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边角关系,多解思路探究

2021-01-05 03:35张琪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边角整合关系

张琪

[摘  要] 圆类复合问题的突破重点是整合图形的边角关系,合理构图,生成特殊图形,利用图形的特殊性质解题. 问题的解析思路往往不唯一,变换视角可生成不同解法,文章将对一道圆类复合问题进行解法探究,并开展解后反思,提出相应教学建议.

[关键词] 圆;边角;关系;整合;多解

圆是一种特殊的几何图形,中考常从知识综合视角对其加以考查,涉及三角形、四边形等基础图形,融合垂直、平行、相交等几何关系. 以圆为背景的压轴题图像往往较为复杂,问题图像不仅具有多图形相综合的特点,同时含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从不同视角进行突破,解析过程要把握图像特性,充分整合边角关系.

问题呈现,解答评析

1. 问题呈现

考题:(2020年浙江杭州市中考卷第21题)如图1,已知AC,BD为⊙O的两条直径,连接AB,BC,OE⊥AB于点E,点F是半径OC的中点,连接EF.

(1)设⊙O的半径为1,若∠BAC=30°,求线段EF的长.

(2)连接BF,DF,设OB与EF交于点P,

①求证:PE=PF.

②若DF=EF,求∠BAC的度数.

2. 常规解答

(1)求线段EF的长,已知∠BAC=30°和圆半径长,常规思路:解三角形求AB长,整合边角关系推导△OCB为等边三角形,由“三线合一”确定△AFB为直角三角形,推导出EF为Rt△AFB斜边上的中线,从而由边长关系确定EF长.

由条件可知△OAE为直角三角形,其中∠BAC=30°,OA=1,则OE=OA=,AE=EB=OE=;分析可知△OCB为等边三角形,点F为OC的中点,则BF⊥OC,△AFB为以∠AF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又知点E为AB的中点,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可得EF=AB=.

(2)①求证PE=PF,过点F作BE的垂线,设垂足为点G,交OB于点H,再连接EH,如图2所示,只需证明四边形OFHE为平行四边形即可,具体如下.

因为∠FGA=∠ABC=90°,则FG∥BC,所以△OFH∽△OCB,由相似性质可得==,同理有=,所以FH=OE,分析可证OE∥FH,所以四边形OFHE为平行四边形,则PE=PF.

②设定DF=EF,求∠BAC的度数. 证明FD=FB,推导FO⊥BD,证明△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由OE∥FG∥BC可得==1,可推得EF=FB. 又知DF=EF,则DF=BF,结合DO=OB,可证FO⊥BD,所以∠AOB=90°,则△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

3. 问题评析

本题目以圆为背景构建几何图形,主要考查几何性质,图形虽来源于教材的基本图形,但所涉条件包含圆、中点、垂直、特殊角等内容,具有豐富的内涵. 第(1)题求线段长,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特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性质. 第(2)题的①问由相似关系提取等线段长,借助平行四边形性质完成线段等长证明,其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 第(2)题的②问求角度,思路构建过程涉及了相似比例关系和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其核心是考查学生的构图能力.

思路拓展,多解探究

考题以圆为背景构建了复合图形,涉及垂直、中点、角度等特殊内容,无论是求解线段长、角度大小,还是证明等量关系,均需要整合其中的边角关系,构建特殊的图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特殊关系(相似关系、全等关系)来辅助推理. 考题的突破思路不同,问题的解法也有一定的差异,下面进行思路拓展,探究多解方法.

1. 关于第(1)题

可过点F作AB的垂线,设垂足为点G,从而构建Rt△AGF,该三角形中含有特殊的30°角,可在该角中使用三角函数,从而得到相应的边长. 而在Rt△EFG中,可使用勾股定理来求EF的长.

详解:过点F作FG⊥AB,垂足设为G,如图3所示. 由条件可知Rt△ABC,在该三角形中,已知∠A=30°,AC=2,则BC=AC=1,AB=AC=.

同理在Rt△AEO中,可得AE=AO=,OE=AO=,可推知AF=AO+OF=. 在Rt△AGF中,可得FG=AF=,AG=AF=,则EG=AG-AE=. 而在Rt△EGF中,有EF==.

评析  上述解法思路的重点是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整合,借助三角函数进行边长推导,实则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理解三角函数的内涵,掌握其对应关系及转化方式是学习的重点.

