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内障的中医治疗概述

2020-12-19 22:12张天宇赵晓龙张亚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眼压青光眼活血

张天宇,赵晓龙*,李 月,张亚强,李 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青风内障是指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有时有轻度眼部肿胀、视力模糊、视野狭窄、失明的慢性白内障眼病,属五风内障之一,现代临床主要见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实践证明,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视神经的保护。因此,进一步探讨中医对青风内障的认识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总结了现代中医在本病治疗方面的经验,为青风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临床思路和支持。

1 古代文献探究

北宋《太平圣惠方》中最早记载青风内障的病名,记载“青风内障, 瞳人虽在, 昏暗渐不见物, 状如青盲, 宜服葳蕤散方。”宋元时期的中医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发现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特点。总体而言与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症状描述基本接近,显示古代医家已了解该病,且对该病的临床表现有细致的观察。

2 中药治疗

现代中医证型分为:早期“肝胆火炽、肝郁气滞、脾虚湿泛”;中晚期“气阴双亏、阴虚阳亢”。余丽[1]统计了87例青光眼患者,以肝胆火炽型、肝郁气滞型、阴虚阳亢型多见。由于本病发病多隐秘,所以临床治疗多以中晚期治疗为主。宫晓红[2]等运用益气活血法,使用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以及250 mL稀释的灯盏花注射液100 mg,外加生脉注射液40 mL,口服补阳还五汤治40疗例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理想。李翔[3]运用补肾活血法,在甲钻胺片的基础上使用杞菊地黄丸,复方丹参片治疗38例开角型青光眼,对比单用甲钻胺片,治疗组在提高和稳定视力,减轻下降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早中期肝郁气滞型,董志国[4]采用清肝利水明目法,使用中药基础方并联合使用常用的降眼压药物例如:左布诺洛尔、溴莫尼定等,治疗眼数30只,显效11只,有效43只,无效1只,疗效好于使用单一降眼压药物的对照组。对于急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邱礼新[5]采用《伤寒论》经方,对脾胃虚寒,饮冷过度影响水液代谢的患者使用吴茱萸汤,对三焦水道不通引起急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患者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并给予一定降眼压药,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

对于青光眼术后低眼压综合征治疗,张玲[6]采用利湿化瘀、疏肝理气并加以益气养血、升清举元,将青光眼术后患者辨为气血瘀滞、脾肾虚损、气虚血瘀三型,使用中药汤剂后,56例患者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填补了青光眼术后虽然改善患者房水循环却无法改善患者体质导致出现房水渗漏等一派虚像的缺陷。

综上可见,中药治疗可适用于青风内障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早期及急性期可采用清肝、利水,中后期使用益气、补肾、活血的方法,对青光眼术后虚症患者也可以根据临床证型采取利湿、理气、养血、升阳的方法治疗,且与西药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3 针灸治疗

原发性青光眼的基本病机为气血失和,脉络不利,故常规治法为早期痰湿泛目证[7]取三阴交、脾腧、肺腧,增强肺脾运化作用,运化痰湿;肝郁气滞取内关、太冲、三阴交、丰隆,疏肝解郁;晚期肝肾亏虚证取太溪、三阴交、肝腧、肾腧,补肾疏肝纳气。此外,郭素云等[8]取“还睛穴”单穴治疗,治疗青光患者312例,治愈35例,显效215例,有效43例,好转10例,疗效显著。庄小平等[9]使用耳穴点刺放血法,取耳穴肝、肾、屏间、神门、下脚端治疗青光眼23例,针后平均眼压从4.47 kP降至3.8 kP。侯升魁等[10]使用冷灸法,运用半导体冷灸治疗仪治疗41例青光眼,总有效率为85.4%,治疗前后的平均眼压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别。张世红[11]使用梅花针,取风池,以梅花针扣刺治疗,多数患者眼周症状缓解。刘义范[12]等使用穴位注射,采用lO%川芎注射液针剂穴位注射治疗青光眼39例,取一侧合谷、行间、内关三穴位注射,双侧穴位交替注射,大多数患者注射45分钟后眼压下降,眼压下降的过程中瞳孔恢复正常。

现代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可通过特定手法刺激其病变深层的神经并促进局部循环的改善,达到修复视神经损伤、降低眼压、缓解眼疲劳的作用。其中对奇穴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主方向,奇穴可在治疗青光眼眼睛症状的同时缓解该病伴随的头痛等不适。睛明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脫经,同时又为足阳明、手足太阳、阳跷、阴跷五脉之交会穴,不仅通调气血,还可分清泌浊,逐渐成为治疗青光眼的要穴、大穴[13]随着几年来针刺研究的迅速发展,新的经验穴在不断被发现,如资明穴,还有新明穴也是近年来探索的新穴,因此在针刺的临床运用中,有更多新的发现与突破,完善了原有针刺治疗青光眼的不足,同时结合中药的用药经验,结合证候选药,配伍效果较佳的组方,为临床中医药治疗光眼开创新的思路方法。

4 结 论

该病初期症状隐秘,初中期多为实证[14]中药治疗以理气、疏肝、化痰、利湿为主,可配用三阴交、脾腧、肺腧、内关、太冲[15]、三阴交、丰隆,后期为虚实夹杂证[16]治宜补肾,疏肝、益气,养阴,兼以活血明目,可配用太溪、三阴交、肝腧、肾腧。此外,针灸在该病治疗上有耳针、局部取穴、梅花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临床对丹参、川芎、银杏叶等活血药的药理研究已趋于成熟,所研发的注射液、制剂都已进入临床使用,对于青风内障及其他青光眼疾病都有着重要作用,为青光眼患者缓解症状和保护视力提供中医特色方案。

猜你喜欢
眼压青光眼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青光眼问答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