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2020-12-03 12:54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陈良豪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素养专业课程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陈良豪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塑造灵魂、生命和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一、观念引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此满足时代不断发展的需求。而学习是提升教师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只有坚持不懈地自觉学习,努力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即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领者、促进者、评价者和指导者”。教师要认真学习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书籍,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设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完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课堂互动中的生成,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其次,树立富有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多样化的质量观。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等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落实立德树人为导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强化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建素养导向学业质量标准,实现学校育人模式转变。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持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理念,教师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深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立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学生的素养不断提升为目标。

二、研究与反思,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进入新时代,教师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学习和思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借助行动研究,从课堂教学五大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找出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和方向。不断探讨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效率。立足实际,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能。当前,教师应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价值;认真研究培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索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教学评价研究等。把握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实施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重点关注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享受课堂之美、体味教育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日常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的成败等进行审视和分析,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一般包括三个类型。一是教学前的前瞻性思考;二是基于教学过程的及时反思;三是基于教学结果的事后反思。通过反思,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受到调控,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反思是基于实践,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要靠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尝试,实践和改正,在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技能的应用水平和应对机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如今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处理好现代技术手段和传统手段的关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机制保障,帮助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要顺利实现专业发展,还需要一种外在动力的促进和改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教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应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给教师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建构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

首先,完善制度。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不断完善培训、教育科研、教学评价、教师帮扶等制度,建立科学可行的发展与培养、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教研活动管理,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在教研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如我校组织教师制定三年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以帮助教师全面充分地认识自己,把自己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体系。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推进“名师工程”,通过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实现群体效应,让教师在相互支持下抱团发展。大多数教师看到成长的好处和途径,促使其自觉成长、主动成长。

其次,搭建平台。通过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从而积极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等,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研究专长确定发展方向,不断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如我校举办的说题比赛、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技能大赛、高考专题研讨会议等,提供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使教师在活动中收获,于体验中成长。此外,根据教师的选择,提供各种空间,组建项目组、学术委员会等,积极、大胆探索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对分课堂、五环导学和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各项目组内成员线上互动交流,线下定期举办主题研讨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互促共进。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使命要有新作为。作为一名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我将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规划专业发展路径,加快自主发展和能动发展。坚持理论研修和实践反思,努力去追寻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积淀自己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和水平。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的过程,重在行动,贵在坚持。

猜你喜欢
素养专业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部分专业介绍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