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1-01-03 14:08付国华张浩瑜冯丽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实践困境优化路径职业教育

付国华 张浩瑜 冯丽

摘 要 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可以提供人才支撑、提供技术支撑、助力终身学习、助力精准扶贫、提升农民素质、提供文化支撑,但现实中却存在思想认识不深、人才供给不足、技能提升不受重视、培训机制落实不到位、办学活力不足、管理体制不畅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增强农民认可度、强化技术服务支撑、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内容适切性、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等优化路径。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机遇;实践困境;优化路径;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9-0011-04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探索的历史延续”[2],是“党中央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3]。乡村兴必先人才兴,人才兴必先教育兴,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基于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一、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作用

(一)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育出来,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从事某一生产经营活动的专门人才,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人才结构优化贡献了重要力量。职业教育面向农村,通过探索乡村实用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长效机制,培养靠得住、用得顺手的本土人才,为农村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工匠,有效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据统计,2019年高职扩招116.4万人,2020年高职扩招157.4万人,一大批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4]。

(二)提供技术支撑

现代农业是三产高度融合的产物,在资源有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需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而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形成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职业教育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技术研发和推动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三)助力终身学习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大量农民通过学历教育获取了新的发展机会,农村居民的学历层次显著提高,素质水平不断提升,阶层固化局面被逐渐打破。通过开展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激发了农民自身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使其拥有了更多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动机会。职业教育为农村居民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迁。

(四)助力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对劳动者技能的训练,有效提高农村边际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外,职业教育通过技术赋能为广大农村孩子改变命运提供了机会。据统计,职业院校有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通过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学习掌握实实在在的就业技能,不仅促进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力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5]。

(五)提升农民素质

职业教育对农村居民个人素质的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以及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实现教育的引导和教化作用。此外,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殊性质,还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不仅为劳动者适应当下技术需求提供必要培训,还注重培养劳动者适应职业变化发展的能力,这将有效激发乡村劳动者自身潜能的释放,提升劳动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从而助推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治理。2019年,国家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其中利用高职扩招将高等学府的大门向农民打开,共扩招农民学员3.5万人,村支两委0.6万余人,通过扩招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6]。

(六)提供文化支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目标和有效途径。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不仅经济资源匮乏,思想意识也比较落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扶贫,更要扶志,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制约乡村发展的条件。职业教育本身处于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乡村相关产业的对接,有力推动了优秀乡村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通过挖掘、改造和宣传,让有形文化留得住、看得见,让农味、土味、原生态乡土文化焕發出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深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不仅是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更是涉及思维理念、价值观念取向的价值理性优先于工具理性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长期性、效果的迟效性和价值的潜隐性等特征,在传统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引领下,职业教育的政策在总体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仍然倾向于关注城市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社会发展需求,往往将工作重心和资源更多地聚焦在能够凸显“政绩”的领域,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

(二)人才供给不足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等各类人才。当前由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单一化,涉农专业建设不强,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滞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没有较好地融通,将学生对口升学、发展非农专业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和主攻方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未能很好地与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有效对接,与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时代使命和任务差距较大。

(三)技能提升不受重视

未来的农业需要有职业素养的农民,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的唯一路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长久之计。由于我国进入工业化时间较短,民众对技术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再加上农业自身的属性导致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收效相对较慢,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较低,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进程缓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仍倾向于外出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意识比较淡薄,“轻农、去农、离农”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农业人才培养缺乏后备基础。

(四)培训机制落实不到位

为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农业生产质量效益低等问题,需要培育一批文化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农业人才。但是,相关部门缺乏合理的培训规划,培训机制缺乏针对性,只注重理论技术的培训,而忽视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造成与生产过程的脱节。对培训机制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例如“阳光工程”“燎原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实施前未对农民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导致培训内容往往与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匹配。

(五)办学活力不足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对新型农业人才产生大量需求,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但是,从职业教育体系到职业教育制度都存在供需失衡现象。在职业教育体系运行中,仍以职业院校作为主要主体,而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明显不足,这将会降低农村经济整体效能的发挥。职业教育制度供给不足使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受阻。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水平,就要因地制宜,构建适合农村地区的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和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管理体制不畅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互相协同、分工明确、共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管理体制上看,我国涉及农业、农村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经费、补助政策等由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机构管理,统筹力度不够,管理比较分散,政出多门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运行机制上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必然是一种结构化的行为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但由于传统政府集权性和配套制度和激励政策的缺乏,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的动力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增强农民认可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农业生产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把培养和塑造新型农民作为衡量职业教育政策价值的标准。要形成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价值目标的,以“‘扶志’‘扶心’‘扶智’‘扶资’与‘扶业’为逻辑框架的中国特色乡村融合型职业教育”[7]。因此,要注重加强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政策措施的宣传,改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环境,让农民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民众认可度。

(二)强化技术服务支撑

创新职业教育的服务模式,以职业院校为核心释放供给活力[8]。职业院校应围绕乡村特色产业项目提供推广节本降耗、增收致富的实用技术,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科技下乡和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活动,将新技术传播到农村的田间地头,提高新技术的推广率和实施率,切实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增效提供科技支持。要加强实用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廣宣传,加强职业农民、农村干部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技能培训,提高各主体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实践技能,调动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优化专业设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融合发展,一些新兴产业随之兴起。在这个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以顺应乡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要树立大农业观,着眼于当地农业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构建与之相符合的专业体系,根据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和需要建设涉农专业,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服务和导向作用。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质量和效果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这要求职业教育要根据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凸显区域农业发展特色,从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要积极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课堂、课程、教材、教师、基地、产业等关键环节的再设计,使所学知识或技能实操化、亲农化、终身化,从而培养乡村全面振兴急需的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

(五)提升课程内容适切性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职业院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情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符合度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强化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要加强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性,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增加示范性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六)深化产教融合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性质和特点,加强和深化与乡村的沟通合作,从而促进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要改变封闭办学的传统,主动融入区域农业发展,与当地区域乡村产业布局相适应,因地制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以类型教育为突破口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各方资源的叠加效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完善体制机制,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建立农业、科技和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及时将最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七)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

创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农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质量。在人才供给方面,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回流机制,引导和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到乡村支教,在教师职称晋升中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教,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行同一区域职业院校教师的岗位流动,努力打破多年形成的教师单向流动态势,保障涉农专业教师数量充足。同时,职业院校要注重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开展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八)强化协调服务能力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承担了顶层设计、资源配置和统筹协调的职责,在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及时转变观念,将产教融合提升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纳入到整体战略规划中。对于服务乡村振兴对接中出现的执行偏差、权责不明等问题,要设立由多部门组成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整合各类要素、明晰各方权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从而充分发挥资源的层叠效益。要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多层次的监管和问责机制。

(九)强化机制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制度作为保障,在制度安排上要充分满足乡村建设的资源配置需要和公共服务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力资本的收益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具有渐进性和累积性的,这也与教育的公益性属性相契合。因此,应构建多元化格局,围绕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提供必要的、充足的保障供给和资源配置机制,拓宽经费筹集渠道,扭转农村职业教育低层次运行的状况。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現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1-03-06].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2]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4.

[3]韩长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N].人民日报,2018-08-27(7).

[4][5][6]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当有更大作为.[EB/OL].(2021-04-25)[2021-06-08].http://www.jx.xinhuanet.com/2021-04/25/c_1127372433.htm.

[7]朱成晨,闫广芬,朱德全.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27-135.

[8]祁占勇,刘丹.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的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20(5):93-102.

猜你喜欢
实践困境优化路径职业教育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基本理路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困境”与“迷男方法”中获得的商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