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转型升级模式和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以保定市与北京市中关村为例

2021-01-02 15:45辛文玉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4期
关键词:保定市中关村京津冀

辛文玉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理念。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资源配置效率低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完善京津冀区域内要素流动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深京津冀产业发展的协同程度,要合理规划试点园区,在关键节点城市建立先行平台。其中,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龙头,在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建设京津冀核心功能区的建设,其中保定市是京津石的交通枢纽,保定作为关键节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实现京津保率先联动,建设京南地区关键的运输中心和现代化科技城市,产业聚集的新能源研发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承接平台,以创新作为动力源泉的发展先行区。保定市通过积极与中关村进行创新合作,努力打造出先行先试平台,初步形成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和京津保创新创业大街,“中关村元素”聚集效益凸显。

一、保定·中关村协同创新的基本情况

1.顶层设计有序进行,政策利好不断

中关村明确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把保定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近期出台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也重点提到,在“4+N”核心范围内,积极建设以技术园区为基础,不同类型的创新社区共同发展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模式,初步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京津冀协同的技术创新发展链。其中,“保定•中关村”是建设的关键区域,打造具有特色的协同创新平台。

保定市为了更好地支持京津冀的科技创新,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保定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保定市积极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城市,实现京津保区域经济协同合作,保定市与中关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对接合作也在顺利进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关村科技发展银行、保定中关村产业创新座谈会、保定协同发展论坛等一系列设想都在初步落实。

其中作为保定与中关村合作典范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以创新引领中心、京津冀协同为定位的聚集性创新园区,“保定•中关村”项目的建设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基于资源整合、保定与中关村优质资源互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建设具备区域协同性质的中关村创新先行榜样。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总目标分三个阶段:2018年,初步完成保定创新先行点的建设;2020年,基本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园区的建设;2025年,全面完成国内重点区域协同的科创试验基地的建设。

2.融合基础雄厚,合作趋势良好

一是保定自古以来都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来看,保定相对于河北城市群而言都有建立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圈中,保定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保定致力于建设京津石铁路半小时、公路100分钟的高速交通圈,截至2020年,保定已经实现保京铁路通道4条,实现京津保综合交通一体化,保定交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设连接京、津、冀、晋、蒙的复合型交通运输中转站。

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保定市和北京市已经具备协同的基础。规模以上工业,保定市以汽车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十分完善,保定市已经具备对北京相关制造业、新兴产业的承接空间和产业转移的能力,并且京保科技合作交流频繁,各方面优势条件为保定信息技术、新能源、高新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保定教育资源丰富,各大高校及企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创新动力。保定市现设17所高等院校,北京则有91所高等院校,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已经算是教育资源密集型城市,保定与北京有相似的科教智力密集资源,有利于保定“中关村元素”集聚。

3.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深化合作也已成熟

现在保定与中关村合作主要包括一区十六园,涵盖了高新区、满城县等17个县区,“保定•中关村”先行试点中心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中关村在其他城市建设的科技园区,位于保定市朝阳北大街,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于2015年4月28日正式揭牌,截至目前确定签约企业75家,签约面积约2.05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2.3亿元,税收1100万元,知识产权近百件。

保定市与中关村合作运营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科技园区+企业”的模式,本着“引高端、搭平台、建氛围、做示范”的思路,创新的采取了“园区+运营团队+企业”的模式,由政府出面选择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经营管理,目前保定·中关村科创中心由北京中关村信息顾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来安排整体的管理经营工作,采取了“筑巢、引凤、造血”的策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办公地点、研发中心,同时为其提供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

通过“筑巢”,初步形成创新服务体系。运营团队遵循“轻资产重服务”的理念,聚集整合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四大要素。

通过“引凤”,保定中关村逐渐形成产业聚集群。根据保定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及保定的地理位置特征,积极开展各种交流会、产业峰会,目前已经吸引了700多家来自国内外各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关于信息技术、新兴服务业、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是保定中关村科创中心着重发展的方向。

