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平三端”混合教学在文化常识课堂中的构建

2021-01-18 21:51曾荣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混合式教学构建

曾荣

关键词:“一平三端”;混合式教学;饮食文化;构建

在互联网教育盛行的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线上教学的展开为信息技术走进大专课堂提供了一个契机。智慧教学平台走进课堂,成为大专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移动和碎片式的学习方式也逐渐获得了学生的认可。2020年春季学期老师和学生开始接触网课,正式开学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发展起来。超星公司推出的“一平三端”是近期较为流行的智慧教学工具,“一平”是指网络教学平台,即泛雅平台,“三端”是指以学习通APP的移动端,老师和学生互动场所的教室端,记录每个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管理端。“一平三端”将管理者、教师、学生贯通起来,使教学和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举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基于“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教学必要性分析

(一)分析学习对象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大二的学生。因英语专业教育过于重视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欠缺。大部分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虽然对文化现象有一知半解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大学生人手一台手机,学校管理机构和老师为了能让学生专注于学习,提出上课不能携带手机等规定。作为手机一族,师范英语专业的同学们对网络信息的接受程度高,但用手机作为学习手段的意识不强。在学习动机方面,92%的学生对“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吗”这一问题做出肯定回答,可见大多数人乐意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文化常识课的课时有限,传统课堂中要解决文化常识普及和英语技能训练,依然满足不了学生系统学习文化常识的需求。线上提前发送相关文化常识的视频可以有效解决内容太多,时长不足的问题。

(二)分析教材

在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改变了英语专业通过开设单纯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课的建设理念,开创性的创造了以英语为媒介,系统的教授文化内容;以内容为依托,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新途径实现英语教育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本课程以中国文化的一系列主题内容(中国神话故事、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中国建筑及园艺、自然文化遗产、中国的节日和民间风俗、中国的艺术及能工巧匠、绘画及书法等)为引导,以英语语言为传输媒介,向学生传授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本教材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个侧面,教材精心设计了学生参与度极高的练习,超星的“一平三端”可以通过后台批改点评作业的优势,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减轻老师的工作难度。

二、基于“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在超星“一平三端”完成,课中阶段侧重线下教学,课后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则是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三个阶段有序推进,紧密结合。

(一)线上课前准备

以《The Outline of Chinese Culture》中Unit2《Chinese dietary culture》为例,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完整的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通过文化现象归纳文化内涵的能力,了解匠人精神并培养对学习和工作的敬业精神。确定教学目标后,我把教学设计整合成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在教师端发送了三个知识点的微课:《Grand Four Categories of Chinese Cuisine》(中国四大菜系);《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dinning》(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Chinese Artisan Spirit on Food Making》(中国人制作食物的匠人精神)。备课时在三个微课视频中插入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问题,以测试学生对相关文化现象的了解程度。在上课前,学生需要登录超星账号,查收学习任务并查阅资料回答视频中的问题,以获得对将学内容的基本了解。教师再次登录教师端,通过跟进学生线上打卡情况,学习时长以及对设计问题的解答情况,分析学生线上的自学效果。综合考量超星“一平三端”的后台学习数据,准确把握学生线上学习状态并为线下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做好相应的准备。根据线上教学成果设计出线下的教学重难点和侧重,以补足线上教学的空缺。

(二)线下课中实施

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綜合参考超星学习通后台数据和学生的意见反馈,线下课堂流程设计为新课导入—饮食历史介绍—饮食派系介绍—饮食元素文化外延介绍—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导入新课

本课导入开门见山,借用“东坡肉”“万三蹄”等美食典故来介绍中国美食后面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dish should include?(你觉得一道好菜需要包含什么?)由此引出中国饮食色香味的评判标准。中国传统的美食标准是色香味俱全,指色泽、味道、香气方面一应俱全这既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审美高度,也体现了中国人对此环节美食的多元化需求。