2. 关于第(2)题的①问

在几何问题中,若共端点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等线段,可以通过做辅助平行线来构建“8字全等”图形,从而证明线段等长. 同时由共线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推导平行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推导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

解法1:(依托△ABO构建“8字全等”图形)

过点F作AB的平行线,交DB于点G,如图4所示. 分析可证△GOF∽△BOA,由相似性质可得==,所以GF=BE. 又知∠FGP=∠EBP,∠GFP=∠BEP,所以△FGP≌△EBP,由全等性质可得PE=PF.

解法2:(依托△OPF构建“8字全等”图形)

过点E作OF的平行线,交OB于点G,如图5所示. 分析可证△BEG∽△BAO,△OFP∽△GEP,由相似性质可得==. 又知=,所以FO=EG,从而可证△OFP≌△GEP,由全等性质可得PE=PF.

评析  上述解法思路的重点是构造“8字全等”图形,利用模型可构建相似关系,进而转化为线段关系,即整合相似图形的边角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不同三角形构造的模型有所不同,模型构造要依题而定. 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几何模型的总结,如“一线三等角”模型、“中点弦长”模型、“共边共角”模型等,理解模型本质,归纳模型结论.

3. 关于第(2)题的②问

对于该问的常规解法是构建等腰三角形,函数与几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求解时还可以从函数视角进行条件整合,可建立直角坐标系,结合几何条件进行顶点坐标推导,通过分析顶点位置来判断角度大小.

详解:以点O原点,OB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O的半径为1,如图6所示. 分析可知点B(1, 0),D(-1,0). 设点C(x,y),A(-x,-y),则点F的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可得EF的中点坐标为,0,即中点位于x轴上. 由于点P位于x轴上,则点P与EF的中点相重合,所以PF=PE. 由点D,E,F的坐标可得DF2=+12+2,EF2=-x2+y2,因为DF2= EF2,x2+y2=1,可解得x=0,y=±1,所以∠BAC=45°.

评析  上述是从函数视角进行的角度推导,通过建坐标系将几何条件转化为顶点坐标,进而完成角度推导. 建立坐标系,将几何条件坐标化是突破“数”“形”问题的有效思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可实现问题的高效作答.

解后反思,教学思考

1. 关于问题的解法思考

以圆为背景的几何题复合性较强,中考命题常利用特殊关系将基本的图形串联起来,如中点位置、垂直关系、平行关系等,求解复合型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整合边角关系,将条件集中到特殊的图形中. 如上述常规求解第(1)问时将边角关系整合到直角三角形中,求第(2)题的①问时将边角关系整合到平行四边形中. 具体求解时的关键点有三个:①合理添加辅助线,挖掘图形隐含特性;②充分利用特殊图形,挖掘图形的特殊关系,如直角特性、全等关系、相似图形的对应边比例关系等;③执果索因,由结论出发探索成立条件,过程推导有理有据,思路构建清晰明了.

2. 关于问题的教法思考

本题目为圆类综合题,从解析过程来看,重点是进行边角关系的整合,主要考查特殊图形的判定及性质,引导学生掌握作辅助线、构造特殊图形的方法. 而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掌握作图构造的技巧,还应关注作图構造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链. 以上述第(2)题的①问为例,求证线段相等,显然需要将其放在特殊图形之中,可从相似图形、平行线的等分模型入手,利用等量关系代换来完成,显然作图时需添加平行线来构造相似三角形. 也可以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其特性来证明,则作图时需要构建平行四边形. 教学时要让学生思考求证线段相等的具体思路,联想平行四边形特性、全等或相似三角形性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作图方向,探索构图思路,以培养学生解题思维为教学重点.

3. 关于问题多解思考

上述考题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解法拓展,形成了新的解题思路. 几何综合题的条件众多、图形较为复杂,也决定了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可形成不同的解题方法. 以上述第(2)题的①问为例,可从平行四边形视角进行作图构建,也可基于相似关系构建“8字全等”图形,由全等特性来构建. 开展问题多解探索,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问题,还可以拓展解题思路. 在多解探究中要注重解图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离析”的方法,透过图形整体,关注局部特征,分离特殊图形,挖掘特殊关系,由浅入深逐步认识图形,生成构造思路.

猜你喜欢
边角整合关系
应用旋转的性质求边角
边角双核互相转,环环相扣不变心——解三角形经典题突破
公交车逃生窗为什么要砸边角处
别样风景“边边角”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