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县域经济格局及其差异研究

2021-02-17 06:55黄开成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4期
关键词:县市黔南州标准差

黄开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一、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1]。无论是发达还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困扰,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展差异,这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2-4]。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之一,经济的空间格局,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出现显著演化,适应性较好的县域经济结构会推动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县域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并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进行适当的调整[5-7]。

本文将对黔南州12县市的县域经济差异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县域间发展水平状况和经济格局特征,此研究对黔南州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研究区域概况、数据与方法

1.研究区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经106°12′~108°18′,北纬25°04′~27°29′。黔南州是开放发展之地、投资兴业之域,全州国土面积2.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3.94万人。自从1998年以来,是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的时期,黔南州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998年~2018年黔南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98年的88.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黔南州统计年鉴》和《贵州数字图书馆》(1999年~2019年)。数据年限为1998年~2018年黔南州的各个市县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其中详细地统计了黔南州的各个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及1998年~2018年各个市县的三大产业增加值情况,以下通过这些数据做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和比率分析得出黔南州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3.研究方法

(1)标准差(St)和变异系数(Vt)

式中:St表示黔南州人均GDP的标准差;Yti表示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N表示区域的个数,此处为12;Yt表示N个区域的人均GDP的平均值(这里N=12);Vt表示黔南州人均GDP的变异系数。

(2)离差(di)和比率(ri)

式中:di表示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与N个区域的人均GDP的平均值(这里N=12)的差;Yti表示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N表示区域的个数,此处为12;Yt表示N个区域的人均GDP的平均值;ri表示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与N个区域的人均GDP的平均值(这里N=12)的比值。

(3)相对发展率(Nich),反映相对增长量的指标,表示各区域在某一时间段内人均GDP的变化与该时期内整个区域的人均GDP的变化的关系[8-9]。

式中:Y2i和Y1i分别表示第i个地区在时间2和时间1的人均GDP;Y2和Y1为全区在时间2和时间1的人均GDP。

三、黔南州1998年~2018年县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

1.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

用标准差(St)来测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变异系数(Vt)来测算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以黔南州两个市、十个县为基本的区域单元。以这些地区1998年~2018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为测算指标(见表1),对县域经济差异特征进行定量的分析[10]。根据表1黔南州的人均GDP数据代入标准差公式(1)变异系数公式(2)得到各县市的变异系数。1998年、2010年和2018年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014、0.17、1.17和0.06、0.15、0.29,从数据的变化得出黔南州的人均GDP标准差不断增大,且呈现扩大趋势,尤其是从2010年以后不断增大,变异系数在2000年~2002年虽然呈现下降趋势,其他的年份都是呈现增长的,但总体看来是呈现增长的趋势。总体来看,黔南州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逐步扩大。

表1 黔南州县域1998年~2018年人均GDP (单位:万元)

2.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特征

(1)各县域与全州平均水平的离差和比率变化

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方法可得出县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但仅能表现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整体轮廓,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还需要深入了解区域差异的内部分化状况[11-12]。因此,利用离差(di)和比率(ri)来分析黔南州的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特征。将数据代入式(3)和式(4)得出(见表2)。通过对比各县市人均GDP与全州人均GDP的离差和比率, 得到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

表2 黔南州12县市离差、比率及相对发展速度

从表2可以看出来,全州经济发展呈现局部的不均衡性,其中都匀、福泉、贵定、龙里高于全州人均水平,其余县市与全州人均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各县市变化情况也不同,其中:瓮安县在1998年时人均水平高于全州人均水平,而到了2018年人均水平却低于全州人均水平;荔波县在1998年时人均水平低于全州人均水平,但是到2018年的时候高于全州人均水平,这也说明了荔波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加快。1998年比率最高的是贵定县为2.14,比率最低的是长顺县为0.52,差值为1.62;到了2018年,比率最高的是龙里县为1.56,比率最低的是三都县为0.71,相差0.84。这反映了全州的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但依然存在,发展水平不是均衡的。表2中的数据有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长顺、龙里、惠水、三都8个地区的比率在增大,而福泉、贵定、瓮安、罗甸4个地区的比率在降低,但是贵定县的人均GDP始终高于全州的人均GDP。

(2) 黔南州各县域相对发展速度的差异

由表2数据代入式(5)得到1998年~2018年各县域的人均GDP的相对发展率,然后将得到的Nich值(见表2)。Nich值大于1的县市,即经济发展速度比全州经济发展速度快,有都匀、福泉、罗甸、长顺、龙里;Nich值小于1的县市,经济发展速度比全州经济发展速度慢,有荔波、贵定、独山、平塘、罗甸、惠水、三都。相对发展速度最大值1.72与最小值0.50之间相差3倍多,这会导致整个区域经济差异的持续存在。经济发展快的县市与经济发展慢的县市发展速度不一,使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通过以黔南州各县市1998年~2018年20年间GDP和人均GDP为测算指标,计算得出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化得出虽然黔南州各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各县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1998年以来,黔南州的人均生产总值标准差不断增大,且呈现不断的加快趋势,尤其从2010年以后增速不断的增大,其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变异系数在2000年~2002年呈现下降趋势,其他的年份都是不断增长的,黔南州县域经济的相对差异也在呈上升趋势。

经济发展快的县市与经济发展慢的县市发展速度不一,使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Nich 值大于1经济发展速度比全州经济发展速度快,有都匀、福泉、罗甸、长顺、龙里;Nich值小于1经济发展速度比全州经济发展速度慢,有荔波、贵定、独山、平塘、罗甸、惠水、三都,可知经济发展快的县市与经济发展慢的县市发展速度不一,使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猜你喜欢
县市黔南州标准差
春日花田映红颜
华东地区典型山区县市空气质量分析——以新昌县为例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订正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abdominal complication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寓教系列”:拓展县市媒体新闻队伍建设新模式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县市报本土评论题材的深度开发
新传播格局下地方媒体的创新与发展——县市报观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