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运动耐量训练对慢性心衰病人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2021-02-26 06:16郑娴勇刘志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耐量射血步行

郑娴勇,刘志强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 引言

心力衰竭主要因为心室的充盈和射血发生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心悸、黑矇等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心功能不全综合征[1-3]。而慢性心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发作频繁,治疗也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慢性心衰病人进行最佳运动耐量训练,研究分析最佳运动耐量训练对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85 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抽取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例,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52~79 岁,平均(65.5±13.5)岁。对照组42 例,男性20 例,女性22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2.5±12.5)岁。查看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临床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2)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3)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损伤。(2)患者依从度较低。(3)有严重的心理或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最佳运动耐量训练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较为平整的道路上进行步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陪同并携带硝酸甘油等医药用品。在第一次训练中,观察患者步行6 min 的运动耐量,即6 min 平均步行速度,并以此为标准进行相应的训练。在最初的2 周,病人的步行速度应该达到65 %的6 min 平均步行速度,每天训练2 次,15 min/次,每周训练3 次,具体要求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可适当的增加或减少。2 周后,病人的步行速度应该达到75%的6 min 平均步行速度,每天训练2 次,20 min/次,每周训练4 次,训练2 周。以后都按这个标准进行,每个月检测患者的6 min 的运动耐量,然后指定动态的6 min 平均步行速度标准,一共训练10 个月。

1.3 疗效标准

运动耐量以6 min 步行试验距离为标准;(2)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3)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MHL 进行评分[4]。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6 min 步行试验对比

两组在治疗5 个月后、10 个月后6 min 步行试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5 个月后、10 个月后6 min 步行试验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对比(±s, m)

表1 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对比(±s, m)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5 个月后 治疗10 个月后实验组 43 235.1±31.3 343.2±32.5 379.5±42.4对照组 42 237.4±30.5 259.2±50.4 263.5±52.3 t 0.34 9.15 11.25 P 0.73 0.0001 0.0001

2.2 两组患者MHL 量表评分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

实验组治疗前MHL 量表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0 个月MHL 量表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HL 量表评分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MHL 量表评分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s)

组别 例数MHL 量表评分(分) 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10 个月 治疗前 治疗10 个月实验组 43 63.54±4.94 78.93±6.28 31.53±6.17 47.32±4.61对照组 42 63.72±5.07 71.25±6.14 32.34±5.92 40.51±4.93 t 0.17 5.70 0.62 6.58 P 0.87 0.0001 0.54 0.0001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下降的综合征,由于患者心脏排血量不足,导致体内循环瘀滞,出现颈静脉怒张、肝淤血、水肿等,加之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慢性心衰患者也在逐渐增加[5-6]。慢性心衰患者如果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但长久卧于床上更会加重病情,适量的走动,减少患者卧床的时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7-9]。在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中,常常使用药物治疗,现阶段人们也关注通过运动训练促进病情的改善。据研究显示,慢性心衰病人在最佳运动耐量训练中不仅能够强壮体魄,也能改善预后,在经过长期的训练后,慢性心衰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都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传统治疗中,并没有纳入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方法,相反传统治疗并不建议患者运动,他们认为慢性心衰患者的体力运动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对患者的心脏负荷大大增加,可能导致患者心脏功能进一步损伤,因此在传统治疗中,慢性心衰病人大多卧床静养,减少心肌耗氧量。但是慢性心衰病人长久的卧床,并不利于血液循环,久而久之会形成血栓,造成坠积性肺炎等,这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最佳运动耐量训练不仅操作方便,也不受时间限制,是很容易进行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有氧运动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辅助心功能恢复。在临床的最佳运动耐量训练中,患者在最初的6 min 的运动耐量相对较低,但是在往后持续不断的训练中,患者的6 min 的运动耐量也在随之升高,这表明患者在最佳运动耐量训练改善了心功能状况。

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在治疗后10 个月的6 min 步行试验距离为(379.5±42.4)m,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的(263.5±52.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最佳运动耐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受力;实验组在治疗后10 个月的MHL 量表评分为(78.93±6.28)分,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的(71.25±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10 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7.32±4.61)%,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的(4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最佳运动耐量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心力储备、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最佳运动耐量训练可以显著促进慢性心衰病人的心功能恢复,抑制心室重塑,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再住院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耐量射血步行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魔方小区
更 正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步行回家
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储备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辨证分型治疗葡萄糖耐量低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