通过“造血”,进而形成创新生态系统。以技术创新企业为核心,为其提供适合生存发展需要的协同空间,各高新产业之间互惠互利,协同发展,进而形成内生性的、良性循环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二、保定·中关村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政策出台缓慢,有较大的政策空间

中央和北京市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建设,进行了大量政策倾斜,为促进其发展先后从国家、北京市层面出台了40余项政策,中关村作为政策先行先试区,自身也出台了近百项政策。保定市由于受到自身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从国家到地方层面,从数量上政策出台的明显少于中关村,差距明显;从内涵上,保定市和中关村还缺乏双方融合的相关政策,以及中关村这些先行先试政策,能否直接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上,甚至所有具有中关村元素的园区内试用,实现中关村政策和保定市政策的叠加,加速保定·中关村协同创新,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政策的滞后,直接导致保定·中关村协同创新的发展速度。

2.元素缺乏统领,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平台

北京市的科技创新是建立在中关村统一管理了下的“一区十六园”,由中关村统一对北京市所有的创新园区,创新元素进行资本服务、管理模式输出,最终有效地整合了北京市全市的创新资源。保定市现有中关村元素涉及了17个县区,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中关村丰台园满城分园、中关村西城园涞水分园等是元素比较聚集的中心,由于保定市缺乏与中关村类似的统一管理模式,因此造成这些项目呈现出散点分布的特点。另外,保定市现有的创新元素从合作方出发分为中关村主导的(包括前面提到的元素相对聚集的三个中心)和非中关村主导的(包括白洋淀科技城、中电科涞水产业园、涿州国家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等)。目前,中关村元素和非中关村元素也存在如何实现多方有效协调,产生协同效益的问题。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保定市缺乏真正形成点、线、面三维一体合作的创新平台。

3.合作模式单一化,但缺乏多模式协同创新

保定市与中关村合作是建立在园区共建、产业转移的基础上的,目前合作良好的项目有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北服时尚产业创新园(容城)示范基地,石景山•定兴科技园、通州园曲阳分园、西城园涞水分园、保定(安新)中关村科技创新孵化园、丰台园满城分园等。但是这些园区的创新合作均采用了“园区+园区”的模式,而现有更为灵活的行业协会、技术创新联盟等模式,或没有开展,或刚刚起步,合作模式的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方坚持创新驱动,改善环境,以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经济建设,因此要现有基础上要探索多层级,多模式的创新合作,真正做到协同创新。

三、统筹中关村元素,加快建设“保定·中关村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议

保定•中关村科技园区从2016年开始吸引企业入驻、招商引资,这是保定科技创新园区初步开始建设的第一年,保定市与中关村技术合作一方面促进了保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为保定周边城市的科技园区在建设规划、开发、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区生态系统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更进一步,保定·中关村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高效地配置中关村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加强保定对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作用,在与北京共同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将技术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渠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形成聚集性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促进承接区域的技术创新发展,使产业园区内更具有创新意识,提高保定及周边城市群的技术创新能力,营造一个更好的区域协同创新环境,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度形成。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保定中关村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

1.加快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

借鉴中关村统一管理北京市 “一区十六园”的模式,保定市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工作发展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统筹中关村元素领导小组,由分管协同发展工作的市级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分管协同发展工作的领导任组员,一方面整合保定市的17个县区的中关村元素,另一方面统一筹划积极与中关村合作。在吸引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技术和政策:借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引进中关村标杆企业的同时,吸引中关村的行业协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来保定落户,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中关村作为政策先行先试区的优势,与中关村积极合作,实现在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上试用,乃至在整个保定市推广,实现中关村政策和保定市政策的叠加。

