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2020-12-28 02:00尹海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尹海霞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科学探究、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化学实验更是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因而,高考试题在逐步加大对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试题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本文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  策略

随着新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学生应具备“宏觀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并突出化学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化学问题,搜集、整理和分析化学信息,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教师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二、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三、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为了说明“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四、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培养探索验证,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将实验基本操作、反应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相关计算融为一体来解决化学问题,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合理、方便的方案,能否提出实验方案依据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并要作正确、简明、合乎逻辑的表述。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练习,使学生明确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试剂、确定实验仪器和装置,进而制定实验步骤。还应使学生知道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最佳方案,并要求科学、可靠安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引,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探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实验教学,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高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J]:中学化学:2018年06期

[3]杨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年12期

[4]赵鸿图.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18年29期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