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差生“问题心理”的矫正方法

2020-12-28 02:00赵永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差生

赵永杰

摘要:当前,一些农村中学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较棘手的就是差生越来越多,这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多的原因在深层上逐渐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差生的问题心理进行分析,并尝试着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矫正他们的问题心理,从而有利于差生的转化,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更加有效。

关键词:农村中学    差生  问题心理   矫正方法

差生的问题心理,也叫异常心理,是指大脑功能活动失调而引起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要转化差生都必须消除和矫正他们的问题心理与行为,从而创造一个积极、轻松、健康的教学氛围。

一、差生问题心理的表现

(1)自卑。自卑心理的形成,从家庭方面来说,可能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和睦,学生在家时父母不慎管教和不善于管教。从学校方面来说,因为成绩差,经常受到某些学生的歧视,老师的指责,从而使这些学生觉得自己学习上不如别人,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

(1)混日子。有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因家庭贫困,使他觉得即使成绩再好,能考上好的学校,家里连他现在的学费都交不起,哪还有可能让他继续升学呢?而且他们又不愿意出力挣钱,所以就觉得学校比家里好玩,在校和几个哥们整天混在一起,快活一天是一天。

(2)制造恶作剧。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般溺爱,使得其中一部分成为家中的小皇帝,久而久之,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冷漠、唯我独尊等心理品质。一旦遇到老师批评和同学的反对,就可能诱发他们的抵触情绪与报复念头。在安静的课堂上,他们有时可能会故意制造喧哗,或者与老师作对,弄得老师与一些学生下不了台,并认为这是英雄主义的行为。

(3)厌学。由于多年来,一些地区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和老师,一些高校招生机制没有变化,这使得不少学生对高校招生产生的了错误认识,为了追求高分形成了过大的学习压力;再加上社会上有一部分同龄人辍学后打工都能挣不少钱以及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容易使这些学生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认为读书无用,所以就产生厌学情绪。

二、矫正方法

讲究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工作卓有成效,有时候工作方法不对头,反而会生负面效应,增加工作的难度。在纠正差生问题心理与行为的工作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方法就是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自觉地接受正确的观点和放弃错误的观点。在说服教育的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枯燥的说教,还要简单粗暴的做法,特别是对待生活上困难而产生了混日子心理的学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着重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與这些差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做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2)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表扬和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依据差生的不同性格因人而异的使用,采用不同的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还要讲究表扬和批评的艺术,不能一味的直接批评或直接表扬,特别是对那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注意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适时适度的表扬和勉励,增强他们的信心与自尊心,逐步消除自卑心理。表扬还要注意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着重于精神鼓励,培养获得荣誉的自豪感,不断淡化甚至消除差生的知识无用论和金钱万能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矫正差生的混世、厌学等问题心理。

(3)目标激励法,发挥期望效应。期望效应能反映出这样一条心理学的规律,对别人的期望会发生一种难以觉察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推动被期望的人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凡是教师和父母寄予期望的学生,往往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看待自己,因此,在转化差生的行为中,正确运用期望效应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励作用。对于受教师或家长冷落、欠缺关心而形成混日子、厌学心理的差生来说,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情境,家长和教师应用恰当的方式,将有针对性的目标传递给他们,那样可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运用激励方式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为差生建立适当的目标,避免目标上的高、大、全的做法。同时,转化工作的责任人本身要能以身作则,正所谓讲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对差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搞好差生的心理卫生,克服和纠正差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化差生的根本所在。我在转化差生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这些体会还不够成熟,希望广大同仁们批评指正,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差生
在书上睡觉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找你算账
班主任工作要将“心”融入
如何让“差生”重拾自信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