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化资源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设计

2020-11-20 02:33刘建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刘建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以“做中学,做中教”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导,网络开放式教育资源、游戏化学习、慕课、网络学习管理系统、移动性和移动设备,数据管理界面,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等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广泛应用于专业课教学中。将学生、授课内容、岗位需求、信息技术等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情和学情的教学设计,是对任课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本文对融入信息化资源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改革在职业教育中的逐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授课,不仅要求教师在授课观念、组织教学和评价方式等环节具备信息化思维。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教情和学情相互融合,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这是对任课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美国著名教育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到:“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在《教学设计新宣言》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要与当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匹配,比如1+X证书制度和“学分银行”都是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推动的方针政策。 “学分银行”制度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根据“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教学设计之前,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全面细致分析,这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如何设计出符合教情和学情的教学设计,值得每名教师去思考。例如,在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中,学生将主要从事汽车电子产品装配、汽车维修等工作;同时,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电子技术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互交织,学生对复杂的电路原理学习感到困难,电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薄弱。以上的教情和学情就是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是教师考虑的重中之重,教师需要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二、汽车电子专业教学设计的特征

主要有四方面内容:第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三、信息化资源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融入

在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实训项目,学生模仿,操作不规范导致产品的故障率高,导致学生参与课题的热情减弱,课堂状态消极,实操信心降低。因此,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设计中,我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专业网络学习平台、微课和评价系统等信息化工具营造的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授课,以任务驱动法为教学主线,依托专业网络教学平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缺乏,排故能力欠缺的问题;借助微课解决学生对抽象电路难以理解问题;利用实时评价系统,解决评价数据难以及时统计的教学难题。

在典型内容“制作与调试抢答器”一课中,为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并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多元评价、拓展任务五个环节。

在授课的一个环节,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基本的元件识别能力,但识别元件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为此,我不再讲解示范,而是利用汽车电子专业学习平台,安排学生“电子超市限时采购”小游戏进行竞赛。学生可根据软件左侧元件清单,在模拟超市中限时挑选本任务所需元件,系统将及时生成成绩。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技能水平,还可提升实训分拣元件时的准确率。

在另外一个授课环节,我采用课前微课预习,课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两步开展教学。课前,学生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微课中电路原理动画将抢答器电路各部分名称、实现抢答功能时信号传递过程和芯片引脚电位标注明确,将抽象难懂的电路图变得生动具体,降低了学生识图难度。为检验学生自学效果,学生需完成微课中的闯关检测,参与测试的人数和答题成绩柱状图统计将反馈到教师机终端。教师通过反馈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问。课堂上,学生佩戴虚拟现实技术眼镜,感受真实工作氛围,应用电路仿真软件解决微课中的疑问,教师进行点拨,进而化解疑问。

四、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在信息化資源构建的信息化环境中开展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电路图情境化,将验证的实训体验化,将单一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将有限课堂泛在化,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周明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