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运行态势与展望框架构建

2021-02-17 06:55刘春红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4期
关键词:状态农业农村

刘春红

(青州市玲珑山生态林场,山东 潍坊 2625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上,要将其看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来审视,并且将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够引导农业农村进入到现代化的轨道上去。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我国政府将会有更加多的政策针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态势,并且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行展望,是很有必要的。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现状

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同比上年增长0.9%百分点,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第六年保持在1.3万亿斤的水准,这就使得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夯实的基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还能够保持有着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不断提升。从单产的角度来看,处于增长的状态,在实际抽样调查中发现,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为每亩地383公斤,相比较上一年增加了0.9公斤。品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优质稻谷面积、优质小麦面积、优质玉米面积、优质大豆面积都在不断提升;粮食主要产区的生产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全国不同作物优势区域集中度在不断提升,这就意味着区域生产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2.农民收入在不断增加,增速也远远大于预期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1元,实际增长达到8.3%。其中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很快,贫困人口比较多的区域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远远高于平均水准。这就意味着在此过程中,国家在扶贫方面做出的工作是有巨大成效的,这与我国坚持开发式扶贫、保障性扶贫、精准化扶贫政策是有着很大关联的。从这样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在不断增加,收入增速也远远大于预期。

3.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发展平稳

经济作物处于持续稳定增长的状态。以2020年为例,棉花种植、糖料种植、油料种植、蔬菜种植等都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无论是面积,还是产值都在不断增长。畜牧业也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牛羊肉、奶业生产稳定,全国肉类、家禽类、奶产品类总量不断刷新记录。渔业生产也保持持续的增长。在此过程中,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乡镇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市场主体,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继而引导实际的经济结构得以不断优化。

4.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外出就业的规模不断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人口累积达到16934万人,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2018年这个数值已经提升到1.74亿人。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的过程中,工资性收入会迅速提升,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是有深刻原因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也会增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在慢慢改善,他们的一些权益也渐渐被保护,生存生活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乡镇企业有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在不断加强,他们自身的技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在城市有谋生的空间[1]。

5.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不断增加

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468.3亿美元,同比增长为8.0%,其中出口规模为760.3亿美元,进口为1708.0亿美元,贸易逆差为947.7亿美元。从进出口贸易形式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以一般贸易的方式来进行的,进口规模为1488.06亿美元,出口规模为643.09亿美元,第二大贸易方式为保税物流,进口规模为151.07亿美元,加工贸易方式下的出口规模为82.66亿美元。

二、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现状的影响

1.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明显

图1为2015年~2020年我国GDP以及增速走势,从图示中可以明显看到在进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格局之后,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加上国际市场的不稳定,使得我国在2020年的GDP总量增速明显下降。虽然相比较上一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但是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比较大。也就是说,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都处于严峻的状态,此时经济增长放慢是大趋势,这无疑会对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图1 2015年~2020年我国GDP以及增速趋势

2.国家“三农”政策走向

2021年全国两会中明确提出,在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之后,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心。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这就意味着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部署将不断落实下去。在此版块的政策方向集中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如何有效的衔接、采取措施实现农业农村的深化改革、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确保做到三权分置、适度流转,盘活土地财产权利,实现乡村建设用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者在“三农”方面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其一,对于脱贫县要设定五年的过渡期,确保帮扶政策可以朝着总体稳定的方向进展,确保资源支持向乡村振兴方向过度。其二,依照稳健科学执政理念,确保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可以与乡村振兴能够不断融合。从当前关于此方面的政策内容分析来看,巩固脱贫成果,平稳过度夯实地基,拓展脱贫成果,平稳过度到添砖加瓦,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确保可以平稳过渡到搭桥铺路状态。其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种子问题得以解决,引导农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水电路煤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和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能够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改革状态,继而达到农村繁荣的目标[2]。

3.就业形势处于严峻的状态

“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最为本质的就是确保农村劳动力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转移,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对于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50%,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农民的就业问题。详细来讲述,农民工就业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适合的劳动力。也就是说我国劳动力资源是丰富的,但是合适的劳动力资源是匮乏的,总量重组的同时面临着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农民工遭受的潜在风险是普遍存在的,表面上看农民工的工资在不断上涨,社会用工荒的现象不断加剧,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就业结构特点,使得他们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处于受冲击的状态,有的甚至因此会出现失业的风险[3]。其二,缺乏职业技能。在人力资本中农民工处于劣势的状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依照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外出农民工数量达到1.6亿人,其中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占比超过六成,但是他们平均受教育水平仅仅为9.8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职业技能是匮乏的。其三,外出就业盲目性特点明显。农民工就业渠道不多,信息渠道也比较狭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很明显的,多数都是依靠血缘、地缘或者人缘关系来维持,因此外出有着明显的随意性和自发性。在此过程中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交互比较少,不同农民工之间相互帮助的可能性不大,政府管理出台的帮扶政策往往也难以落实,对口帮扶难度也比较大[4]。

