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23 13:23毋丽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

毋丽娟

摘  要:小学古诗词教学作为当前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引入联读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和运用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们关于古诗词的语言思维逻辑和审美水平。

关键词:联读法;小学语文;古诗词

前言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们理解掌握中国古诗词的重要学习渠道,语文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笔文化财富和重要的历史传承,教师通过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剖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对古诗词的欣赏品味,增进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而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联读法,可以优化现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综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古诗词方面的核心素养,在当前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促进联读法在语文课堂的应用: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针对同主题的作品展开联读

语文教师通过对本年度所讲教材进行梳理分析时可以发现,小学阶段的语文古诗词的诗文主题可以大致分成几类:通过诗词抒发诗人自身的志向、抱负、情感;用诗词表明诗人自身对国家的热爱、对具体事物的看法、态度等,由此可见,在当前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先对要教的古诗词进行分组,将相同主题的诗歌作品安排在一起,通过联读法一起展开语文教学,以小学语文教材中《咏鹅》与《静夜思》两首古诗为例,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的这两首诗都是以咏物为主题,诗人骆宾王所写的《咏鹅》通过对白鹅的描写使其形象跃然纸上,而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一诗中运用大量类比的手法向读者们展示出明亮的圆月形象,如在诗中将圆月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咏鹅》和《静夜思》放在引起引导小学生们对着两首诗展开联读,可以在联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诗人通过作品想要表述出的写作内容,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1]

2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针对相同诗人的作品展开联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往往会收录相同诗人的其他文学作品,教师在进行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讲解时,可以将相同诗人的作品梳理在一起,在语文古诗词讲解时将相同诗人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联读法教学,一个诗人所写的古诗词会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人写作风格,通过对相同诗人的古诗词展开联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所思所想,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该诗人的生平与该首诗的写作背景,通过将诗人写作背景和古诗词进行有效的经合,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该首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并对古诗词的作者在脑海中构建诗人的立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当前语文古诗词学习的学习兴趣。以小学语文教材中《赠汪伦》和《早发白帝城》为例,教师在对这两首诗展开讲解时可以发现,这两首诗都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著,学生们在对《赠汪伦》和《早发白帝城》两首诗展开联读时可以切身感受到诗人诗中表述出的对祖国名山大川的热爱,李白的诗兼具豪迈奔放和清新飘逸,即使是诗人在与友人告别难舍难分之际,也只是浪漫的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充分向世人展示出李白诗歌中强烈的具有浪漫主义的个人写作风格。李白成功地通过他所留下的大量的古诗词作品塑造出自身的诗人形象,世人在作品中投射出的自身的獨特个性,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写作风格,那种鲜明的浪漫主义写作特色,使其区别于其他诗人,成为当代古诗词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在对这两首诗展开讲解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们理解诗人写诗时所抒发出的写作情感。

3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针对相同题材的作品展开联读

语文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时可以发现在当前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语文诗词中有大量相同题材的文学作品。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时,根据相同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创作现象,而诗人们面对相同题材展开文学创作时,关于创作的内容、主题和文章立意却截然不同,教师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将相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使学生们运用联读法展开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积累日常的写作经验,通过观察不同诗人面对相同题材写出的不同角度的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诗人在古诗词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身的写作思维,综合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写作素养。以小学语文教材中《塞下曲》和《凉州词》为例。由唐代诗人卢纶所作的《塞下曲》和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凉州词》两者都是古诗词史上著名的边塞诗,而在相同题材的创作背景下,两个诗人却为世人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卢纶所作的《塞下曲》是歌颂边疆战士为了祖国的和平与统一,不畏边塞艰苦的生活环境,对将士们英勇作战的肯定,对战士们保疆为国精神的歌颂,诗人在诗中写道: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可以使学生们轻易感受到作者在诗词中蕴含的写作情绪,通过对将士们打败单于、雪夜追击的描写,向世人展现出虽然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惧严寒,个个斗志昂扬的作战状态,诗人在写作过程以雪的寒冷来衬托将士们杀敌的热情,前后的写作对比使边疆战士们含不畏死的英勇形象跃然纸上。而另一首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凉州词》同样也是描写将士们的边塞生活,但是作者采用了与诗人卢纶完全不同的立意向世人描绘出诗人王之涣所看到的边塞生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在诗中更多的是变现出戍边将士们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虽然诗人卢纶与诗人王之涣同是对边塞展开描写,但是二者之间文章立意截然不同,所描绘出的场景便也就此产生不同,学生们通过联读法对这两首诗展开学习时,可以将二者的文章立意放在一起做出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拓宽自身的写作思路,提高自身语文写作的核心素养[2]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中引入联读法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诗人想要传递的写作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凤芳.“联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20(01):48-51.

[2]  王凤芳.联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9(29):49-52.

猜你喜欢
古诗词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猜诗词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