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1-01-19 23:24姚瑞
求知导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绘本阅读教学

摘 要:幼儿阶段是儿童阅读的敏感期,也是儿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绘本有丰富的色彩、清晰的图画结构、简单的故事情节、探索性的细节,能够满足幼儿提升认知水平的需求。在幼儿园教育时期,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绘本阅读兴趣,深化幼儿对绘本阅读的认识,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想象力、观察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绘本;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4-0017-02

作者简介:姚瑞(1987.3—),女,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讲师,本科学历。

引 言

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不高,他们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游戏,以及简单的绘画来了解世界[1]。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形式,能使幼儿通过其中的图片、辅助性文字来理解故事。同时,绘本也是一种表达灵活的阅读材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绘本通常向幼儿讲述充满人文关怀或哲理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蕴含丰富的内容、思想和情感。绘本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提高其思维能力。

一、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提高幼儿的认知

绘本是以多幅图画与简单的故事情节为线索串联起来的图画故事,具有以图画为主体,文字为辅助的特点。对幼儿而言,参与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从而形成较强的形象思维,提高思维的连贯性,丰富想象力。

(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弱,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绘本用图画的形式表达这些词语的概念,能使幼儿通过阅读图画和词语共存的绘本建立形象生动的认知,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利用这些词语分享自己的观点。因此,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学前教育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绘本作为教学工具,能够将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以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及故事,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绘本,为幼儿讲解故事内容,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

绘本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绘本进行再创作,丰富幼儿的想象,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同时,绘本是一种交流工具,幼儿可以根据绘本内容与其他幼儿交流,分享绘本中的故事与自己的理解。这样,幼儿能够从多角度理解绘本内容,还能提高交流能力。

二、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做好绘本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前,教师要了解绘本的基本内容,收集与绘本故事有关的生活案例,并设计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并鼓励幼儿积极交流。教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而为后期幼儿绘本阅读提供充足的空间。在绘本教学中,幼儿不能是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应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比如,在阅读《爷爷有办法》一书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和指导幼儿,让幼儿说一说自己读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想说的,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有的幼儿说:“爷爷真神奇,他会用魔法!”

(二)让幼儿主动阅读,学会质疑

幼儿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使用“逐图讲述、完整讲述”的教学方式,而应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把以往的“教师主动抛出问题”模式调整为“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从而维持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养成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绘本阅读热情。

(三)利用实物开展教学

教师应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带领幼儿深刻感受其中的哲理。教师可以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实物表演、小组观察等,使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比如,在《乌鸦喝水》的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为其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怎样才能帮助乌鸦喝到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利用问题进行引导。通过动手操作,幼儿不仅理解了绘本蕴含的道理,还能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在实践中。由此可见,在绘本阅读中利用实物开展教学,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三、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应用绘本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教学目标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依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活动,并将教学目标细分为培养目标和活动目标。教师要结合教育规律及幼儿的学习需求,整合各方面活动,制订明确的活动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基础及学习需求,以幼儿的成长为中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绘本阅读活动效果。

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幼儿找到绘本故事的主角,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由浅入深地阅读绘本。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节日活动引导幼儿进行阅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关于这一绘本的邮票,制作成集邮册,并在同伴之间分享集邮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主动对收集到的邮票进行分类,并与同伴展开讨论,提高了分析能力、交流能力。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目标,制订关于邮票学习的相关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邮票的区别及相应的价值,并在欣赏邮票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绘制邮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以文化知识为主线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讲解绘本内容,并让幼儿进行自主阅读,不利于充分发挥绘本阅读的价值。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抓住绘本中的文化知识,引导幼儿以文化知识为线索,深入理解绘本内容,从而使幼儿有更丰富的阅读收获。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活动,将不同的绘本进行分类,帮助幼儿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拓展幼儿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在整合绘本资源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知识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掌握文化知识。教师还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生理特点,对绘本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绘本的思想。

例如,在阅读绘本《会飞的抱抱》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传递爱心的意义,鼓励幼儿参加献爱心主题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又如,在阅读绘本《巴士到站了》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思考自己掌握了故事中哪些生活技能,如上车、下车等基本生活技能。根据幼儿的反馈,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模拟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在真实场景中巩固这些技能。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绘本中的文化知识,还能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从而实现全面成长。

(三)重视情感体验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不足,但对情感的变化比较敏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幼儿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自己相处时他人的情感变化。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往往对严厉的教师具有恐惧感,对有亲和力的教师抱有好感。教师只有把自己和幼儿放在平等的地位,才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幼儿主动参与绘本阅读活动。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加入幼儿的学习活动,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绘本阅读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應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利用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教师只有对绘本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幼儿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吴建芳.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策略[J].课外语文,2020(06):129-130.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绘本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绘本
绘本
绘本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