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提升路径探讨

2020-11-18 15:25张家刚安顺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德育

■张家刚/安顺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是“立德树人”,只有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才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加出色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立德树人不仅仅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还能够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只有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时刻落实和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宗旨和任务,才能够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进行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上,高校德育工作遇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困难,这就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对高校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阐述,并且分析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提升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和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进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身之本就是“立德树人”,为高校的前进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高校培育人才的质量,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确定为“立德树人”能够有效的凝聚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教育的本质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顺利进行紧紧围绕着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的工作任务,顺应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满足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求。“立德树人”要求高校重视德育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出发,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帮助大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和道路,培养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必须不断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展开工作。目前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正面临着重要的难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德育工作,以哪些内容进行德育工作。思想政治理念规律以及教书育人的规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只有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才能够高效的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理念——“立德树人”

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先进人才,而培养大学生的基础首先必须“立德”,只有思想道德健康,才能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有责任心的人才。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越来越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同时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为报效祖国提供思想基础。

二、目前“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教育工作进行的工作中,也出现一些阻碍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的问题,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高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鼓励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必须具有完善的评价体系。“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以及职业素养培育领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校教育的目标和长远意义来看,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校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校的声誉,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以及人才的培养这几个方面,学校的重心主要放在学校的重要学科建设,重要专业以及重要的实验室和项目上,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主要还是关注大学生毕业的质量如何以及校友的质量和数量上,重点工作在于提升学校的排名,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学校关注的重心和教育的重点有些许偏离了教育的目标。学校不够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导致高校对“立德树人”理念不够重视,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阻碍了学生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高校大学生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塑造和提升主要依靠于高校教师的引导,因此,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足够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才能够引导学生具备高素质。教师是文化的传授者和德育的引导者,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自身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科研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大学教师仍然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导致忽略了对大学生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育,“立德树人”思想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还需要创新调整

想要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必须具有科学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高校大学生被传授道德和职业实践的主要场所和主要媒介就是学校课堂,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只是一味的传授学生道德理论,仍然使用枯燥无味的道德和职业理论灌输给学生,除此之外,高等院校仍然主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导致高等院校德育的效果不够明显,并且基本无法反应大学生的真实道德水平,专业知识和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脱轨的现象,导致学生德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因此,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德育和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理念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因此,高校教育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提升。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高校德育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创新开辟新的路径。

(一)完善高校评价体系

只有具有高效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为高校德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提供动力,才能够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具有高效的德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必须交具有完善的奖惩机制,在践行奖惩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校评价体系,在重视科研和专业知识学习评价的同时,还必须要对大学生的道德思想以及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发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书本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用自身的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和职业素质。高校必须建设专业知识够硬,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很强的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必须紧紧抓住师德师风的建设,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和表彰的方式,激发高校教师对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学习和研究,积极学习党中央重要文件和指导思想,引导教师学习德育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从而影响学生,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对高校德育方式进行改革

高校德育方式的不完善导致德育工作效果不明显,高校主要传授德育和提升职业素养的主要场地就是课堂,传统的德育方式仍然是以传授德育和职业道德理论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因此必须创新改革德育方式,才可以提升德育质量。

德育过程中必须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德育知识和职业素养真正的明白,学进心里,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进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德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兴趣,设定合适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通过自身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从而不断丰富“立德树人”的思想内容。

(四)促进高校工作机制的整合

高校道德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不应该仅限于政工干部和职业规划部门的职责,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各个部门各自的优势,最终打到高校管理,教学和服务的优势互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必须深入人心,必须要求各个部门都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职业素养教育负责。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对工作机制进行整合,必须凝聚一切可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展的力量,从而促进高校思想道德工作的发展。德育的主体必须转产成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课堂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的熏陶感染,应该极力整合所有德育力量,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通过合作,协同并进,共同推进高校德育和职业素养培育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发挥网络德育和职业培养的力量,充分发挥网络模范榜样的德育力量,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四、结语

根据上文综述,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必须不断提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素养培育的方式。本文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素养培育的一些有效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