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法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研究

2020-12-19 22:1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器械供应

张 静

(江苏省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42)

研究表明[1],目前医院的辅助科室为消毒供应中心,其涉及回收、清洗、灭菌及消毒医疗器械等职责,通过为医院各科室提供无菌物品、医疗辅料等,继而有效控制并预防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其工作质量与器械再次使用效果呈正相关,若消毒供应中心未能合理消毒、灭菌处理医疗器械,若再次使用器械,易增加院内感染风险,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护士工作量,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形象,因此早期如何开展对症管理、成为目前供应中心亟需解决难题。林英[2]证实,制定工作流程、合理摆放物品均为常规管理,效果欠佳,鉴于此,本文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对症管理的价值,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法,样本取自2018年2月~2020年10月消毒供应中心的30名工作者资料,均知情、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质量组(15名):男9名,女6名,年龄22~34岁,平均(27.41±5.26)岁;工龄1~5年,平均(2.36±1.04)年;文化程度:大专6名,本科5名;常规组(15名):男10名、5名女,年龄23~36岁,平均(27.59±5.34)岁;工龄1~4年,平均(2.02±1.16)年;文化程度:中专5名,大专5名,本科5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传统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流程,要求工作者按要求完成清洗、灭菌及包装医疗器械等,严禁将各步骤省略,制定区域内完成每项工作,每日下班前,彻底打扫并消毒消毒供应中心,保证有序摆放物品、室内清洁卫生。

质量组(质量控制管理法):①完善管理制度: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上报差错事故、双人查对、消毒隔离及工作人员交接班等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按章执行、有据可依,避免实际管理时出现纰漏,且落实定岗定责制度,若有问题出现、直接落实到个人,尽早提出对症解决办法。②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结合实际、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者开展专业培训,涉及内容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感染防范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若工作者新入职,将岗前培训措施落实到实处,结束培训后考核,待成功考核后上岗,且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等层面教育,增强工作者服务、责任及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③加强监督与检查:医院有关管理部门需定期、不定期检查或评估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明确实际工作中存有的问题、亟需解决难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分析实际工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疑问,在此基础提出对症解决办法或处理对策,避免再次发生此类问题,且将奖罚分明制度落实到实处,严格惩处工作质量未达标、工作疏漏多的工作者,协助其端正工作态度、保证工作作风严谨,若实际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予以适度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起到模范带头机制。④定期检查设备:为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各设备能正常运行,医院需建立健全检查设备制度,制度化检查时间、规范化检查内容,检查时若有问题需及时上报、做好记录,及时标注已处理完成的问题,积极跟进尚待处理的难题。⑤规范工作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各项医疗器械后,严格按照登记、分类、浸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及发放等流程,合理处理医疗器械,严格质量控制各个工作缓解,如:借助压力蒸汽锅灭菌处理医疗器械时,对器械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及型号等内容做好严格记录,灭菌工作完成后,工作者需再次仔细检查医疗器械、保证清洁干燥。

1.3 观察指标

工作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工作者,回收率为100%,有污染区管理、安全管理、无菌区管理及包装区管理[3],各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合格率:2组分别选取消毒供应中心的200件医疗器械,统计并记录器械洗涤、包装、灭菌及微生物检测的合格例数。

院内感染:2组分别选取本院100例住院患者,记录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excel表整理,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表示,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 果

2.1 工作满意度

质量组(n=15):污染区管理94.83±8.62分,无菌区管理92.61±8.24分,包装区管理91.58±8.43分,安全管理93.69±8.34分;常规组(n=15):污染区管理85.61±7.15分,无菌区管理82.54±7.02分,包装区管理80.16±7.26分,安全管理82.15±7.36分,t=3.1884,3.6028,3.9755,4.0181,与常规组比较,质量组工作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器械合格率

质量组(n=15):洗涤196(98.00)、包装192(96.00)、灭菌188(94.00)、微生物检测190(95.00);常规组(n=200):洗涤181(90.50)、包装178(89.00)、灭菌171(85.50)、微生物检测175(87.50),x2=9.0416,6.0901,6.9570,6.1370;P=0.0026,0.0135,0.0083,0.0132,与常规组比较,质量组器械合格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院内感染率

质量组发生院内感染2例,感染率2.00%;常规组发生院内感染10例,感染率10.00%,x2=4.3440,P=0.0371,与常规组比,质量组院内感染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报道[4],质量控制管理法能提高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分析发现:①完善管理制度可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推动管理流程顺利进行;②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可增强工作者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将自身职责落实到实处、避免发生不必要疏漏,且加强监督检查可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存有的难题,总结分析后提出对症处理办法,避免下次出现同类型问题,将奖罚分明制度落实到实处,可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质量[5];③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加强各环节质量监控,保证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合格性,通过质量管理包装环节,可确保器械使用安全,质量管理消毒、灭菌环节,避免交叉逆行各医疗物品,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具有实践价值。

本研究示:①与常规组比较,质量组工作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症管理可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器械管理,提高管理质量;②与常规组比较,质量组器械合格率更高、院内感染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文与田岚[6]文献相似,因此对症管理可确保合理管理器械、避免发生院内感染,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管理法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能提高工作者的满意度、严控院内感染,确保器械合格、卫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器械供应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