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2020-12-30 11:30陕西省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耿精媛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学案自学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 耿精媛

从当前初中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学、预习等。而自学往往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和思考、探究。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能较好提升,而且学生的学科素养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研究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积极意义。

一、上课前,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

1.借助学案

学案是学生了解教师上课进度及知识讲授思路的主要媒介,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所需的重要资料。学案中不仅有与教师教案完全对应的教学过程,而且在教学内容、问题设计等方面都与教学流程基本相同。当学生拿到学案之后,就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思路一步步完成相应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之前,先将这一节内容的学案发至学生手中,学生根据学案的过程安排,一步步地完成“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直接开平方法”等内容的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对“等式及其性质”还不够熟练,那么可以自行复习这一部分内容,然后继续完成学案。另外,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无法通过自学完全理解新授知识,那么就需要学生将之做好记号,可以另寻他法解决,也可以向其他学生请教,还可以等待教师课堂上讲解。

2.掌握技巧

由于很多学生未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突然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可能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时候,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预习,教师有必要对预习的技巧进行渗透。首先,预习本节课的新知识必须先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因为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且复习旧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例如,预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就有必要先复习“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等知识。其次,预习学案时要结合课本及其练习进行。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就像是在看小说一样,不用笔计算,不用脑思考,只用眼睛将书中内容扫描一遍。这样的预习毫无意义,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反而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课本中的题目学生要提笔计算,一些例题有必要遮住解题过程先自己计算一遍,遇到阻碍时再打开看一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无法解出。最后,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作记号的方法加以提醒,这样就可以带着疑问认真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分析了,不再是以前毫无目的地看一看了。

二、上课中,让学生认识自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自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自学意识都没有,那么想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将会难上加难。本文认为,教师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无意或有意地渗透自学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学与不自学等过程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学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影响。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直接开平方法”时,教师可以点一些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回答有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开方等方面的问题,并且点一些已经预习了的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切身感受自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后,要及时督促学生积极反思

一个完整的自学过程必须包括课后反思。所以,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一定要及时督促学生进行反思。这里的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反思解题过程。初中数学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所以学生在自学后一定要反思解题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逻辑性。其次,反思解题方法。初中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往往非常多,在自学完解题方法后,学生一定要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解题方法,从而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发散,在举一反三中对新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且艰难,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其难度可想而知。初中生普遍叛逆,容易形成抵触情绪,所以教师不得不在培养学生良好自学能力的过程中保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要用自己的“三心”去换取学生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初中数学方面不断进步,为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学案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乡愁导学案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