2.重点知识介绍

因气候、饮食风俗、地理等原因在中国不同的区域内,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自成体系的烹饪技术和风味,中国人称之为菜系。中国有四大菜系,这是线下教学的教学重点。此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弄清几大菜系并说出每种菜系的特点.The four major cooking styles in China(中国四大菜系):Sichuan(川菜);Canton(粤菜);Shandong(鲁菜);Huaiyang(淮扬菜)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uisine (每种菜系的特点)Sichuan cuisine:distinctly spicy.Canton cuisine:rich cooking materials;special eating style:Dim Sum and Yum Cha.粤菜食材选材丰富;饮食方式特别:点心和饮茶。Shandong cuisine:excels in seafood and fish.鲁菜以做海鲜和鱼见长。Haiyang cuisine:frequently use of vinegar and sugar.淮扬菜经常使用醋和糖。此环节相关知识介绍完毕后,可设计形成性评价的相关内容,连线匹配等习题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3.饮食的文化外延介绍

饮食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饮食实践经过升华,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意义,这就是饮食的文化外延。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中国饮食的元素中有许多文化外延需要学生去了解。例如中国人饭桌上的筷子,需要让学生明白,Chopsticks reflect gentleness and benevolence.筷子象征着中国人的温和与仁爱。由仁爱讲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仁”,本意是爱他人。美食的烹饪需要极大的爱心和付出,这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仁的思想。又例如中国的餐桌礼仪,有着繁复的尊卑次序讲究。In ancient times,facing the east was the most honorable seat,followed by south,north and west.在古代,最尊贵的位置是朝东,朝南朝北次之,朝西最后。尊卑次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已久的内容,而如今中国已发展成自由文明的国度,我们渐渐远离了尊卑文化的影响,但却依然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4.总结课堂和布置作业

线下课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这堂课,给学生在课堂上放一个北京烤鸭的制作视频。总结视频所反映的内涵:一是对完美的追求;二是食品制造过程中体现的匠人精神。从烤鸭的制作,延伸到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提醒学生应秉承敬业态度,培养自己的匠人精神。针对所学专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PPT,讲述一个与美食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要求上传到超星学习通作业平台,参与互评。

(三)线上课外延伸拓展

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延伸拓展设计鼓励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查阅资料,扩充知识面。课外延伸的内容为,教师在超星教师端发送三句与饮食相关的俗语和名言。1.民以食为天。2.食不言,寝不语。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平台发送拓展要求,请找出类似于这几句与饮食相关的名言,并讨论这几句名言的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The first saying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eating;The second one shows the manners while eating;the third one tells us that eat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being polite and knowing honor and disgrace.We are so lucky to live in a prosperous society and has no worry for eating and clothing,we should strengthen our moral cultivation and try to be a moral man.第一句俗语显示了吃的重要性;第二句显示了中国人吃饭时的礼仪;第三句告诉了我们,吃饱穿暖是一個人懂礼节,知荣辱的基础。

三、超星“一平三端”混合式教学的反思

超星“一平三端”后台数据包含了课堂反馈、学情分析和成绩统计,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一)在线学习可优化课前预习的质量

课前准备阶段推送教学资源,发布任务后,跟踪学生的点击量和在线时长,批改学生的课前作业,列表分析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对语言学习尤为重要,可以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对即将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传统线下教学因不可能利用课堂时间一一核查,很难保证课前预习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线上线下结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教学使教师更方便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智慧教学后台,有对学生的访问数、课堂任务的完成度、测试结果、讨论积极度、写作能力的权重,这些多方面的综合权衡,最终形成了学生客观的平时成绩。这比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用混合式教学法上英语传统文化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准备的教案内容必须翔实有趣,拓展丰富,才能吸引学生去自主完成学习端的预习和课后作业。教师必须学会调控线上线下两条主线的安排和分配,让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互补促进。

四、结语

总之,“一平三端”网络平台进入大专院校,于学生而言,混合式课堂是个全新的课堂形式,而对老师而言,也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依托平台优势,根据科目特点和学生学情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路径,实现课堂优势和效率的最大化。教师应该勤于监管,把混合式教学有效地贯穿于文化常识课的全过程,为学生构建内容翔实、形式多样的文化常识课,为即将走上讲台的学生们讲好中国故事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

[2]葛丽.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SPOC混合式教学创新应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7-60.

[3]邵钦瑜,何丽.基于网络与课堂混合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1-35.

[4]谭季红.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153-155.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混合式教学构建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