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口语化表达

2020-12-06 10:24吴宏剑
视听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口语化新闻节目心态

吴宏剑

如今电视观众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播音员照本宣科式播报新闻,受众更欢迎根据不同节目的类型,从自身播音特点出发,创造多种主持风格,或者以个人的特点引领节目风格,同受众一对一、面对面的无隔阂交谈。当下,部分传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和主持风格缺乏时代感,进而影响宣传效果和受众的认同度。因此广电新闻节目主持人面临着风格转型,要在心态和播报形式跟得上时代的要求,以满足受众的需要。

一、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的定位

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一档节目的成败。新闻传播的口语表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际间聊天或告知,而是有分析、有评述、有导向的传播,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素质,善于观察,具有新闻敏感和独立思考能力。主持人在电视媒介与观众之间所处的位置表明,主持人是一种信息载体,载体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媒介要传播的内容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主持人首先要考虑怎样传达信息、表现内容、吸引观众;怎样充分发挥信息载体的作用、怎样更形象、更生动地把传播的内容带给观众,使其理解吸收消化,最终产生效果。应该明确主持人作为信息载体不是被动地传达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传播,使受众明白传播的内容。

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口语化表达存在的问题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可分为有稿表达和无稿表达,由于早期节目主持人主要是单纯念稿的播音员,过于注重声音的悦耳动听而缺乏脱稿说的训练,语言实践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模式化、缺乏个性色彩;语流呆滞刻板,不够自然活泼。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目前我国节目主持人发展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有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音时,没有目的性和对象感,为了播而播,有时还用声音制造虚假的感情色彩,无法吸引人和感动受众。主持人表演化的状态把真实性和自然性掩盖了起来,让观众一看就不是真感情。

另外,由于媒体发展速度的加快和节目形式发展的压力以及理论上的某些误导,一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语言不标准的其他岗位人员也走上了主持人的位置,比如,一段时期业内就有“越生活化越好”“有点口音更亲切的论调”被奉为主持人的方向,导致广播电视节目语言质量大幅滑坡,从语言内容到形式有所失控,浅显苍白,引起了业界的警觉。

三、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口语化表达

(一)风格独特、勇于创新

北京电视台《元元说话》因主持人元元独树一帜、点评精彩的语言特点在北京街头巷尾传开。主持人元元意识到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说话”的分量,于是她坚持用百姓的视点在点评的内容和话语的形式上双管齐下,狠下功夫,最终元元以精彩独到的点评、干脆利落的语言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

凤凰卫视早期节目《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鲁豫则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她很好地实现了传播学所提出的“传必求通的原则”,像讲故事一样将国内外新闻娓娓道来,创造出温和、宽松的气氛。这种人性化的播出方式、微笑谦和的态度和自然的主持风格,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与主持人建立起信任感和亲切感。

(二)口语化表达的三个心态

主持人不仅要能使用纯正的普通话,声音亲切自然、悦耳动听,而且还要口齿伶俐善于表达。节目主持人要把握两个前提:心态和技巧,其中表达心态比表达技巧更重要、更具引领性。

1.“说事”的心态

主持人新闻播报时的心态是口语化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主持人在镜头前说话内心应该从容不迫,但主持人常常要考虑服装发型是否得体,吐字发音是否准确,镜头前状态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主持人口语表达的效果。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具备“说事”的心态,即摒弃“我在念稿”或“我在播音”的心态。应当意识到,自己只是先于受众知道了一些新闻和信息,需要通过清晰准确的表述,把知道的事情说或介绍给大家听,使观众也能了解这些新闻和资讯,这就是所谓的“说事”的心态。

2.“说清楚”的心态

主持人还应在“说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说清楚”的心态。有些主持人错误地把口语化理解为就是完全以生活中的语言状态、聊天的语气去说事,常常给人以没精打采、自说自话的感觉,导致虽然看上去很自然,但是却没有完成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职能。新闻节目主持人所面对的观众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有差别,主持人要把所传播的内容清晰、准确、通俗地传递给受众,就需要“说清楚”,即吐字清晰、重音停连处理得当、语义表达准确。很多主持人把“说清楚”简单地理解为吐字清晰,往往就会出现崩字现象,其实语义清晰、表达准确才是说清楚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把某件事情说清楚,都会放慢语速、尽可能地做到吐字清晰,准确地找到和突出语意的重点,这就是“说清楚”心态最自然的表现和运用。新闻节目主持的口语化必须以清晰准确为前提,过硬的用气、发声、吐字的基本功是清晰准确的保障。主持人追求口语化并不是全盘否定、完全放弃播音学传统的吐字、用声的语言技巧,而是应该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心态”调整到“说”上。

3.“引起别人兴趣”的心态

语言的色彩是语言可听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言表达中主持人还应该具备“引起别人的兴趣”的心态。在语言传播实践中,许多主持人仅满足于把“事情”说清楚,熟练使用语言外部技巧,而忽略了受众是否爱听、爱看。有些主持人为了追求亲切感、交流感,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等,然而实际的传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优秀的推销员几乎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语言训练,但是他们却可以把所要推销的商品,用简洁而有效的语言介绍给客户,并且使客户产生兴趣,这就是“引起别人兴趣”心态在现实生活中最生动的展示。“引起别人兴趣”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设想一个交流或传播的对象,把要表达的内容让受众接受。而在新闻节目主持的过程中也要设想传播对象,可能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然后再把经过备稿、已经了然于胸的传播内容,理出头绪,拎出重点,找准观众的兴趣点,清楚、明了地说给他们听。

“说事、说清楚、引起别人兴趣”就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三个心态,同时,这三个心态也生动地诠释了播音学基础理论中“内外部技巧”的要求,例如:“说事”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找到内部技巧中的对象感、交流感;“说清楚”的心态也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准确地找到外部技巧中的重音、停连,使节奏更鲜明、语言逻辑更清晰;“引起别人的兴趣”的心态则更好地实践了语气变化,在稿件中抓住重点,播讲者会自然地运用到情景再现这样一个技巧。

(三)新闻节目主持人口语化表达的两个技巧

一是真诚,要有平民的心态对待节目,在镜头前首先要对观众真诚。二是放松,很多主持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稿件准备得很好,在理解、感受和表达技巧上都花了好大工夫,一到镜头前却是脑子空空,只有照本宣科的被动状态,没有传情达意的主动性,只能应付,不能创造。这就是主持人过分紧张,失去了自如性。放松并不是指一味地在心理上松懈,对节目的漫不经心,而是要做到有的放矢,有自我控制能力,这样主持人才不会在节目中失言、失态。

猜你喜欢
口语化新闻节目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