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教学更有效

2020-12-06 10:34徐小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字理组块学情

徐小玉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为增强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摸清学情,以学定教。小学生识字,并非“零起点”。课前,教师需了解哪些字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会认到什么程度,哪些字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认;哪些学生识字能力差,上课需要重点观察和引导。

笔者在识字教学前,专门进行了一年级学生识字学情前测。如《小青蛙》的识字任务是会认12个生字,根据学情前测,笔者了解到:①“让、眼”,85%的孩子都认识,70%的学生认识“护”字;②难点字为“事、害、病”,会认的学生少;③“请、清、情、睛、晴”五个生字,大多数学生混淆不清。根据学情,笔者初步确定这节课的识字教学重点为“请、清、情、睛、晴”5个形近字的区分;3个难点字“事、害、病”,要想办法妙讲;“保、护”两个字重点理解意思,加深印象;“眼、让”略讲,主要针对识字困难学生提问。

查找资料,筛选比较。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和学习,笔者研究积累出了很多种识字教学方法,比如:字理识字、联系生活、图片记忆、实物教学、猜谜语、顺口溜、做动作识字等。

如一年级上册《小书包》要认识“尺”。笔者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网上有这样的教学设计:“尺,就是一个人拿着一把尺子在测量。”这样的教学设计,初看也比较有趣,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也很容易误导学生。“尺”其实是一个会意字,通过查找字理,笔者发现它的演变过程(如下图):

经过梳理,去繁就简,笔者设计的讲解内容如下:“古人用身体部位来定长度,从脚踝到膝盖为一尺,他们画了一个人,用一点来标记一尺的长度,最后演变成今天的‘尺字。”这样讲解,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个字,知道了“尺”的演变过程,还明确了一尺大概有多长。

以一驭类,以简驭繁。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构形和演变规律来开展识字教学的方法。运用字理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从字源上讲清楚每个字的构造原理,增进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和字理的理解。

《小青蛙》中,难点字是“病”。笔者通过查找字理网,发现“病”的字理解释生动形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单个字识字教学如下——1.“病”字最早时候的样子如下图:一个人躺在床上疼得出汗,人和床竖起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病”字。2.观察一下,病字旁的两点,是甲骨文的哪个部分?3.你还知道哪些带病字旁的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随后,笔者通过图片和讲解,拓展病字旁的字,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病”字,知道了病字旁都和生病了要躺在床上有关。

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后,“组块记忆”也是师生常用的一种方法。组块记忆就是把一组声旁或形旁相同的字,如“澡、燥、躁、噪”“蜻、蜓、蚂、蚁、蜘、蛛”放在一起,教师根据汉字的系统性,发挥偏旁部首“举一形而统众形”的作用,科学解析偏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字特点,从而识记汉字。《小青蛙》中的“清、晴、睛、情、请”这五个字,笔者根据教参建议,引导学生进行组块识字,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识字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作者单位:宜昌市外國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字理组块学情
横浪作用下大型上部组块双船浮托安装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陆丰7-2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低位浮托安装关键技术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英语词汇组块学习路径研究——组块法
词汇组块层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