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苗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对策研究
——以黄平县苗族芦笙舞为例

2021-01-08 09:32张峰谢治梅王定瑜杨勇刘振坤孙海波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风尚 2021年8期
关键词:芦笙原生态苗族

张峰 谢治梅 王定瑜 杨勇 刘振坤 孙海波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黄平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户籍人口为38.61 万人。黄平县境内共生活有30 多个民族,其中,苗族、革家人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5%。2006年,苗族芦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黄平苗族芦笙舞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芦笙舞之一。现在黄平县苗族芦笙舞面临:原生态苗族芦笙舞面临失传危机、苗族芦笙舞推广普及困难、传承与保护投入相对不足、传承人断代危机等问题。

一、黄平县苗族芦笙舞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原生态苗族芦笙舞面临失传危机

原生态芦苗族笙舞起源于苗族古村落的文化沃土中,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黄平县村寨中大多数苗族年轻人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外出就业。村寨中多以留守老人、儿童为主,“老龄化”“空心化”情况比较普遍。而老年人、儿童并不是传承的主要力量,苗族村寨年轻人的流失,加大了原生态苗族芦笙舞传承的难度。

同时受多元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冲击,目前原生态芦笙舞,主要在民族节日期间开展,如:飞云崖景区“四月八”苗族祭牛节、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等集会,开展地点多集中在谷拢镇、重安镇等地及飞云崖景区。

传统苗族村落规模的快速萎缩,人口的迁出,导致民间传承断代、村寨情感淡化、村寨影响力的弱化随时都在威胁着原生态芦笙舞的传承。

(二)推广普及困难

苗族芦笙舞历史悠久,曾经是黄平县苗族同胞在闲暇之余,主要的休闲娱乐项目。随着现代体育项目的快速传播与普及,篮球、足球、羽毛球、现代舞等体育项目更受苗族青年喜爱,此外网络体育对战游戏也十分风靡,占据了青年人大部分休闲时间。年轻人对于芦笙舞兴趣不浓,即使参与,也只是简单的模仿,难以长时间坚持。而中老年人因为年龄较大,体能有限,平日的休闲娱乐以棋牌、广场舞为主,由此出现了“年轻人不愿跳,老年人跳不动”的尴尬局面,现在芦笙舞一般仅在民间重大集会中出现,难以全面融入全民健身活动中。

(三)传承与保护力度不足

黄平县曾是全省50 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9年才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而黄平县苗族芦笙舞的主要活动地谷陇镇曾是全省20 个极贫乡镇之一。因为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十三五”期间侧重点在脱贫攻坚和县域产业发展上,所以“非遗”传承保护的项目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苗族芦笙舞的发展。但是黄平县依然克服困难,按时足额发放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经费,尽力为传承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传承人存在断代风险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黄平县苗族芦笙舞传承人年龄均偏大,普遍在50 岁以上。比如:苗族芦笙舞传承人王华,是谷陇中学的政治老师,今年57 岁;石国周,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今年64 岁;苗族芦笙词传承人龙正凡老先生,今年已经85 岁高龄。

据了解,国家每年对各级传承人有相应的补助经费,但标准较低,而传承人大多数为苗族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兼职表演、出售成品芦笙等途径。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仅靠着执着的信念在坚守。现在随着传承人年龄的不断增加,同时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主动学习传承,出现了明显的非遗传承人断代风险。

二、传承与保护对策

(一)政府进一步完善地方非遗保护政策

苗族芦笙舞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平苗族芦笙舞更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芦笙舞之一。建议黄平县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继续坚决贯彻实施相关非遗保护法规。建议重点在非遗保护、经费保障、宣传、产业打造等方面加大投入。

(二)加大对原生态芦笙舞的挖掘保护力度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技艺的传承大多通过代代口传和各种形象记载来表达,难免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出现障碍。建议相关部门,继续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到苗族村落走访、采风,以文字形式将苗族芦笙舞进行整理记录,编撰书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传统技术,利于以后的传承与保护;摄制原生态苗族芦笙舞,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抖音等现代化形式传播,增添发展活力。

深度挖掘原生态苗族芦笙舞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推进理论研究,提炼原生态苗族芦笙舞所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主义新时代价值。

(三)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加快推广普及

建议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公益广告、电视、广播等途径进行宣传。通过举办大型民族节日集会、“非遗”体验周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其中,了解芦笙舞的历史文化内涵,鼓励群众参与到非遗保护中。建议将中小学、社区、规模较大的苗族村寨作为开展普及苗族芦笙舞的主要阵地。加快场地、器械等配套设施,由芦笙舞传承人定期进行教学,逐渐扩大群众传承面,通过全民参与保护,增强群众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民族认同感。

(四)加强保障,激发非遗传承人内生动力

传承人是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的主要实践者,建议:

(1)加强经费保障:给予开展传承活动的经费补助;保障依法享受获取报酬的权利;支持开展对外宣传展示、交流、整理出版有关资料等专项活动。每年对于传承人进行考核,工作效果优秀的,给予奖励。

(2)加强人文关怀:现阶段传承人的收入普遍不高,有的甚至于生活困难。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相关政策,对生活困难传承人给予帮助。有利于传承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传承保护工作中。

(五)民族文化进校园,拓宽传承人培养途径

结合黄平县实际情况,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扩大苗族芦笙舞进校园、进课堂的范围,以学校作为拓宽传承人培养的重要途径。鼓励将苗族芦笙舞纳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学期安排固定学时,邀请非遗传承人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序的推进民族校本教材的编写,加强校园非遗社团建设,具备条件的学校建立本土苗族民族文化研究室。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贵州苗族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主动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六)集合产业,打造民族特色旅游

黄平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旧州古城、飞云崖、飞云大峡谷、野洞河、浪洞温泉等比较著名的景点,也有像谷拢镇苗拢村、平寨村、滚水村滚水苗寨等待开发的古村落,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完善具备开发条件的古村落基础设施,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在景区内组织开展民族节日集会活动,开展具有非遗特色的民俗展演活动,将非遗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结语

贵州黄平县苗族芦笙舞是贵州苗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苗家人的英勇顽强、勤劳朴实的民族精神。受多元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冲击,芦笙舞的传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希望能引起政府和广大苗族同胞的重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苗族芦笙舞,使其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芦笙原生态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岜沙芦笙节
你好,芦笙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芦笙恋歌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