2. 整合中关村元素,搭建高端协同创新平台

创新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搭建创新平台一方面支持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切实把保定发展的战略基点转到科技创新上,不仅需要吸引生产经营模式新颖、产品和技术具有创新性的新兴企业,还需要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入一些相适应的服务型企业,搭建能够把重要的产业要素汇聚的创新平台。

在政策方面,按照国务院和河北省部署,依托保定高新区,鼓励高新产业园区内实行特殊的创新支持政策,鼓励管理体制、制度设计上的创新突破。从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来看,为了鼓励高新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保定高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引入了中国技术交易所;为了加强高新区的信息安全管理,引入了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为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建设了京保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从企业经营模式方面,也做出来很多创新性改变,目前实施的产业融合、园区共建等协同创新模式增大了保定高新区作为北京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的承接空间,促进保定与北京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为清华同方、北大青鸟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保定高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进一步成为京津冀技术创新成果外溢的关键节点。从保定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发展方面,支持华北汽车城和中国电谷的产业发展以及鼓励长城汽车、英利集团等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等举措有助于保定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同时也能助力我国新信息技术、低碳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精尖装备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打造中关村园区链,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保定现有的科技园区从地理位置上划分为是分为以白洋淀科技城为核心的东部园区,和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核心的北部园区,形成了东部和北部双中心的发展格局。保定的高等学校大多在东部,同时还有保定东站(高铁站)提供交通资源,有助于构建保定科创平台,促进京保高校联合,实现中关村与全国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最终在保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科技园区。北部园区则依托保定市高新区、保定市大学生科技园、京津保创新创业大街,重点打造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保定市创新创业生态应是建立在保定中关村协同创新平台基础上,以保定•中关村为中心往外延伸建设到“京津保创新大街”,涵盖整个保定市高新区,扩散到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白洋淀科技城、中电科涞水产业园、保定汽车科技城、东湖文化中心,最终辐射到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这个面,形成点、线、面三维一体的园区链结构,形成完善的创新业生态体系。

4. 积极打造保定市与中关村合作的创新载体,探索发展新模式

保定市与北京市两地应积极探索适合京冀协同创新的多层次、多角度合作发展新模式。

产业定位上,深入研究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对于其中技术领先,经营模式适合中国的产业可以可以进行试点开发,同时也能从目前国内已经发展的新兴产业中选择发展比较完善的领域,再进一步结合保定市的传统产业发展以及生产要素优势,规划建设保定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软件支持方面,要为保定中关村的技术创新提供研发转化、办公区域、科技服务等载体,积极建设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形成带动保定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技术创新平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孵化的关键区域。空间范围上,合理利用市场机制打造一个关于区域经济资源整合中心,体现开放与区域的双重特质,将技术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为优质产业发展提供相关服务,满足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资源需求,同时利用线上、线下两条渠道,汇集整合全国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及先进的技术成果。

5.集聚创新人才,浓厚创新文化氛围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保定与中关村合作园区的建设需要积极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利用“互联网+”近几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将其与保定中关村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相结合,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服务,以此来催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能吸引驻保高校每年的优秀毕业生留保,还能吸引国内外的技术人才共同参与到保定的发展建设;产业孵化、技术的突破需要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科研环境,在保定中关村创新园区中积极开展企业交流会、产业峰会,为各大入驻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在各高校中积极开展学术论坛、学术竞赛,为技术型人才、专家、学者提供思想交流碰撞的机会,最终营造出适合高新产业发展的科研环境,全面提升保定的创新生态系统。

6.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空间载体,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为了保定中关村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从技术创新层面上支持其发展,还需要在金融发展方面提供帮助,应用“互联网+金融”的新兴观念,打通保定市与京津冀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产业链,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搭建投融资平台、金融风险监控平台为保定中关村高新产业园区提供技术交易市场和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链与金融业的合作发展,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多种合作模式,将为优质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储备。

猜你喜欢
保定市中关村京津冀
我的梦
游圆明园有感
If I were a mayor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图数解说中关村
中关村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