4.自然灾害和动物疫病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农业生产实践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动物疫病的影响,因此使得农业生产的风险处于较大的状态。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风雹、洪涝、地震灾害、干旱、低温、雪灾、地质灾害、草原火灾等灾害不同程度的发生,各种自然灾害造成2801.9万人受灾,其中1.3万间房屋出现倒塌,45.1万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2921.7千公顷,其中绝收达到237.7千公顷,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08.6亿元。对于养殖业而言,部分地区很容易出现禽流感、猪高热病、口蹄疫等动物疫病,这些病症一旦出现,就可能对于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5]。

三、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展望

1.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趋势

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归结,在现状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审视,这样才能够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详细来讲述,主要可以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演变为整个体系,并且发挥其在服务农民改变农民中的效益,就需要依靠信息技术。依靠信息技术,农民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取农业技术和农业政策的相关信息,确保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继而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充分计划现有资源,在此基础上生成更加合理的农村经济建设方案,改进农业设备技术,了解农村市场变化形势,在此基础上确保信息差的局面得以改善,这样也可以营造更加理想的农业建设氛围和环境[6]。其二,农业发展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要想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发展格局,并且与时代发展保持吻合,就需要将现代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确保农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依靠先进的管理模式,确保农业发展进入到更加快速的状态,不断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引导农村经济朝着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农业维度,要正确看待当前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关注技术设施因素、地区因素、人口因素、经济收益因素等,确保领导引导可以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得以不断提升[7]。其三,农业经济管理趋向于生产化。政府管理机构在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方案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在采取措施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以更好的状态融入进去。比如可以让大型的农村投资建设企业参与进去,成为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引领者,制定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案,以确保农业经济管理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农村企业在发展目标设定的时候,可以将工作与生产关联起来,实现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继而确保农民经济收入可以不断增加,自然可以使得农业经济进入到繁荣的状态[8]。

2.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建议

在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有着科学研判之后,就需要在未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此方面需要将关注点放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切实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理念,确保依照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农村市场的运作机制,生成对应的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树立创新意识,确保改变以往的农业发展观念,确保引入新型农业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农产品进入到多元化发展的状态。关注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生态园、旅游园的构建,确保农业经济模式与旅游业,文化行业关联起来,使得农业的经营模式进入到多样化的状态,这样也可以推动农业发展进入到更加创新的格局。其二,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开展,确保在此方面增加更加多的投入,形成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系统,这样可以保证农业生产在更加理想的环境下进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还需要正确面对农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设备管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思考设备的诉求,确保设备可以进入到良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状态。尤其是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少,资金也处于不足的状态,先进设备引入的难度比较大,这样自然会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也难以进入到农村地区。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确保可以技术能够与农业实践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引导农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状态[9]。其三,形成特色鲜明的农村发展模式。在农村建设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来思考,确保进入到深度探讨的状态,这样才能够生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农村发展方案。此时需要不断归结农业经济管理的经验,将经济建设相关的规定切实的落实下去,并且严格依照对应标准来进行,引导经济管理工作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进入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格局,确保满足当地经济发展诉求,生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确保归结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农村经济才能够进入到更加稳定的状态。农村经济部门要懂得立足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确保各方面的农业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继而进入到特色化的发展格局。其四,确保农业管理制度可以得到不断优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多数以小户经营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往往难以进入到设备大规模化生产格局,农村经济发展也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10]。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可以让各个农业部门相互配合,强化土地流转管理,继而使得农产品制造能够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其五,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人才管理方面,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切实地发挥引导的效能,积极引导不同行业的人才进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开发适合农业农村的发展项目,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加多的人进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确保保存更加多高质量的劳动力,这样可以为后续农村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切实地开展新时代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关注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种植情况和生产情况,引入一些新技术或者新作物,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化大家教育培训,确保更加多的农户可以知晓如何去理解技术,如何去使用技术,继而确保技术与农业生产实践可以很好的融合,这样也可以使得农民的技术素质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11]。

四、结语

需要看到的是,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中,要懂得切实地利用一切的政策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做好优化配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研判,在此基础上生成更加理想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此环节需要解决好人才的问题、经济管理制度的问题、规模化经营的问题、特色化发展的问题、科学技术引入的问题,继而确保实际的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状态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