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报告2019(中文版)(3)

2021-01-05 01:02王拥军李子孝谷鸿秋翟屹姜勇赵性泉王伊龙杨昕王春娟孟霞李昊刘丽萍荆京吴静徐安定董强DavidWang赵继宗中国卒中报告209编写委员会第一作者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缺血性

王拥军,李子孝,谷鸿秋,翟屹,姜勇,赵性泉,3,王伊龙,3,杨昕,2,王春娟,2,孟霞,李昊,刘丽萍,3,荆京,吴静,徐安定,董强,David Wang,赵继宗,《中国卒中报告209》编写委员会(*第一作者)

(接上期)

2.4 院内管理 我们首次依据国家指南利用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8年数据分析了卒中关键绩效指标。来自1377家医院的297 327例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269 428例、脑出血24 556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343例)纳入分析。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绩效指标的复合指标评分分别为0.77±0.21、0.72±0.28和0.59±0.32。复合指标完全执行率分别为27.1%(26.9%~27.3%)、37.3%(36.7%~37.9%)和25.3%(23.9%~26.8%)。其他指标见表15~表17。

我们对医院质量监测系统2018中的手术/操作治疗数据进行了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最常采用的两个手术/操作治疗方法是颅内动脉取栓术[6923例(28.1/万)]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5540例(22.5/万)]。脑出血患者最常采用的两个手术/操作治疗方法是脑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经颞叶脑血肿清除术[41 705例(9.3%)]和脑室钻孔引流术/颅骨钻孔减压术[18 142例(4.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常采用的两种介入治疗方法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颅内血管栓塞术/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栓塞术[15 895例(16.6%)]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2818例(2.9%)];最常采用的外科手术术式是动脉瘤夹闭术[4743例(4.9%)]。其他手术/操作治疗占比见图27~图30。

表15 缺血性卒中关键绩效指标(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8)

表16 脑出血关键绩效指标(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8)

表17 蛛网膜下腔出血关键绩效指标(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8)

2.5 住院结局 约有87%的卒中住院患者按计划出院。然而,有8.3%的患者未遵医嘱出院或在住院期间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4±10.5 d,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10.0(7.0~14.0)d。患者平均护理费用约为18 555元,平均自付费用约为5765元。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未遵医嘱出院或在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住院总费用和自付费用也更高(表18)。

按性别分层分析患者住院结局发现,与男性卒中患者相比,女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花费较低,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花费较高(表19~表21)。

图27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手术/操作情况

图28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操作情况

图29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操作情况

图30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操作情况

表18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卒中患者住院结局

表19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结局

表20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脑出血患者住院结局

按卒中类型和医保支付方式分层分析住院结局显示: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支付方式的卒中患者非医嘱出院率最低、院内死亡率最高;与之相反,新型农村合作医保支付方式的卒中患者非医嘱出院率最高、院内死亡率最低。其他住院结局,如平均住院日、总费用和自付费用见表22~表24。

按入院日(工作日与周末)分层分析住院结局显示:工作日入院的卒中患者比周末入院的卒中患者的非医嘱出院率低、死亡率低、住院总费用也较低(表25~表27)。

按省域和卒中类型分层分析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中卒中患者住院结局显示:重庆和河北的非医嘱出院率最高,上海的住院死亡率最高(图31~图33)。

3 讨论

过去30年间,中国卒中死亡率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人口老龄化是卒中死亡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人口的比例已达11.9%[23]。年龄调整后的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因卒中死亡的绝对人口数每年仍在增加。未来,中国面临着降低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等各方面的挑战。

在过去100年中,对于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对公共卫生项目的持续投资已帮助美国减轻了卒中的负担[24]。相反,在中国的卒中患者中,各类危险因素普遍流行。此外,2002-2012年,中国人群中与卒中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例如,年龄标化的成人超重率

从22.8%增加到30.1%;成人肥胖率从7.1%增加到11.9%;高血压的患病率从18.6%增加到25.2%。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卒中防治的公共教育和一级预防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2002年到2012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提高了16.3%、16.4%和7.7%。同期,中国居民的每日食盐摄入量已从12.0 g降低至10.5 g,尽管食盐摄入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表22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按不同医保支付方式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结局

表23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不同医保类型下脑出血患者的住院结局

表24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不同医疗保险类型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住院结局

表25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不同入院日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住院结局

表26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不同入院日脑出血患者的住院结局

表27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不同入院日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住院结局

图31 2018年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住院结局情况

图32 2018年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脑出血患者的住院结局情况

图33 2018年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住院结局情况

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中住院患者的特征与CNSR-Ⅱ报告的相似[4,25]。高血压仍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肺炎仍是卒中主要的并发症。此外,本报告首次报告了儿童卒中以及住院卒中患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的百分比。在绩效指标方面,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8年的数据显示,与2012-2013年CNSR-Ⅱ数据相比,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时抗凝治疗率几乎增加了一倍。

本报告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我们使用了多种来源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数据、调查数据、登记数据和行政数据。这些数据在定义、形式、质量和收集时间方面各不相同。尽管如此,这些数据仍是可获得的最优的数据,并且经过了细致的审核。其次,我们无法保证数据的代表性。例如,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数据是基于医院的自愿登记,因此没有使用抽样过程以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医院样本。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中仅使用三级医院数据。特别是在省级医院数据方面,需谨慎解释该结果。

本报告总结了中国各类卒中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入院情况、地理分布、并发症、住院管理和预后的最新数据。有关住院患者的信息来源于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和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数据库。与以往的登记数据相比,同期的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在数据规模和样本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报告提供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最新数据证据,有助于指导医疗资源配置,并为中国未来的卒中防治研究提供了方向。在卒中防控工作中需要继续推进综合危险因素(预防肥胖和高血压)的控制,以及针对性的院内管理措施(包括急性再灌注治疗、心房颤动抗凝、预防肺炎/肺部感染)。

(《中国卒中报告2019》英文版“Ch i na Stroke Statistics 2019”刊载于SVN杂志2020年第5卷第3期211-239.)

《中国卒中报告2019》编写委员会

成员名单详见英文版“China Stroke Statistics 2019”

(全文完)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