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1-01-03 06:58郭可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整理大学生专业

王 辉 郭可欣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2018年教育部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中明确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在此背景下,线上线下学习方式成为常态,对于高校学生,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知识的碎片化等情况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合理的运用信息资源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必须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

1 相关概念

1.1 移动学习环境

移动学习环境主要是由三个方面所构成,即:

(1)无线WLAN的接入。移动学习环境的开展主要是因为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网络支持服务,当前国内无线通信技术水平已形成大众化,无线网络运用十分便利。4G网络已在全国大面积普及,与此同时,5G网络的通信技术已快速展开,无线网络的通信速度也是迅速传播,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逐渐发展为以后移动学习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发展条件。

(2)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在大数据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相关投入也比之前更多,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为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样也为移动学习构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接入网络的速度提高,智能手机在大众中越来越普及,使得我们不管身处何地都能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连接进入网络,更加容易得到想要的知识和信息。

(3)高效强大的远程教育平台。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再适用于所有人。远程教育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被称作“跨越半个地球的新型教育模式”。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优等便捷的教育是它的优点。这一教育方式创新,可以针对用户所要消除的缺点进行处理和提供用户所需要的知识需求,以人为本、引领学生终极发展,让学生个性潜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与展现,“千人千面”的网络教学模式成了国内远程在线教育的主力军。

1.2 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最早是由密西根大学PaulA.Dorsey(2000)教授所提出,其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逻辑层面涉及的技巧;第二,实践操作使用的方式等等。作为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人类必备的能力,学习者可通过其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

中国科技大学的院长田志刚[2]指出,个人知识管理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人对知识收集及汇总,将各项性信息资源合并优化,并灵活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此提升个人能力及竞争力。甘永成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人,人将信息技术得到有效使用,实现信息价值,把整合过的信息,灵活使用成为个人知识,形成对知识的评估及创新。整个环节中,人必须具备超强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3]

可见,个人知识管理主要的作用是对复杂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将信息得到有效检索及评价,让信息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及难题时能够灵活使用,解决问题。个人知识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得到创新,得到使用,得到实践。作为大学生,知识管理的主要重心是管理学习及求知的各项环节。[4]

2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的调研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以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此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91%,其中男女比例1:1,文史类、艺术类、理工类、经管类各专业分别占比25%,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比25%。调研数据使用SPSS20进行分析。

2.1 大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有认识但缺乏自主性

调查发现 32.25%的大学生非常熟悉个人知识管理,44.25%的大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略知一二,完全不知道个人知识管理的大学生占比为23.50%。大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解并不深入,平时会对个人知识进行收集、管理和检索的学生占88%。大部分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是给予比较肯定的态度的,但在问到是否有必要制定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时,40%的学生认为知识有必要得到有效管理,37.25%的学生认为必要处理知识,将知识得到分类,还有22.75%的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必要制定一个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计划。从男女生的对比情况看,更多的女生认为有必要进行系统的个人知识管理,而男生则更明确个人的知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关注度不够,缺乏自主性。

2.2 大学生对个人知识需求有清楚认识

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希望提升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与所学专业相关。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最想提升创新共享、运用知识的能力(29%),理工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都最想提升筛选知识的能力(31%、33%),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最想提升的是存储、整理知识的能力(29%)。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获取知识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想要提升的知识管理能力也是有差异的,而且每个专业的学生对于自我的知识需求还是有一定的清楚认识并且能够对相关知识做出价值判断。

2.3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普及率不高

针对工具的选择,调查显示有59.5%的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有使用到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目前使用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的大学生是最多的,分别占总人数的34.75%和 30.25%,极少数学生用备忘录进行知识管理,仅占1.50%。

“查找信息简单快捷,随时随地即可情景化学习”是同学们认为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最大的好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69.5%的学生认为软件付费是影响其使用的主要因素,53%的学生也会担心信息存储安全问题。

