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项目变革学科教学

2021-02-08 08:44王凯
关键词:学科知识学科情境

王凯

学科项目化学习近来备受关注。在当前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各种倡议中,无论是学科项目化学习,还是项目学习学科化,都试图在学科与项目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用项目变革学科教学。那么,项目对学科教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项目与学科之间究竟是何种关联?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学科项目化学习?本期“特别关注”聚焦这些问题,并提供了在初中语文、数学、科学、历史与社会等学科中实施项目化学习的一些案例。

摘    要:探究项目化学习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到,项目总是与学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学科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掌握学科知识向发展学科素养跃进的关键路径。学科项目化学习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学科学习的方式,它不是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认知掌握学科知识,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中介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关注核心知识、学生意图、真实情境等学科与实践关联的要点。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学科学习方式

学科项目化学习近来备受关注。上海市教委出台的《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10月12日发布)将学科项目作为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类型。《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2020年11月6日发布)提出:“推动项目学习学科化,在常态学科学习中逐渐增加项目学习活动,赋能学科教学。”无论是学科项目化学习,还是项目学习学科化,都试图在学科与项目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用项目变革学科教学。那么,项目对学科教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项目与学科之间究竟是何种关联?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学科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舶来品,主要来自美国。考察美国的项目化学习有助于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项目及其与学科关联的历史考察

美国历史上的项目化学习,不同时期有不同面目,表现为不一样的实践样态。尽管存在差异,并且没有明确提出学科项目等相关概念,但是探究项目化学习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到,项目总是与学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且人们总是围绕学科来看待项目化学习。

(一)项目是应用学科知识的练习

19世纪中叶,美国高等教育出现项目化学习。1879年华盛顿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卡尔文·伍德沃德将大学里的项目教学观念转用于高中学校,项目化学习从此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起来。伍德沃德将项目理解为“综合练习”,即把之前孤立学习的知识技能在情境中加以应用,项目是知识技能学习的应用环节。[1]这一时期的项目化学习仅限于手工制作与工业艺术教育领域。美国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家巴格莱虽然也认为,项目是手工训练课中的一种个人作业,指代各类建造活动,但他认为项目用于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和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也是有利的。[2]

中小学学科教学引入项目,反映出人们对以接受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的不满,寄望学科教学加强知识运用,增强学生运用知识适应生活的能力。然而,项目即练习的观点,并没有突破学科教学即接受知识的认识框架,学科教学在总体上被切分为接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个分离的阶段,项目从属于学科教学,仅是学科知识练习巩固的一个环节或步骤,抑或课外作业。

(二)项目是附带学习学科知识的生活

项目即练习的观点遭到批评,批评认为练习不真实,学生不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知识。这主要受杜威思想的影响。杜威认为,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就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学校课程首先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而不是学科。杜威的门徒克伯屈发展了上述观点,他指出,学校课程应是儿童有目的、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他用“项目”一词指代这种生活,首次提出了项目法(project method),建立了确立目的(purposing)、制订计划(planning)、执行计划(executing)、做出判断(judging)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克伯屈激进地认为,仅当儿童在有目的的生活中感觉到需要知识的时候,才能构筑属于自己的学科系统,学科只是增进儿童生活的行为方式,学科的学习价值在于为儿童提供更好的行为方式,而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各种行为方式,他说:“如果一个人学会按物理学的方式行事了,他就已经学会了物理学。”[3]显然,在克伯屈的理论中,学科从属于项目(生活),学科学习依据生活的逻辑而非学科本身的体系,学科必须转化为项目活动的行动,才能促进项目化学习。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克伯屈的项目法理念广为传播,也曾影响了我国当时的小学教育。

(三)项目是深度学习学科知识的复杂任务

克伯屈的项目法备受指摘,主要是项目法不顾学科逻辑组织,容易使知识学习过于散漫和凌乱。美国学者波特就尖锐地批评道:“从小商店、小银行的活动所得的数目知识,决不够供给儿童所需的算学,从戏剧表演所得的历史事实,决不能替代系统的历史研究。直接应用或工具的学习,只能得到知识的一鳞一爪,没有整个圆满的眼光、根本原则的把住。”[4]

为了克服项目法所带来的知识学习碎片化的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项目化学习研究者區分了“做项目”与“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前者更多面向生活,锻炼儿童能力,而后者则聚焦学科和跨学科知识学习,这类项目是一种基于挑战性问题或难题,包含学生设计、问题解决、决策或探究等活动,给予学生在某些时间内相对自主的机会,以及以真实产品或汇报为结尾的复杂性任务。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是项目化学习的主要倡导者,它把“做项目”比作“甜点项目”(dessert project),指教师在采用常规方式教完知识以后给学生提供的短小、智力挑战不大的项目。项目化学习中的项目则是“主菜项目”(main course project)。这种主菜项目是学生学习学科重要知识的挑战性任务。为了突出学科知识学习的旨归,这种项目化学习被确定为“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化学习”(standards-focused PBL)。其学习结果是:学生深度学习学科或跨学科知识,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所谓的美国“21世纪技能”。[5]4-5虽然迄今没有对PBL的统一定义,但托马斯认为,众多的PBL有共同的特征:(1)项目即课程,项目处于课程的中心,它不只是课程知识的应用部分,更不是课程之外的项目活动;(2)项目聚焦于问题或难题,它们能够驱动学生与学科核心概念和原理相遇;(3)项目包含学生参与建构性探究;(4)项目在某种程度上由学生驱动;(5)项目应具有真实性。[6]

(三)真实情境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指出,学生参与的项目应是真实的生活情境。[11]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的行为可以表明学习者运用材料和数据的方式,与校外采用的方式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学生从中获得的巨大的功能性价值远超在人造情境中完成或未完的任务。真实情境需要进行推理思考,记忆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在真实情境中,学生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记忆知识。项目的真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项目对学生而言具有真实性,真实的项目引起学生主动的心智活动、积极的理性实践;另一方面,项目应具有社会意义上的真实,它是简化的真实社会实践类型。所谓的学科项目化学习重视问题解决、深度思维,以及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并非取代、弱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驱动,使得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更为主动。因此,学科项目化学习强调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驱动,重在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通过重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KNOLL M. “I Had Made a Mistake”: William H. Kilpatrick and the Project Method [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12(2):1-45.

[2]BAGLEY W C. School Discipline [M].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15:81-82.

[3]威廉·H.克伯屈.教學方法原理[M].王建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5.

[4]波特.现代教育学说[M].孟宪承,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105.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THOMAS J W.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EB/OL]. (2016-03-06)[2020-12-01]. http://www.docin.com/p-1477695969.html.

[7]李仲耕.课外活动指导[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8.

[8]课程教材研究所. 活动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8.

[9]KILPATRICK W H. Dangers and Difficulties of Project Method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A Symposium [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21(4): 283-321.

[10] KILPATRICK W H. How We Learn [M]. Calcutta: Association Press, 1928:77.

[11] What is PBL? [EB/OL].(2019-09-17)[2020-12-01].https://www.pblworks.org/what-is-pbl.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学科情境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