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康复策略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2-26 06:16梁乐袁勇倪华徐文津王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胫骨膝关节骨折

梁乐,袁勇,倪华,徐文津,王帅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江苏 徐州)

0 引言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外科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因外界的高能量暴力冲击所致,临床表现为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劈裂、塌陷、粉碎和膝关节功能障碍等[1]。本文中,通过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实施预康复策略,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的是2018 年6 月至2019 年7 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 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 例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30 例,常规康复方案)及试验组(30 例,实施预康复策略)。其中,试验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0~60 岁,平均(51.76±4.43)岁。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0~60 岁,平均(51.26±4.37)岁。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患者对本次的研究都完全知情,并同意参加此次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方案,主要包括在术后的当天将患肢做抬高运动,并保持患肢伸直,防止外旋,在患者感觉疼痛较轻的时间段将进行主动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以及物理因子介入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超声波等),并被动活动膝关节,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自行主动活动膝关节,或由家属陪同帮助下地行走[2]。

试验组患者实施预康复策略,主要包括:(1)术前运动训练;运动是预康复的核心,患者在手术前,给予其运动干预,主要包括主动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支具保护下进行单桥运动与臀部肌肉练习、健侧下肢主动训练,小负荷高频次耐力训练、肌肉放松训练,每天训练3 次,且每次运动时间30 min,训练延续至术后并与对照组治疗方案保持一致[3]。(2)术前物理因子治疗,包括TENS,超短波治疗等。持续至术后并与对照组保持一致。(3)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正面讲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的部位和切口大小,以及治疗后会达到的效果和手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训练吸气呼气肌,让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在手术前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让患者拥有治疗的安全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4)术前疼痛管理;患者发生骨折时,会有剧烈的疼痛感,甚至难以承受,需要告知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疼痛还要持续的时间及手术后的情况,告诉患者疼痛是很正常现象,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还可以让患者转移注意力,如与家属聊一些有趣的话题、播放一些柔美的音乐听及观看电视剧等,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使患者心情得到放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5)心理支持;手术前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引导患者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进行情绪的发泄,包括家庭放松、呼吸和冥想训练等,鼓励患者完成运动,增强治疗的信心[4]。(6)营养预康复计划;术前患者营养不良会使患者在术后产生并发症或使住院时间加长,能够使锻炼达到最佳效果,在术前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控制好血糖,优化体质成分,每天适当补充乳清蛋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和肌肉耐力,提高免疫力[5]。

1.3 疗效标准

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4 周、术后8 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膝关节评分包括疼痛、伸膝、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内外翻畸形、是否需要支具等几个方面,评分满分为100 分,分为四级,>80 分为优,70~79 分为良,60~69 分为一般,60 分以下为差[6]。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的康复方案后,试验组患者无论是在术前,还是在术后,其膝关节功能评分都比对照组要高出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4 周 术后8 周试验组 30 62.4±7.6 71.5±7.4 81.4±8.7对照组 30 57.3±5.4 63.4±5.5 70.6±5.6 t 2.996 4.812 5.717 P 0.047 0.045 0.021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关节面的塌陷及骨干与股沟端的分离,术后的康复过程也相对较漫长,通常还会遗留下运动、感觉障碍,以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问题,因此在手术前加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心肺功能、耐力和力量等,对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7]。预康复策略是指在手术应激前执行运动计划,增强患者的功能储备,以加速术后康复的速度,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承受随之而来的手术应激,在手术前,给予患者高强度的有氧及力量锻炼,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并提供以蛋白质为主的营养支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肌肉耐力,同时提供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到运动训练中去[8]。超量恢复指的是患者运动后,在其恢复过程中体内原本已经消耗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糖分等能量,不但可以恢复至运动前的状态,甚至还能够超出原有状态,其恢复过程包括运动时、运动后及超量恢复三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运动后营养补充、心理调节以及运动后的放松活动来实现身体的恢复。

本文的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康复方案,发现试验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要高出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后患者采用预康复策略,能够使膝关节功能得到快速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胫骨膝关节骨折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