2.4 具有基本的知识获取与存储能力

2.4.1 知识获取情况

在知识获取方式和内容的调查时,发现大一学生(41%)和大四学生(47%)的学生在知识检索方面的目的性更强,在这方面,大二学生仅占27%,大三学生占比38%。而在对网页、微博、微信等平台上阅读到的内容的评价方面,大四认为偶尔有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占此项问题最高百分比48%,大一学生在大部分有用和非常有用,常常受益匪浅的两个选题里都占比最高,分别为35%和29%。虽然同学们能做到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但是在网上获取知识最大的困难在于找到有新意的知识非常困难,而且网络信息太多,筛选有效信息也比较困难,可见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知识超载等问题,无疑给大学生评价信息,整理知识和第一时间更新等个人知识管理活动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2.4.2 知识存储情况

调查发现,有43%的大学生在获取相应知识后,认为有必要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有28.7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有16.75%的学生觉得信息都没有保存记住,该如何整理;还有11.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整理已获取的知识。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个人存储习惯的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大学生有意识将已储存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并统一处理的有89%;然而即存即整或者有定期整理习惯的学生仅有62%。数据可以表明,大学生已经普遍拥有了对已存储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而且部分同学也有自己的方法,但是系统整理的习惯还不够好。

2.5 个人知识库的更新和维护习惯有待加强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程,需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及更新。其实就是不断增添新的内容知识,将整理及删除没有价值的知识内容。调查发现,多数同学习惯于每周对已存储的知识进行整理与更新,但是仍有10%左右的同学从不整理更新知识。而就及时回顾和复习知识的调查中发现,有42%的大学生认为对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是有必要的;35%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再回过头来整理;还有2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从回顾复习的频率看,仅有51.25%的学生会按计划定期回顾、复习。

2.6 知识创新和利用的情况较好

在对知识利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获取到知识后,最常应用于了解某个感兴趣的领域,占27.75%;其次是分享给周围的人,以快乐之本,占23.25%;然后是学术研究,占21.25%。在对知识的创新进行调查中,88.25%的大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中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中得出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发现,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很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对创新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积极参与专业创新活动,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77%的人参与过科技创新活动,经管类专业学生有74%,文史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则分别有70%和65%。

2.7 知识共享意识较强但是效果有待加强

个人知识管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知识共享,在有效的知识共享中,大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都会变得更加容易,知识获取的价值就会更高。调查显示,84.25%的大学生会与他人进行知识共享,他们偏向于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去传递分享知识内容,也会在专业的知识共享平台,如论文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论文等。83.25%的大学生认为与他人进行知识共享后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而知识贡献的反馈和共享知识的利用率是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意愿的主要因素。

3 提高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建议

3.1 增强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和迭代,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设选修课或者社团活动等等方式向学生普个人知识管理相关知识,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和个人知识管理能力。[5]

3.2 提高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使用率

大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如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汲取更多的知识;关注专业领域优秀人才;借助网络技术工具的优势,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将收集的知识汇总归纳;总结提炼个人知识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知识的价值。

3.3 完善知识整理与存储

知识的有效整理和存储是个人知识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础,大学生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合理分配好在整理、回顾复习已获得存储的知识上的时间,将其进行有效的储存及整理,为日后学习需求提供便捷的帮助。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内容给予标注明确,保障知识内容可实现随时使用随时调取,构建完善的个人知识系统。

3.4 提高大学生个人知识创新能力

大学生是未来创新的主力军,担当着责任,具备个人知识创新能力是提升自我素质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利用学校的各种硬软件资源,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在课外,学生应该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融入到创新团体,参与各类创新活动,有意识的通过实践不断提升个人知识创新能力。

3.5 提升大学生知识共享度

知识共享是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之一,把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创新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面对快速的知识与技术的迭代,更应该提高知识共享的意识,积极与别人分享知识,汲取他人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4 结语

个人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生更应该意识到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和能力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及教师也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知识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知识创新能力,以此应对日益变化的社会,为国家及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型人才。本文在研究时,调查对象某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由于样本选择问题分析过程可能会存在些许瑕疵,希望通过本文内容的研究,可为当代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猜你喜欢
整理大学生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