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应对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1-03-06 20:21李笃武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危机政治思想

袁 萍,李笃武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无数次的公共危机,公共危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而客观存在。公共危机的暴发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例。目前,疫情已经波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70多亿人口,夺走了30余万人的宝贵生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未来,依然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公共危机事件出现。新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面临重大命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不能缺位。应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凝聚、导向和激励等功能,为公共危机的应对和管理提供思想、价值和文化支撑。

1 公共危机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公共危机主要包括自然性和社会性灾害,是指由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1]。例如,火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安全突发事故、疾病传播(公共卫生问题)等社会性灾害,公共危机会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公共危机应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通过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科学的危机意识和心理辅导等手段,使公共危机危害对象能应对各种公共危机或走出危机状态。

面对公共危机,各个层面都要做到有效应对。在对公共危机的认知、预防、管理和消除过程中,高校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置身事外。毛泽东曾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教育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应对公共危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一定要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培育时代新人。哲学家费希特曾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选择。”[3]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应对公共危机结合起来,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高校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降低危机的消极影响),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 公共危机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面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应对公共危机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纪律意识,培养担当精神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国爱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思想行为的统一性,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让教育更有深度和穿透力,为社会的安定提供支撑。

2.1 大力宣传应对公共危机的相关知识

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4]。加强高校应对公共危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预防为主,结合高校实际,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制定课堂教学和线上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案,通过学校宣讲会、座谈会以及选修课等多种形式,利用学校网站、微博、微信、校内报刊、宣传橱窗等多种平台,广泛深入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同时,发挥高校学科和专业优势,传播健康理念、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大学生预防和应对意识。当真正发生公共危机时,就可以做到临危不乱、心中不慌。

2.2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公共危机不仅威胁着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面对突发公共危机,大学生群体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焦虑、恐慌心理和应激反应。此情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因势利导,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融入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在公共危机发生前对学生进行预防教育;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排解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搭建平台,通过微博、微信、QQ、钉钉等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主动从官方权威机构、正规渠道了解应对公共危机的信息,关注积极、正面的宣传报道,激发学生应对公共危机的信心;引导学生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公共危机的影响,积极预防和减轻公共危机造成的心理伤害,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其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3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线上教育有机结合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同时,不断探索“云上思政”课堂,以满足应对公共危机的特殊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时代以及公共危机应对和管理时期的特殊性,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不断探索以BBS论坛、慕课、大学生在线、易班、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等为育人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高质量开展在线教育,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开启新媒体育人模式,通过新媒体育人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时,为大学生传递信息、报道动态、解疑释惑、澄清谣言等,筑牢思想根基,维护社会稳定。

2.4 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成就激励大学生,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感染大学生,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说服大学生,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指引大学生,使青年学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使青年学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5]。如何引导大学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所在。高校应将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践,实现“三全育人”。比如,挖掘战“疫”中的先进事迹,运用好抗“疫”这个历史和现实题材,抓住契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抗击疫情伟大实践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6]。以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充实教学案例库,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与时代精神。以此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不断坚定爱国力行的使命感,从而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体思想,外化为自觉行动。

2.5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这些大爱壮举和精神风貌不仅是我们战胜危机的制胜法宝,亦是大学生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比如,面对这场疫情阻击战,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抗击疫情这一重大教育契机,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青年一代肩负的时代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在服务社会中茁壮成长[7]。时时担当,努力做勤学者,刻苦学习、勤奋钻研,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奋斗。与此同时,还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比如,此次疫情期间,向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

2.6 重视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重要信息源,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速度变快。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难免会出现判断失误,对舆情缺乏判断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传递主旋律、正能量,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公共危机,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疫情政治化,利用网络掀起舆论攻击,企图丑化中国制度和遏制中国发展。因此,要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认清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公共危机削弱、遏制甚至颠覆我国的阴谋,坚定政治立场,提升大学生的判断能力。

2.7 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8]。公共危机关系到公共安全,做好公共危机应对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公共安全事件,面对近几十年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和国家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公共危机应对中首要遵循的原则,增强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维护公共安全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底线思维和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自觉维护公共安全。

3 结语

公共危机不仅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而且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面对公共危机,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育人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公共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大学生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猜你喜欢
危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危机”中的自信