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复位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对比

2020-12-23 09:39谭士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谭士勇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复位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60例肠套叠患儿,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复位手术,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复位成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6.7%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10.6±1.4)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9.2±2.4)h、住院天数(3.2±0.8)d均短于对照组的(18.8±1.2)h、(28.7±3.2)h、(6.1±0.5)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 观察组患儿术后复发率为3.3%(1/3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6/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可靠,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可促进术后恢复, 且术后复发率较低,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开腹手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1.025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该病是指肠管套入相连肠腔内, 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进而引发呕吐、便血、肠管缺血、坏死、脱水、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小儿肠套叠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威胁患儿生命,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肠套叠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开腹复位手术效果并不理想, 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慢, 肠粘连梗阻发生几率较高, 患儿有再次手术的风险[2]。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本研究将结合本院实际对腹腔镜下复位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进行对比, 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肠套叠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肠套叠诊断标准, 发病时间均在48 h内, 经X线透视下常规灌肠治疗失败, 有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排除继发性肠套叠、肠穿孔、休克、严重脱水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将所有患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5个月~8岁, 平均年龄(3.3±1.6)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3~13 h, 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6.2±2.3)h;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7个月~7岁, 平均年龄(3.1±1.4)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5~10 h, 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6.8±1.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1. 2. 1 观察组 行腹腔镜下复位手术, 全身麻醉后患儿取平卧位, 建立人工气腹, 压力调整为8 mm Hg(1 mm Hg=0.133 kPa), 于脐下缘切开1 cm, 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 并于左侧腹直肌外缘上和左侧腹直肌外缘下各作一个切口, 并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腹腔镜下寻找到套叠头部远端, 使用抓钳交替挤压牵拉套叠近端小肠, 然后牵拉升结肠与套入的回肠亦或是系膜, 对其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观察肠套叠邻近肠管是否占位、穿孔、坏死或畸形, 若无异常将回肠末端5 cm左右肠壁浆肌层采用间断缝合的方式缝到盲肠壁浆肌层处。术毕撤出器械, 闭合切口。

1. 2. 2 对照组 行传统开腹手术, 全身麻醉后于右侧完成剖腹处理, 于上腹部作切口, 逐层切开进入腹腔, 进行常规探查, 找到肠套叠头端并拖出, 复位套入肠管。若无异常则将回肠末端5 cm左右肠壁浆肌层采用间断缝合的方式缝到盲肠壁浆肌层处。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复位成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 观察组患儿术后复发率为3.3%(1/3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6/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 目前其病理学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该病与肠蠕动节律失调或强烈收缩、回盲部解剖结构异常、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關。此外小儿肠套叠也可继发于肠炎、病毒感染等。由于近段肠管强有力蠕动, 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远段肠管内导致发病。对于肠套叠患儿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以改善患儿预后。空气灌肠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对于疾病发作时间≤24 h的患儿, 临床治疗主要是常在X线下行空气灌肠或在彩超引导下行水压灌肠复位, 一般复位成功率>90%, 但部分患儿空气灌肠后的复位效果不理想或失败, 且复位后的并发症较多, 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因此对空气灌肠仍然不能复位, 或发病>48 h、肠坏死患儿临床提倡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4], 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切口较大, 手术创伤也相对较大, 术中需暴露及牵拉肠管, 易引发肠穿孔、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 术后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会受到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患儿术后恢复[5]。隨着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腹腔镜手术器械及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腹腔镜下行复位手术在治疗小儿肠套叠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腹腔镜手术复位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6]。因此在治疗小儿肠套叠中得到了广大医师和患儿家长的青睐。此外, 中转开腹是腹腔镜手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外科医生对腹腔镜手术的理解和操作水平提高,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过程中的中转开腹率得到了显著降低[7], 中转开腹率为5.3%~14.3%。

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下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整体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能够明显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且复位成功率较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患者恢复良好, 这与聂向荣[8]报道一致。腹腔镜下操作手术视野清晰, 能够明确病变位置, 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对肠管的损伤, 避免出血量多的问题[9]。术中可以在腹腔镜下动态观察复位过程及效果, 因此能够确保较高的复位准确率。此外, 小切口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有利于切口的愈合。患儿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是评价手术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主要与病变肠段长度、肠套叠发病时间长短、患儿自身身体状况以及手术创伤等因素有关, 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微创的特点, 因此手术对胃肠道刺激较小[10], 有利于术后患儿胃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 腹腔镜下复位手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术前对患儿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酸中毒、肠穿孔、腹膜炎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禁忌证, 此时应选择外科开腹手术治疗。术中腹腔镜下复位若较为困难, 出现严重肠穿孔等异常情况, 应立即转为开腹手术治疗, 以确保手术安全。小儿肠壁较薄, 套叠部位肠管质脆, 因此术中进行各种钳夹操作时需选用无损伤肠钳, 操作应轻柔, 以免对患儿肠管造成损伤, 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钳夹小肠位置不要距肠套叠颈部太近, 一般应>5 cm[11]。手术结束后在腹腔镜直视下逐一拔出Trocar, 缝合皮肤前仔细检查, 确保没有大网膜组织嵌入, 以避免发生切口疝。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整体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儿术后恢复快, 因此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积极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广泛应用开展。

参考文献

[1] 任辉, 赵玉玮. 小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复位后的并发症及治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3, 2(5):394.

[2] Obayashi J, Koizumi H, Hoshikawa M, et al. A Case of Congenital Infantile Fibrosaicoina of the Bowel Presenting as a Neonatal Intussusception. Pathology Inlemational, 2017, 67(12):644-648.

[3] 徐建兵, 黄秀明, 钟斌吴, 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水压灌肠复位失败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现代医院, 2019, 19(6):901-903.

[4] 李静, 甄鹏飞. 小儿肠套叠38例临床分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 25(1):135-136.

[5] 余溪洋, 苏义林, 徐兵. 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分析. 安徽医学, 2019, 40(11):1235-1237.

[6] 刘虹辰. 腹腔镜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及对患儿机体应激反应、血清NO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9, 57(19):61-64.

[7] 郭传申, 贾成功, 苑进凯.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对比研究.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 22(7):523-525.

[8] 聂向荣. 小儿肠套叠腹腔镜复位与传统开腹复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8(S1):945.

[9] 李育龙. 小儿肠套叠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20, 26(4):83-85.

[10] 周承校, 未德成, 何远飞, 等. 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观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7, 16(4):403-405.

[11] 孙俊, 徐伟珏, 吕志宝, 等.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5):422-424.

[收稿日期:2020-04-30]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