最早是于2002年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之后提出的,Luthans 和Avolio 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变化发展中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积极状态,具备预测个体未来发展状况的特质,具体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既要面对复杂和繁琐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要独自面对并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他们具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来面对压力和责任。

希望是指基于成功、路径和意志力三者之间互动而形成的积极动机状态,它促使人们主动通过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来完成既定的任务,从而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乐观反应了人在面对困境、不如意的事件和经历的过程中,积极面对事件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情感,包涵了积极的情绪及对未来的憧憬。乐观的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往往能更加积极主动,能妥善的处理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获得认可。

坚韧是人们面对困难和失败等过程中所积累的抵抗能力。大学生拥有坚韧的心理品质能够使学生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并努力尝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二、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

(一)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正处于变革的社会背景下,时刻面临着竞争和选择,同时这一阶段大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处理、情感情绪的表达等都需要自己去独自面对,难免会遇到困扰和挫折。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资本存在着显著关系,具有较高心理资本的学生能够自信、乐观、坚强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始终保持健康心理。

(二)有利于大学生学业发展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除了学校人才培养中要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外,第二课堂的能力拓展则更需要学生自己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自主规划,主观上则来自于学生积极心理的激发。当前高职大学生对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往往比较迷茫,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和求知欲。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能够促进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合理规划学业和工作。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自我效能感、韧性和乐观的心理品质对就业和创业能力及意愿均有积极的影响。积极的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明确目标计划,敢于进行职业探索,并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目标。积极心理资本能使大学生更加清晰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就业意愿,有适宜的就业期望,能调整状态和期许目标,逐步实现就业创业的愿望。

三、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策略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辅导作用

发挥学校层面的重要组织作用,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在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机制,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组建心理委员队伍,形成“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心理教师”三级心理防护网络,通过课堂与课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团体与个体结合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积极心理资本的积累。

学校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团体辅导、座谈交流、案例情境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目的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学会人际交往和沟通、分享与倾诉、面对挫折和失败等,从而能有效地自我情绪管理,以积极地心态面对困难,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每年开展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活动,活动中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漫画、心理征文、心理情景剧、心理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大学生能够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有效增强心理资本。

(二)构建完善的积极心理资本培养的课程体系

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等心理品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等形成了割裂的局面,课程形式单一。积极心理资本的提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学生在不断学习、探索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都可以、也应当渗透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和提升,在学习活动、技能探索、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学校应在一定程度上增设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培养相关课程,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系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资本提升培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分类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大一学生侧重于适应和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建立希望;大二侧重于健全人格和积极的心理探索,进一步提升自信,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大三则更侧重于压力管理和职业规划选择,乐观自信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提升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要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如通过身边榜样的选树活动、五四评优活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等各种类型的才艺展示活动等,选树学习榜样、生活达人、各类特长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心态;同时高校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网络媒体资源,橱窗、展板展架、文化手册等线下资源,向大学生宣传积极乐观的校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心理资本构建,积累积极心理资本。

(四)加强高校生涯管理工作

积极心理资本的积累,需要强化大学生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特点,通过外在评价、内在观察,全面客观的做好自我认知。其次,生涯规划课程注重职业能力、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素质、生涯抉择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选择,尽可能的达到人职匹配。能有效指导学生科学、理性的探索生涯发展道路,具备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对将来在生涯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好预判与准备,极大地避免消极情绪和行为的发生,更有利于形成乐观、坚韧的积极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资本心理健康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