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并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2021-02-26 06:16马立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肌红蛋白心肌梗死心肌

马立霞

(宁夏中宁县中医医院,宁夏 中宁)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多为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会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同时还会有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情况出现[1]。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较大的生活压力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加大了心机梗死发病率。心肌梗死的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突然,且死亡率极高,所以及时准确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诊断,对缓解患者的痛苦,后续完善的治疗有着巨大的作用,能够极大提升患者的存活率[2]。有研究表明,应用检测血清肌红蛋白的方式来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提高诊断检测效率[3]。因此,对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50 名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6 例,女性14例,年龄35~68 岁,平均(50.5±5.4)岁;另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来我院进行正常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50 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3 例,女性17 例,年龄37~70 岁,平均(53.0±6.1)岁。两组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对两组人员进行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具体做法如下:检测前一晚两组人员均不得进食,检测当天早晨取空腹静脉血5 mL,将其放置于试管内,以3000 r/min 速度离心处理15 min,然后采用专用的血清肌红蛋白检测仪器进行检测,记录下检测数据;之后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并对患者治疗4 h、12 h、24 h 后的静脉血液进行抽取,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好检测数据[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总血清肌红蛋白水平(Myo)、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总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对研究组各个时间段总血清肌红蛋白水平(My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8.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指标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检测,记录下两者的总血清肌红蛋白水平(Myo)、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总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经过对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Myo、hs-CRP、cTnI 水平比较(±s)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Myo、hs-CRP、cTnI 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Myo 水平(μg/L) hs-CRP 水平(mg/L) cTnI 水平(μg/L)研究组 50 187.5±41.85 3.76±0.53 16.37±2.03对照组 50 54.97±12.86 0.24±0.03 3.69±0.74 χ2 21.845 40.957 41.615 P 0.001 0.001 0.001

2.2 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血清肌红蛋白指标水平

对研究组在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的总血清肌红蛋白水平(Myo)、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总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进行比较,经过治疗,研究组心梗患者在接受治疗4 h、12 h 后总血清肌红蛋白水平(Myo)上升,治疗24 h 后回复正常水平;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治疗后4 h、12 h、24 h 上升;总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在治疗4 h、12 h 后上升,在治疗24 h 后又降低,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研究组在治疗后各时间段Myo、hs-CRP、cTnI 水平比较(±s)

表2 研究组在治疗后各时间段Myo、hs-CRP、cTnI 水平比较(±s)

时间 Myo 水平(μg/L) hs-CRP 水平(mg/L) cTnI 水平(μg/L)治疗后4 h 168.97±37.95 3.57±1.99 14.47±2.09治疗后12 h 192.84±47.36 15.75±2.14 15.74±2.01治疗后24 h 187.45±43.88 16.27±1.97 16.44±1.99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5]。

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在其发病前都有一定的预兆,最常见的便是原有心绞痛加重,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而以前没有过心绞痛的患者,出现长时间的心绞痛[6]。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心律失常情况,而某些急性患者在患病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因此,及时准确的做出临床诊断对之后的治疗来说十分关键。

血清肌红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肌肉中,尤其是心肌中含量丰富,研究表明,人在剧烈运动或人体骨骼肌在受到损害后总血清肌红蛋白水平(Myo)上升,但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可以排除这一点,因此,通过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早期比较灵敏的指标。本研究中对两组均进行了血清肌红蛋白、超敏C 反应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得出研究组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检测中各个时间段的数据均有变化,变化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作用显著,对患者的病情及后续治疗极具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红蛋白心肌梗死心肌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牛排“血水”不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